分享

为什么考完试“学霸”在哭“学渣”在笑?

 昵称4705243 2019-02-11

作者:刘圻|编辑:别舒啸

版权:本文为公司价值与商业模式创新研习践行公众号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先与我们微信取得联系(liuqiyxjx)并获得授权!然后注明作者与来源:公司价值与商业模式创新研习践行(yxjx2016)

为什么考完试“学霸”在哭“学渣”在笑?


朋友家的女儿读初三了。

闲聊时,他告诉我,女儿班上的同学每次考完试,很多成绩优异的孩子们会懊恼地哭泣,而成绩很一般的同学却自我感觉良好。


最让我们惊愕的是,这学期期中考试,他女儿考完就电话给她妈,据说是电话一通就听见她哭得很伤心,这个不该错的错了,那个不该错的错了,还说“我不要反脆弱,我就是要哭”(反脆弱这个概念我经常在我的商业课堂讲起,现在连小朋友也懂得应用了,大家可以参看公号的经典老文“如何做一团被风吹过后燃烧得更旺的火苗”),结果期中考试她竟然考得第一,我开玩笑跟朋友说,你女儿怎么连自己都骗?


其实这种现象是典型的“邓宁-克鲁格效应”。我在TED上找到一个关于邓宁-克鲁格效应的动画视频,非常有意思:



其实,了解自己的能力以及对比自己与别人的能力,不仅仅能够提升自尊,它还能帮助我们确定何时可以凭着感觉走,何时需要寻求建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我们并不擅长正确地评估自己,并且事实上:我们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它解释了人们往往具有一种“虚幻的优越感”。


例如88%的美国司机自以为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驾驶技能,其他领域也往往是这样,在数学、逻辑推理、下棋和情商等方面,分数低的人都倾向于认为自己的能力与真正的专家相当。这种认知缺失会阻碍他们发现错误并进而错误地做出糟糕的决定。研究发现最有趣的是:能力越低的人越容易最大程度地高估自己的技能。


我平时喜欢打羽毛球,我细致地观察过,一对水平相当的双打组合,每个人都会放大自己得分的作用,与此同时,往往把本方的失误归结于同伴的问题,当然,也有球友不会表现出来,这就体现为修养。


表现不佳的人往往缺乏所需的专业知识,因此也就无法认识到自己多么菜。


事物也会有另外一个方面呈现。

一些能力优秀的人也往往假定其他人同样知识渊博能力卓越,这又可能导致对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所以要认清自己并不容易,这需要更多地寻求他人的反馈,不断学习,弥补自己隐藏的能力缺陷。


所以罗素说过:我们这个时代让人困扰的事情之一就是,那些对事确信无疑的人其实很蠢,而那些富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却总是怀疑和优柔寡断。达尔文也说过:无知要比知识更容易产生自信。


其实,邓宁-克鲁格效应可以用这样一根曲线来刻画:



横轴代表知识、技能的困难程度与学习的深入程度,纵轴代表自信心与成就感,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评估。


愚昧之山的阶段一个人会过度自信。

绝望之谷的阶段一个人会过度脆弱。


而后,才是一个人开悟成长的过程,这就是不卑不亢。


朋友女儿的哭泣说明她正在通过绝望之谷走在开悟的路上。


在期末分数还未出来之前,祝孩子们一切都好,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未来道路曲折又漫长,而这才是人生的精彩。



作者简介:刘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专注于财务思想与商业构建之间的交叉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