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上讲堂】此心安处是吾乡,只因读懂苏东坡

 无为洪建国 2019-02-11


文 | 李坤


苏东坡(苏轼)是我国文化史天空中最为璀璨的星斗。著名的散文“唐宋八大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占据宋代六人中的一半,苏轼尤其出色:诗词方面,苏轼的诗可列北宋第一,词则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书法列“苏黄米蔡”之首;绘画方面与米芾并称“苏、米”,米芾又奉苏轼为师。


他不仅是一个天才人物,更难得的是他屡遭打击,仍然以通达的眼光看待自己的不幸,笑对人生。沧海横流,不改风流本色。


风流者,如风之行,如水之流。


苏轼幼时,跟母亲读《后汉书》,说到范滂接受国家的委任,“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想要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来。但当时宦官专政,后来发生“党锢之祸”,许多士大夫被杀被关。范滂准备自首,却遗憾自己未能报答母亲养育之恩:“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范滂的母亲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


苏轼立刻问:“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儿子将来遇到这种生死抉择,也与范滂一样,母亲能像范母那样吗?苏母反问:“吾岂不如范母?”


范滂的事情,说的是一个人面对淫威而不屈,杀身成仁,这应该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最推崇的气节。苏轼幼时,已经立下了平生之气节,就是孟子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苏轼第一次读《庄子》,认为“吾昔有见,口未能言,得吾心矣。”庄子的哪一句话与苏东坡思想相通,苏轼没有明言。据叶嘉莹先生分析,应该是《逍遥游》中“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这样的神仙,“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即使发大水将所有生物淹没,大旱时连金属和石头都被晒化,神仙仍“物莫之伤”。


这是说无论怎样的困难挫折,都不能使自己受到伤害。即使在最糟糕的环境中,我仍然轻松面对,像庄子所说的“间世异人”,在纷繁复杂的人世中游刃有余。老子说:“善闻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所以,苏轼也在很早的时候接受了老庄的思想,影响了他的一生。


十八岁时,苏轼娶王弗为妻。



宋仁宗嘉佑元年(公元1056年),苏氏父子三人自家乡四川眉山进京,立刻引起世人瞩目。在殿试中,主考官欧阳修出题《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杀之三,尧宥之三。”在尧的时候,皋陶为执法者,坚持几次要将一个犯法的人杀掉。尧是一个仁君,想赦免犯法的人,坚持了几次说应该原宥。苏轼的意思是不要随便杀人,杀之前应该想想此人是否可赦免,如果此人十恶不赦再杀,那么,即使用了刑,也不失忠厚。


欧阳修特别欣赏这篇文章,本想取为第一名,却觉得文风像自己的门生曾巩,为了避嫌,取为第二名(据说欧阳修后来非常后悔),苏轼就成为了欧阳修的门生。


欧阳修作为当时的文坛泰斗,却不知道“皋陶杀之三,尧宥之三”见于何典,考官梅尧臣后来问苏轼,苏轼说:“想当然耳。”苏轼承认是自己杜撰的,但同时表示明君一定会这样做。对苏轼的率意随性,欧阳修不但不生气,还说:“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这就是成语“出人头地”的来历。


欧阳修还对自己的儿子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人更不道著我也。”三十年后,世人更不会谈及我。果然,苏轼死后十年,无人提及欧阳修,人人都在谈论苏轼,偷读他被禁的诗词文章。


嘉佑二年,刚刚二十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通过殿试,在三百八十八位考中的学子中名列前茅。


“眉山出三苏,草木为之枯。”这父子三人,真是拔尽眉山天地灵气。


苏轼正要开始仕途之路,母亲去世了。他们匆匆返回举办丧礼,将母亲安葬在“老翁泉”附近的墓地。苏洵号“老泉”,即来源于此。


苏轼为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回到东京汴梁,与苏辙又通过了批评时政的“制策”考试。同时,苏轼呈上自己策论文章二十五篇。


仁宗退朝回到内宫,欣喜地对皇后说:“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但宰相韩琦以为苏轼还年轻,将他派为凤翔府(今陕西省宝鸡市附近)签判。


这个韩琦,曾嘲讽大将狄青:“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才是好男儿”。



在凤翔,苏轼与陈太守不睦,还曾在太守请他写的《凌虚台记》讥刺太守不知城外有山。太守心胸宽广,依然叫人将文章刻在石碑上。


苏轼后来被贬黄州,因为政敌知道陈太守的儿子陈慥在黄州,他们以为可以借仇人之手除掉苏轼。但是,苏轼早已发现自己的鲁莽,在陈太守去世后应家人之请写了墓志铭。在苏轼一生写的七篇墓志铭里,这一篇长度仅次于写给司马光的。


陈慥字季常,娶妻柳氏,即“河东狮吼”。


陈季常成为苏轼一生的朋友。


苏轼还结识了另一位太守章惇,他们一起进山游玩,在仙游潭,绝壁之上架有横木为桥,苏轼不敢过,章惇安步而过,用绳索挂在树上上下,书 “苏轼章惇来游”于石壁,从容返回,神彩不动。


苏轼抚章惇背:“君他日必能杀人。”章惇问为什么,苏轼说:“能自判命者,能杀人也。”能将自己性命玩弄于股掌之上,亦能杀人。


不久,仁宗死去,英宗即位(公元1064年),以苏轼为翰林侍诏,即皇帝的秘书,韩琦反对,苏轼就在史馆任职。


五月,苏轼的妻子王弗去世。十周年的时候,苏轼写下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第二年,苏洵去世。苏轼、苏辙辞官回乡。三年后丧期届满,苏轼娶王弗的堂妹为妻。



公元1068年,已经是宋神宗熙宁元年腊月,苏轼、苏辙进京,正逢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与苏氏父子一样名列“唐宋八大家”,平日不修边幅。但苏洵曾写《辨奸论》,说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在政治经济各方面推行改革,政策上用意富国强兵,执行上却难免有偏差。


苏轼看到变法的问题,上书抨击青苗法中的缺失,公元1071年被外放杭州通判,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天才与最美丽的城市相遇了。


苏轼相信自己的前生住在杭州,他去寿星院时,觉得景物熟悉,告诉同伴有九十二级台阶通往忏思堂,结果确实如此。


王安石的新党失势,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上台,要废除一切新法,排挤所有新党。苏轼又上书,认为不应废除新法之中有利于百姓和国家的措施。他说:“昔之君子惟荆是师,今之君子惟温是随。老弟与温相知日久,始终无间,但不随耳。”


“荆”是王荆公王安石,“温”是司马温公司马光。这样,苏轼在新旧两党眼中都是反对派,被称之为“蜀党”。


尤其苏轼有济世之才,更为两党排斥,成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在密州,他与百姓一起力抗蝗灾;在徐州,洪水到来时他舍身救城,每天住在城墙上,监督筑堤固墙,眼看水位即将超过城墙仍不后退,与军民一起奋战,直至大水退去。


苏轼前后两次外放杭州,一次是通判,一次为太守。他殚精竭虑,治理好了几乎壅塞的西湖,使得西湖在调节水量、供给饮水以及减少海潮压力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他主持修建的“苏堤”,不仅能够处理水草污泥,更为西湖增添了一道美丽风景。


苏轼在杭州疫病流行的时候,成立了“病坊”,这是中国官府出面办理的最早的传染病隔离医院。


从杭州开始,苏轼开始了被贬逐外任的脚步,中间虽也曾返回京城为官,但为时短暂。他走过河南、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广东,从未在一个地方居住超过三年,距离东京汴梁越来越远,最后贬居海南,遥望中原只一线山影。(宋太祖赵匡胤曾誓言不杀大臣,所以后世北宋当权者以贬官作为惩罚手段,如果贬死在路上或蛮荒之地,则不算违背祖训)



苏轼在外放时还接待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与苏轼论旧,将苏轼的新作抄录下来,回京后,将自己认为其中诽谤朝廷的诗句加以注释,上书告发苏轼居心叵测,大逆不道。


据说,苏轼的这位朋友是沈括,《梦溪笔谈》的作者。


苏轼的政敌如获至宝,派人将苏轼从刚刚赴任的湖州抓回东京,关在御史台监狱里。御史台的院子里种了很多高大的柏树,招来很多乌鸦作巢,因此御史台也叫“柏台”、“乌台”,这件案子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在乌台被关押四个多月,“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看样子受到了狱吏虐待。


据说,苏轼与长子苏迈约定,有坏消息就送鱼来。有几天苏迈被迫出京借款,让一个朋友代他送饭,却忘了约定的事。这个朋友送了几条熏鱼,苏轼吓坏了,写两首绝命诗给苏辙,有“与君世世为兄弟”之语,将一家十口托付给苏辙。


新党对苏轼的迫害,旧党一言不发,只有苏轼的家人和朋友想方设法搭救,如驸马王诜(《水浒传》中苏轼将高俅推荐给了王诜,王诜又推荐给了端王,高俅从此飞黄腾达,王诜即书中的“小王都太尉”)。


一天午夜,苏轼的牢房里忽然来了一个人。进来后,一言不发,将一个小盒子放在地板上当枕头,倒头就睡。苏轼以为是别的囚犯,没有理他,径自睡着了。四更天的时候,苏轼被这个人推醒,说:“恭喜!”


原来这个人是宋神宗派来的,看到苏轼呼呼大睡,鼾声如雷,立刻报告给了宋神宗。神宗明白苏轼心中没有亏心事。


此时,仁宗的皇后病逝,应大赦天下。副丞相王珪却称,苏轼的诗作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证明苏轼有叛逆之心。章惇在旁,辩解说:“龙非独人君,人臣皆可言龙也。”并举出历史上以龙为号的文人为证:“自古称龙者多矣,如荀氏八龙、孔明卧龙,岂人君也!”宋神宗说:“彼自咏桧,何预朕事?”


王珪语塞,退出后章惇问他:“相公欲覆人家族耶?”王珪说:“闻舒亶言尔。”章惇说:“舒亶之唾亦可食乎?”你连舒亶的口水也要吃吗?


神宗免苏轼死罪,苏轼回到家中,“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但是,“乌台诗案”是政敌刻意在苏轼诗中断章取义,恶意中伤,必欲置苏轼于死地,这对苏轼的打击非常重。苏轼“誉满天下,谤亦随之”,他的一生,就在人性恶毒的嫉妒中度过,所以他给爱妾朝云生的小儿子取名“遯”,题诗“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贬到黄州担任团练使的小官,且不许管理任何政事。落魄至此,他写下的《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贬官期间没有收入,难以维持生活,但他并不怨天尤人,开垦了城东一块荒地,像陶渊明一样自己耕种,世上从此就有了东坡居士。他在雪中建造了自己的房屋,名为“雪堂”,在此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


我国文人以诗来表现抱负,词本是酒席间供歌妓演唱的歌曲,内容多为美女和爱情,直到苏东坡用写诗的方法写词,并且多写自己的胸襟怀抱,开创了更为深广的境界,词从此摆脱了筵席应酬的身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念奴娇》词牌,因为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又被称为《大江东去》或《酹江月》,一场尽人皆知的赤壁大战,苏东坡仅用“樯橹灰飞烟灭”六个字就写完了,天纵其才!


至于他写的前、后《赤壁赋》,以通达的宇宙观,将无限的时空用完美的文字和声韵表现出来,体现了苏东坡在儒道佛之间圆融无碍,出入自如的境界。《记承天寺夜游》,短短85个字成为“瞬息佳境最动人的记录”,体现了苏轼提倡的作文“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传诵千古。


在苏东坡的眼中,并无高低贵贱之分。他在黄州,语言不通,“儿童尽楚语吴歌”,当地人不知道同他说什么,他就和他们一起讲鬼故事。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神宗去世,哲宗即位。苏辙上《乞罢章惇知枢密院状》,章惇被黜,对苏氏兄弟怀恨在心,苏东坡最好的朋友变成了最可怕的仇敌。


公元1094年(哲宗绍圣元年),章惇为相,“能杀人者”将苏辙贬居雷州,并赶出官舍。苏辙被迫租赁民宅,却被告发非法侵占,幸亏有租赁合同才逃过一劫。



苏东坡被贬到当时为蛮荒之地的岭南惠州,经历了诸多磨难的东坡居士安之若素。他在惠州春风中小睡,写下《纵笔》:

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春风将诗吹到远在京城的章惇耳里:“原来苏东坡那么惬意!”


苏东坡刚在惠州建起自己的房子,两个月后,被贬谪到海南儋州。(据说,章惇认为儋州与苏东坡的字子瞻字尾相同,比较有趣)当地张太守久仰东坡居士,热情招待。但不久,章惇派人将苏东坡逐出官舍。当地居民纷纷跑来,帮助盖起房屋,苏东坡命名为“桄榔庵”。


东坡年老,看不清楚东西:“浮云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空中好像都是云霞,什么东西也看不清楚,但是,有无数像桃李一样美丽的花在我的内心之中开放了。


黄庭坚说:“苏轼胸中有烘炉,故能陶冶万物,点铁成金。”陶渊明是将悲苦溶解,但悲苦仍在;东坡将万物融于胸中烘炉,在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之间留下一襟晚照。


公元1100年,哲宗去世,大臣打算拥立端王。章惇说:“端王轻佻,不可临天下。”太后执意立端王为帝,是为宋徽宗。


章惇被贬至雷州,当地居民不将房屋租赁给他。不久,苏东坡被赦免南归,天下皆以为必将重用,章惇之子章援写信给苏东坡,请求自己的老师不要报复。苏东坡回复:“某与丞相订交四十余年,岁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所增损也。……惟论其未然者而已。……”


对一个曾经不择手段迫害自己的人,苏东坡说:我们唯有笑看未来。



实际上,苏东坡渡海归来时,写了《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情。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闻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苏东坡走到常州病逝,年六十六岁。临终前说:“我没有做过坏事,我不会下地狱。”


(怎么会呢?虽然苏东坡去世后,徽宗将他列在“元祐党人碑”,书也被禁,蓄意将其永远钉在耻辱柱上。1106年,文德殿上的石碑被雷劈为两半;五年后,一个道士告诉徽宗,看到苏东坡在天宫为文曲星。徽宗惊惧之下,恢复苏东坡一切荣誉。)


七十年后,陆游到黄州东坡故居,看到东坡画像,身着紫袍,头戴黑帽,手持藤杖,倚石而卧。陆游会想些什么呢?也许上天真的是偏爱东坡,因为他离世二十五年后,轻佻的宋徽宗葬送了天下,东坡则免去了国破家亡的羞辱。


上天让苏东坡在万丈红尘中遨游,在忧愁、患难和屡经挫折时仍坚持操守,在佛道儒之间达到完美的贯通和谐。我们常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将近一千年前,苏东坡说:“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即使周遭嫉妒、诽谤、诬陷、迫害的暗箭如雨,他却潇洒出尘,“沾衣不湿杏花雨”。在磨牙吮血的险恶环境中,面对接踵而来的打击和自己有志难伸的困厄,东坡一笑而过,留下的是传诵千古的诗词歌赋和无数美食美景的传说,照亮了历史,温暖了人心。


上天偏爱这些至情至性的人,好像汤显祖、雪芹和纳兰公子。汤显祖临川四梦、雪芹红楼大梦、纳兰公子浮生一梦,东坡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