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加了【走进历史,妙谈名人】有奖征文活动
小纯子920 胡淑修,北宋女诗人,数学家。其父胡宗质为翰林院大学士,她从小受到文化熏陶,加上自己天资聪慧,勤奋好学,造就了她非凡的才华。 古人常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胡淑修却偏偏是个全才,她精通五经,谙《史记》,研佛书,作诗词,尤精于算术……说她是数学家,并不为过。胡淑修虽然是女子,但她巾帼不让须眉,连沈括这样的大科学家,也曾经多次向她请教数学难题,并且多次发出这样的叹息:“胡氏如果是个男的,肯定是我的好朋友! ”可见其才华横溢,放在现在一定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 胡淑修的胆识与胸襟也丝毫不亚于男子,这在她对苏轼的态度上可见一斑。有一次,苏轼登门拜访其夫李之仪,胡淑修躲在屏风后偷偷观察苏轼,看苏轼的言谈举止,她折服于苏轼的谈吐,过后,对丈夫李之仪说: “我原以为苏子瞻是个空谈之士,现在才知道他是个做事认真的人,真是一代豪杰!”并后来多次对夫君李之仪说: “苏子瞻名倾一时,读他的书,让人有杀身成仁之志,你应该多同他交往。 ”可见淑修为人的豪放并不比男子差,如果条件允许,她也必是胸怀大志,为国为民请命的高官,只可惜身不逢时,女子不能为官,生生埋没了她的才能。 公元1094年,宋哲宗亲政,重新任用新党,将苏轼作为旧党要员处置,一月之内,苏轼接到了三次贬谪之令。对于苏轼这位倒霉人士,别人都是唯恐避之不及,但胡淑修却亲手为苏轼缝制锦衣,专程为他送行并感慨道: “我一个女人,能有幸结交这样的人,还有什么遗憾!”这时候,在常州有多人因受苏轼牵连被披枷挂牌示众,胡淑修作为一介女流,竟然坦荡地站出来,自愿加入到挂牌示众者之列。她对围观的路人激昂地说: “我重苏子瞻其人,慕其义,心领其神已久,自愿同罪,使天下人知道,这世上尊敬苏公的并非只有男子!” 淑修重情重义,不以高低贵贱看人,不畏强权,真是世间少有的奇女子。那时,她的丈夫李之仪的仕途非常不顺,为官期间得罪了小人,恐性命不保。起因是李之仪深得老师范纯仁器重,公元1101年,范纯仁病重,把李之仪叫到病床跟前,口授政治遗言。后来,李之仪整理成遗表呈给皇帝,并为范纯仁写了传记。此时以打着新法幌子起家的蔡京,大权在握,范纯仁生前一直反对新法,并与蔡京不和。范纯仁一死,李之仪成了接班人,站到了风口浪尖。蔡京找出遗表中反对新法之语,发起了一场文字狱,将李之仪逮捕入狱,酷刑拷打,李之仪生命垂危。 胡淑修得知夫君入狱受刑,并没有六神无主,悲悲切切。她典当了自己的衣物、首饰,凑足盘缠,孤身一人赴京设法营救自己的丈夫。她上下打点,但因蔡京将李之仪视为心头大患,欲除之为快,很难救出丈夫。她并不气馁,四下打探,费尽心力,终于打探到有位官员家中收藏了范纯仁的手稿,而手稿中的内容,正好可以驳斥蔡京的诬告。于是,她急往官员家中恳求手稿。哪知官员害怕蔡京权势,死活不肯出示手稿。胡淑修救夫心切,急中生智,她以重金收买了官员家的仆人,弄清了手稿所藏之处,然后如女侠一样,穿堂入户,将手稿盗出。 胡淑修本是京城人士,其祖母常到宫中与光献太后亲近。于是她便去祖母处哭诉丈夫之仪遭受的冤情,得到祖母的同情与支持。祖母持手稿上报太后,最终为李之仪洗刷了冤情。胡淑修智救夫君的事震动朝野,大家啧啧称奇,为淑修的胆识所折服。太后特地将她接到宫中,称赞她是一个 “读书能文”的女子,并特赐她 “冠帔” (古代宫中女子穿戴的凤冠霞帔)。这也是胡淑修一生中受到的最高礼遇。 胡淑修虽然是女子,但她有才有德,有勇有谋,有胆有识,就连许多男子也自愧不如。她的故事被传下来,让人感概,让人敬仰,给人启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