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侧肺动脉缺如

 洞天禅悟 2019-02-11

文章来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9,42(1) : 69-70

作者:丁雁启 蒿国贤 李淑 李芳 王陆 

单位:山东省金乡县人民医院


单侧肺动脉缺如(UAP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单纯性UAPA早期多无症状,常易被忽视,发病多以反复肺部感染、咳嗽、胸闷、气促及咯血为主要症状,易误诊。本例以活动后胸闷、心悸为主要症状,伴血压降低,D-二聚体升高,曾诊断为肺炎和肺栓塞,给予抗感染、抗凝及活血化瘀治疗。直至行CTPA后确诊。


患者女,32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0 d'于2017年8月9日入院。患者于10 d前受凉后出现心悸、胸闷,以活动时明显,休息可缓解,无胸痛、咯血,无咳嗽、大汗、晕厥。体格检查:血压75/5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可,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为8.4×109/L、中性粒细胞占0.65、血红蛋白为106 g/L,超敏C反应蛋白(CRP)为51.38 mg/L,ESR为62 mm/1 h。心肌钙蛋白为0.012 μg/L,D-二聚体为0.230~0.620 mg/L。B型利钠肽前体为75.45 ng/L。肝肾功能、心肌酶学、甲状腺功能、免疫球蛋白未见异常,风湿系列、血管炎二项、HIV均阴性。血气分析:pH值为7.45,PaO2为67 mmHg、PaCO2为30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主动脉瓣轻~中度反流,主肺动脉内径正常。胸部X线透视示双肺纹理增强,右下肺及左肺见斑片状阴影。胸部CT示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双肺纹理增强,双侧肺野内斑片状、索条状高密度灶,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胸膜未见明显异常(图1,图2,图3)。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示主肺动脉增粗,直径约3.8 cm,升主动脉增粗,直径约3.4 cm。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示清晰,走行自然,管腔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及截断征象;右侧肺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显示(图4,图5,图6)。诊断为单纯性单侧肺动脉缺如(unilateral absence of pulmonary artery,UAPA)。给予吸氧、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活血化瘀等治疗,好转出院。


图1 2017年8月18日胸部CT示右肺支气管血管束稀疏、减少

图2,3 2017年8月19日胸部CT增强扫描示主肺动脉、左肺动脉及其主要分支显示清晰,走行自然,管腔内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及截断征象;右侧肺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显示

图4~6 2017年8月19日CTPA示右肺动脉起始部呈盲端,断端光滑、血管壁规则,远端未见显影


讨论

UAPA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Fraenlzel在1868年首次报道。Bouros等[1]推测UAPA的发病率是1/10万,而单纯性者发病率为1/20万。胚胎学上左右肺动脉是由胚期的第6对主动脉弓演化而来,在胚胎早期左或右侧第6主动脉弓腹侧部分不发育或过早闭塞,未能与鳃肺血管丛相连,则形成一侧肺动脉缺如的先天畸形。常合并其他畸形[2]


单纯性UAPA早期多无症状,常易被忽视,发病多以反复肺部感染、咳嗽、胸闷、气促及咯血为主要症状,易误诊[3,4]。本例以活动后胸闷、心悸为主要症状,伴血压降低,D-二聚体升高,曾诊断为肺炎和肺栓塞,给予抗感染、抗凝及活血化瘀治疗。直至行CTPA后确诊。


目前肺动脉造影仍然是诊断UAPA的金标准,而CTPA已成为重要诊断手段[5,6]。本例胸部CT平扫已提示患侧肺透亮度增高,支气管血管束稀疏、减少,很遗憾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CTPA示右肺动脉起始部呈盲端,断端光滑、血管壁规则,以远未见相延续血管影,与文献报道相符[5]


UAPA的手术方法包括患侧肺动脉重建、选择性体-肺侧支血管栓塞或结扎、患侧全肺或肺叶切除术等。内科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防治反复肺部感染、咯血及氧疗等,合并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可应用血管舒张剂、强心药、利尿剂治疗[7,8]。本例患者于上级医院就诊后拒绝患侧全肺切除治疗,目前接受长期家庭氧疗,仍感活动后呼吸困难,偶痰中带血。


总之,UAPA临床罕见。CTPA可早期诊断,不仅能延缓病情进一步恶化,也可以改善预后[8]。临床医师要提高对UAPA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