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绿化带 道路绿化带设计 ATR 实用干货 道路绿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道路能更好发挥绿化功能,利于行车安全,有必要统一技术,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以乔木为主,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道路绿化,防护效果最佳,地面覆盖最好,景观层次丰富,能更好发挥其功能作用。 道路绿化的要求 · 行车视线要求,其一,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内侧的规定范围内种植的树木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通透,保证行车视距,其二,在弯道外侧的树木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诱导驾驶员行车视线。 ·行车净空要求,道路设计规定在各种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为车国内行的空间,树木不得进入该空间,具体范围应根据交通设计门提供的数据确定。 · 城市道路用地范围空间有限,在其范围内除安排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必不可少的交通用地外,还需安排许多市政公用设施,如地上架空线和地下各自管道,电缆等。 道路绿化也需桉排在这个空间里,绿化树木生长需要有一定的地上,地下生存空间,如得不到满足,树木就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其形态和树龄,影响道路绿化所起的作用。因此,应统一规划,合理安排道路绿化与交通,市政等设施的空间位置,使其各得其所,减少矛盾。 ·适地适树是指绿化要根据地区气候,栽植地的小气候和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在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生长发育,抗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化成果。 植物伴生是自然界中乔木,灌木,地被等多种植物相伴生长在一起的现象,形成植物群落景观。位生植物生长分布的相互位置与各自的生态习性相适应。 地上部分,植物树冠,茎叶分布的空间与光照,空气温度,湿度要求相一致,各得其所;地下部分植物根系分布对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吸收互不影响。道路绿化为了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可以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植物景观,但要符合植物伴生的生态习性要求。 ·道路绿化从建设开始到形成较好的绿化效果需几年的时间。因此,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绿化树木不应经常更换,移植。同时,道路绿化建设的近期效果也应重视,使其尽快发挥功能作用。这就要求道路绿化远近期结合,互不影响。 道路绿化规划 ·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 ·道路绿地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红线宽度不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道路绿地布局与景观规划 种植乔木分车绿带宽带度不得小于1.5m,主干道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化宽带度不得小于1.5m; 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人行道毗令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化带可与行道树绿化带并合。 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道路绿化景观规划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道的绿化景观特色。 同一道路的绿化宜有统一的景观风格;不同路段的绿形式可有所变化。 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变化关系。 ·树种和地被植物的选择 道路绿化应该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 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种植的乔木,应该选择落叶树种。 行道树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且落果对行人不会造成危害的树种。 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 绿篱植物应该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 地被植物应该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共中草坪地被植物尚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各类。 ![]() 道路绿化带设计 ·分车绿带设计 分车绿带的植物配置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乔木树干中心至机动车道路綠石外侧距离不宜小于0.75m.。 中间分车带绿化应阻挡相向行驶车内的眩光,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度0.6m-1.5m之间的范围内,配置植物的树冠应常年枝叶茂密,其株距不得大于冠幅的5倍。 两侧分车绿带宽度大于或等于1.5.的,应以种植乔木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两侧乔木树冠不宜在机动车道上方搭接。 被人行横道或道路出入口断开的分车绿带,其端部应采取通透式配置。 ·行道树绿带设计 行道树绿带种植应该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 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 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备,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 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 在道路交叉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 ·路侧绿带设计 路侧绿带应该根据相邻用地性质,防护和景观要求进行设计,并应该保持在路段内的连续与完整的景观效果。 路侧绿带宽度大于8m时,可设计成开放式绿地。开放式绿地中,绿化用地面积不得小于该绿带总面积的70%。路侧绿带与毗邻的其他绿地一起辟为街旁游园时,其设计应该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共园设计规范》(CJJ48)的规定。 ![]() 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选择 ·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 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内树叶即能落光,便于集中清扫; 行道树树冠整齐,分枝点足够高,主枝伸张、角度与地面不小于30度,叶片紧密,有浓荫; 繁殖容易,移植后易于成活和恢复生长,适宜大树移植;
![]() 灌木的选择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缘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繁殖容易,易于管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应用较多的有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蘖、月季、紫蔽、丁香、紫荆、连翘、榆叶梅等。 ![]() 地被植物的选择 目前,北方大多数城市主要选择冷季型草坪作为地被植物,根据气候、温度、湿度、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草坪草种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多种低矮花灌木均可作地被应用,如棣棠等。 ![]() 草本花卉的选择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