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对历史的误解,原来项羽不曾率八百人突围,更不曾自刎乌江!

 tjboyue 2019-02-11

垓下之战,汉军背信弃义,在同意和解后迅速翻脸,偷袭楚军,同时积极调集援兵如韩信、彭越等人,在短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了西楚霸王项羽以及他的军队,是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中典型的成功案例。同时,这场战役的终结也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我们对历史的误解,原来项羽不曾率八百人突围,更不曾自刎乌江!

那么我们首先来捋一捋,项羽是怎么败亡的呢?

原因呢其实很简单,项羽的败亡不在核下而在核下之前就已经注定了。在项羽派龙且率领20万楚军援齐,而自己则据险而守成皋时就已经注定了。

与龙且在齐地潍水展开激战的是谁?是韩信!很显然龙且不是韩信的对手,而龙且的败亡所带来的影响不单单是损失了20万楚军主力。同时也使韩信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还让灌婴在随后攻下了项羽的老巢彭城。使得项羽后路尽失!最为关键的是,20万楚军精锐的战损对楚国臣子及士兵所带来的震慑。大司马周殷之所以降汉,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对历史的误解,原来项羽不曾率八百人突围,更不曾自刎乌江!

而此时呢,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楚国后方彭越又断了楚国的粮道,这一次项羽没敢让其他人去,而是亲率大军,留曹咎守成皋。可这一下就坏了,项羽一走,成皋就被刘邦攻打下来了。

随后,项羽东逃城父败退至核下。这才有了著名的核下之战。

让我们看下现在项羽所面临的局势是怎样的?在接连发生二十万精锐被灭,成皋失守以及大司马周殷降汉的事情后。可以说每一个楚人的心中都还没缓过来,又发生了项羽城父败退,项羽是谁?巨鹿之战率领数万楚军大破四十万秦军,彭城一战率三万突骑大败反楚联盟五十六万。可以说他的威望之高在楚军中无人能及,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在城父败退的项羽对楚军的打击也是相当大的。

在加上楚军断粮,退往核下的楚军军心早已大乱,也正是有了前面这一连串的打击才使得韩信一招四面楚歌让楚军相信了楚地确实被汉军占领了,于是军心大乱。觉得再打下去也没用了,毕竟老窝都被端了,就算打出去,接下来去哪里?所以将无士气,兵无斗志。

但是!这不代表项羽率领八百人去乌江!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如果项羽确实只带八百人突围,灌婴哪来的斩首八万?

更直接的证据就是司马迁对项羽死亡地点在史记中也发生了自相矛盾。他在史记中写到“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说明项羽死在东城。而东城距离乌江有多远,可参考下图!

我们对历史的误解,原来项羽不曾率八百人突围,更不曾自刎乌江!

所以,综上所述,项羽并不是只带领了八百人突围。而是率领大军且战且退,于东城被消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