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這個最有名的泰國國王,其實是廣東潮汕人!

 白力士 2019-02-12

01

公元1734年4月,鄭信出生在泰國一個潮汕富商家庭。他的父親鄭鏞,原是廣東潮汕的一位鄉野浪子。雍正初年,鄭鏞難以維持生計,便搭上了商人的走私船偷渡到了泰國。當時,清王朝有禁令:「片板不得下海,一旦被捉,處以極刑」。

自此,鄭鏞便成為天朝棄民。初到泰國,鄭鏞在泰國首都大城以賭博為生,贏了大錢,而且取得了賭場的承包權,名滿京師。於是,泰國國王賜予鄭鏞「坤拍」爵位。之後,鄭鏞娶了一位名洛央的泰國姑娘。鄭信出生不久,鄭鏞去世。

有一天,財政大臣昭披耶·卻克里微服出行,路過鄭信的搖籃邊,看他十分可愛,而卻克里當時膝下無子,於是將他收為養子。

後來,昭披耶·卻克里也有了自己的兒子。自此,鄭信遇到了他一生的好友:母親是華裔的小卻克里,他們一起接受泰國貴族的教育,掌握了泰文、中文、越文和梵文等4種語言。

13歲,他被任命為御前侍衛;20歲,入寺為僧;23歲,還俗。不久,他被派到大城任職,很快便封爵為「披耶」,晉升為大城的軍政長官,人們叫他「披耶達信」。

(圖:泰緬交戰中的戰象隊)

1765年,強盛的緬甸分兵兩路入侵泰國,勢如破竹,很快就包圍了首都大城。鄭信聞訊率部勤王,奮力作戰,利用火炮數次打退了緬軍的進攻,但大臣們卻不停地誹謗他擅自使用大炮攻敵,而泰王素來又對鄭信有疑心,對他更不信任了。

1767年1月,泰王兵分六路大規模反擊,企圖殲滅緬軍主力,誰知卻慘敗而歸。潰退之時,鄭信部數千人馬又被要求殿後,邊退邊打的鄭信退到城門之外,守城官卻閉門不納:「鄭將軍!國王有令,自此刻起不得打開城門,以防姦細混入。」

02

走投無路的鄭信,只好率部打回去,突出重圍時,所部僅剩500餘人。為了擺脫追兵,鄭信在那空那育府附近,利用有利的山谷地形,設下口袋陣,一把火燒滅了1200多緬軍。

鄭信由此贏得善戰之名,他的名字傳遍泰國各地。很多民眾慕名前來,鄭信的部隊迅速壯大,2月到達南方羅勇城時,他有了一萬多人、槍,還有一支戰象隊。

4月底,泰國大城淪陷,王室成員及九萬多戰俘,都被送往緬甸為奴,堪稱泰國的「靖康之變」。緬軍猶不知足,向平民舉起了戰刀。沒有半年,大城人口從一百萬驟減到幾千人。最後,大城被付之一炬,400多年的文明煙消雲散。

聽說泰王餓死在了逃亡路上,鄭信決定自立為王,準備以泰國南部為基礎,聯合各地勢力,進行抗緬戰爭。然而,不少地方勢力拒不聽命,「一個外來的雜種算什麼東西,也敢吆五喝六!」實力最強、跳得最高的便是尖竹汶城。

(圖:泰緬兩軍交戰)

鄭信決定殺一儆百,首先攻占了尖竹汶城附近的幾個村寨,又移兵征服了附近的春武里城。切斷了尖竹汶城的退路。措手不及的披耶尖竹汶派來了四名使節,請鄭信前往尖竹汶城內和談。

但這僅僅是個幌子,尖竹汶的兵馬已半途埋伏,準備趁鄭信渡河時突然襲擊。幸好,鄭信得到了這一情報,帶出了7成的兵力,抄小路來到了尖竹汶城下。

鄭信想「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要求披耶尖竹汶親自出城迎接,三次回絕了尖竹汶的進城邀請,而披耶尖竹汶也是堅守不出。既然陰謀不成,雙方只能用刀劍說話。

鄭信仿效巨鹿之戰前的項羽,下令將鍋碗瓢盆全部砸掉,「今晚一定拿下尖竹汶,否則只好餓死!」他騎著戰象,率先對尖竹汶城發起了衝擊。激戰中,他的座象受了傷,象奴擔心他的安全,將大象往後趕。

鄭信勃然大怒,舉刀要殺象奴,象奴慌忙求饒,用匕首刺向象背。大象負痛狂奔,一下子把城門撞開了。鄭信大軍趁機一擁而入,攻占了尖竹汶城。隨後,第二富庶的達叻城也宣布效忠於鄭信。這樣,泰國東南便統一於鄭信的旗幟下。

1767年10月,鄭信率領百艘戰船、十餘萬大軍揮師北上。當時,緬軍燒殺搶掠,很不得人心;而緬甸當時也與清朝交惡,精銳緬軍多數回國抵禦清軍,只留下一支幾萬人的部隊在大城附近的重鎮三株菩提樹。

11月6日,鄭信順利地攻下泰奸乃通因駐守的吞武里城,直指大城。緬軍大將蘇基派副將蒙耶率兵前往堵截,但雙方實力懸殊,蒙耶不戰而逃。而主將蘇基倉促應戰,四面楚歌,只好舉旗投降。

(圖:鄭信宮廷)

鄭信順利地收復了大城,距陷落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光復後,他收留、安撫倖存下來的王室成員,又派人尋找先王遺體,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還散財施食於民眾。

12月28日,33歲的鄭信被部下擁戴為泰國國王,建都於吞武里,史稱「吞武里王朝」。

03

據說鄭信稱王后,有老家潮汕的鄰里去看他,以獲得一些賞賜。離別時,鄭信送給他們十八缸禮物,囑咐「途中萬萬不得翻看!」途中,一行人實在忍不住,打開一看,「媽的,全是鹹菜,什麼東西!呸!」

「這廝送的鹹菜,連狗都不吃!還是扔進海里喂魚吧!」於是,他們把十七缸鹹菜全丟入大海才解了氣,只留了一缸作紀念。

登岸後,不少鄉親爭相來看唯一的大缸,才發現鹹菜下面全是金銀珠寶。原來鄭信怕他們遇到海盜,便在缸口蓋上鹹菜以掩人耳目。

(圖:潮汕地區的鄭信衣冠冢)

王朝建立初期,鄭信面臨的形勢很嚴峻。緬甸虎視眈眈,泰國群雄競起。北有統治著那空素旺、彭世洛一帶的「鑾候」和統治難府、帕府一帶的僧侶封建主「枋長老」;南有控制馬來半島六坤城一帶的「穆錫卡王」;東北則有披邁城的統治者「貼披碧」。

其中,枋長老最有個性,雖身披袈裟,但野心勃勃。自泰王餓死後,枋長老就自立為王,手下有一支穿紅袈裟的軍隊,這些人雖名為和尚,但飲酒吃葷,娶妻宿娼,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後到了滅亡關頭,枋長老居然逃到清邁,投靠了緬甸人。

在三年的時間裡,鄭信利用四大派的矛盾,縱橫捭闔,將他們一一消滅。1770年11月14日,吞武里皇鄭信在彭世洛城舉行了三天隆重的慶典。

此後,鄭信又和緬甸進行了9次大戰。1774年,鄭信從緬甸人手中奪回了清邁,兩國的較量以吞武里王朝的勝利而告終。而且,鄭信還把兵峰指向越南、柬埔寨、寮國,使吞武里王朝成為泰國歷史上幅員最遼闊的王朝,因此,鄭信被譽為「泰國五大帝之首」!

04

鄭信雖然稱王,但必須得到東亞霸主清王朝的承認。一開始,乾隆對鄭信的政權很反感,因為清朝是滿族建立的王朝,而漢人鄭信的政權很有可能成為反清基地。

內容未完結,請點擊「第2頁」繼續瀏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