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画大师高希舜: 齐白石的忘年交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2-12
  •   高希舜、王梦白、齐白石、王君异于1926年合作的《蒲田雅趣图》   高希舜、王梦白、齐白石、王君异于1926年合作的《蒲田雅趣图》

      程放军

      日前,高希舜书画艺术中心在益阳桃江成立。

      高希舜(1895-1982),字爱林,湖南桃江人,是一位被编入《中国美术家辞典》的画坛名宿,被称为“与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同著画名”。他生平绝大部分作品捐赠给了国家,其画作现大多藏于故宫博物院,坊间难觅真迹。

      1915年,高希舜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并“以绘画声闻全校”;1918年,高希舜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得到名师陈师曾、姚茫父、王梦白、凌文渊等人指点,又以第一名成绩毕业,名动京华。

      不久,崭露头角的高希舜与年长他30多岁、早已是国画巨匠的齐白石成了忘年交。对高希舜的作品,齐白石评价说“竟出前任窠臼,自成流派”。

      1924年秋,高希舜画《荻雀图》条幅,荻花摇曳、麻雀奋飞。这一景色激起了齐白石满腔乡愁,他在画上提笔写下七绝二首,其一:“霜叶如刀双刃斜,山边壕下影交加。从来不足为人赏,樵牧相传唤作花。”其二:“时看好鸟去犹还,不入牢笼天地宽。却是为何忙不了,这边飞过那边山。”仍意犹未尽,又写下一行小记:“此花吾乡最多,不知为何名,非芦花也”,这幅作品,由此得到了“爱林一画白石三题”的美誉。

      一生不爱与人合作共画的齐白石不仅与高希舜有过多次合作,甚至在高的斡旋下与素有芥蒂的王梦白合作。高希舜、王梦白、齐白石、王君异于1926年合作的《蒲田雅趣图》,是中国绘画史上难得的合作珍品。画幅中,高希舜写一笔荷,王君异画花苞,齐白石补草虫并题词,王梦白作鸳鸯点评。当时王梦白为北艺教授,与陈师曾齐名,于艺事上与齐白石多有不合,高希舜努力缓和二人矛盾,终于促成《蒲田雅趣图》的合作。

      1927年2月,高希舜东渡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1931年,高希舜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战火中的祖国,创办私立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高希舜将南京美专迁到湖南桃江县,直到1950年。他当年的学生后来大多成了画坛名家,仅以湖南为例,省内多位画坛大家,如欧阳笃材、王憨山、葛觉民、聂南溪、莫立唐、曾彩初、符竹书等都出自于高希舜先生门下。

      1950年受毛泽东主席邀请,高希舜赴京任京华美术学院(后为中央美院)院长。1957年,挚友齐白石逝世后,高希舜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鲜有作品问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