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轻松学习] “脑动脉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天地之间一杆称 2019-02-12

脑动脉炎
临床资料

男,22岁。右侧肢体无力2周、突发性失语1天。体检:运动性失语,右上肢肌力Ⅲ级、下肢肌力Ⅳ级,右侧中枢性面舌瘫。CT未见异常。

图1A

图1B

图1C

图2

图3

图4

影像学报告描述

轴位T2WI(图1A),左额叶局部皮质及皮质下高信号(无尾箭头)。T1WI为低信号,左颞叶见类似病变(未列出)。薄层增强T1WI冠状位与轴位(图1B、C),左侧大脑中动脉M1-M3段及其侧裂分支管壁明显增厚及强化(箭),左颞叶低信号区无强化,局部脑膜轻度增厚及强化(无尾箭头)。

影像诊断与最后诊断

均为:脑动脉炎或血管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临床与影像学要点

  脑血管炎(cerebral vasculitis)一般指脑动脉炎,是一组非感染性脑动脉炎性病变。病因包括大动脉炎(如图2,箭示大动脉炎所致双侧枕叶脑梗死,FLAIR序列呈高信号)、巨细胞性动脉炎、结缔组织病累及脑动脉、结节性多动脉炎、韦格纳肉芽肿及Behcet病,以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按Chapel Hill会议标准可分为颅内大、中及小血管炎。病理表现为血管壁炎细胞浸润及不同程度纤维素样坏死、透明变性、内皮细胞增生、血管周围袖套状炎细胞浸润、动脉瘤形成,相应脑实质梗死、萎缩、胶质细胞增生及灶性出血。临床表现根据累及动脉与脑实质部位有所不同,如运动与语言功能障碍、脑神经麻痹等。

  由于活检的有创性及阳性率较低,影像学成为本病最佳诊断手段。①常累及颈内动脉系统及其主要脑动脉分支,以大脑中动脉最多见,侵犯远端分支者常规影像学技术难以显示血管本身病变。②常以间接征象即脑梗死就诊,CT与MRI显示脑叶或基底核等深部脑实质梗死灶,也可出现出血,或仅见血流灌注异常。③脑动脉本身病变需行MRA、CTA及高分辨延迟增强扫描观察,MRA与CTA可见病变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僵直、动脉瘤形成,而MR高分辨延迟增强扫描显示脑动脉管壁增厚及明显强化具有诊断价值。这种高分辨延迟增强扫描需在高场或超高场MRI上进行,注药后60~90分钟待血管内对比剂廓清时扫描,序列为3D梯度回波,层厚选择2~3mm,以便行血管长轴、短轴方位上的图像重组。④功能成像如灌注成像可显示局部脑血流异常、DWI观察脑缺血有无可逆性、MRS显示局部脑组织NAA降低、Cho/Cr与Glu增高。

鉴别诊断

  脑动脉炎易侵犯青少年患者,因此需与其他青少年卒中鉴别。①感染性动脉炎,如带状疱疹(图3,箭示带状疱疹侵犯基底节血管所致梗死)、布氏菌病(图4,无尾箭头示布氏菌病侵犯脑动脉所致右侧颞枕叶梗死)、结核、细菌、真菌、梅毒等,根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可区别。②镰状细胞贫血、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烟雾病等所致缺血性卒中。③动脉粥样硬化,多见于中老年患者。④脑炎,起病急,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

小结

  脑动脉炎的影像学特征为脑动脉管壁增厚及异常强化、脑实质缺血或出血性卒中,最佳检查方法为高分辨延迟增强MR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