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喜过大年,记住“十六字”保健方

 孟溪ProbeT连山 2019-02-12

医生提醒:心脑血管、胃肠道、呼吸道疾病是春节期间易发的“节日病”

  •   漫画/余宁山
  •   三湘名医在线  尽享健康福利!
  •   扫一扫健康吧  名医面对面

  杨蔚然 粟青梅

  新春即将来临,健康平安尤为重要。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的医学专家为市民开出“十六字”健康保健方,即玩乐有度、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外出有备,祝愿大家欢欢喜喜、平平安安过大年。

  1 玩乐有度,切忌通宵打麻将

  病例

  近日,50岁的李女士连续和街坊打了四五个小时的麻将,好不容易赢了一局大牌,她回家后仍是兴奋不已。随后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继而昏迷。李女士家人将其送到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急救。经检查,被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因劳累、情绪波动过大等因素诱发疾病。因抢救及时,手术后李女士顺利康复出院。

  分析

  卒中中心副主任、神经外科主任段继新介绍,今年除夕正是立春节气,春天即将到来,早晚温差大,此时是心脑血管、呼吸道、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抵抗力相对较弱的老人以及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尤需加强防范,注意防寒保暖。

  节期家人团聚,娱乐过度、生活节奏被打乱,操办宴席时劳累过度,饱餐、喝酒过度,情绪激动以及睡眠不足或熬夜,天气寒冷或气温波动厉害,不按医嘱服药等因素,都会引发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提醒

  娱乐活动不可通宵达旦;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等。有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市民,在节期要保持常态,不能间断药物治疗,特别是老年人,更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免突发危险。患有高血压病的市民,可在每天早晨和下午,用家庭血压计各监测一次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为人子女者,应主动分担家务,避免老人过度劳累。

  2 饮食有节,可防“肠胃病”

  病例

  陈先生是公司一名中层主管,酒量不错,平时饭局半斤八两“白的”没问题。今年年会上大家喝到兴起,他被同事们轮番敬酒,不知不觉就一斤白酒下肚,昏昏沉沉地被送回家中,没想到凌晨因大出血而紧急送医。

  分析

  “白酒是酒类中对胃黏膜刺激偏大的一种,喝白酒太多,容易刺激胃出血。”脾胃病科主任万虎表示,酗酒容易出现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严重者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重度中毒可使呼吸、心跳受抑制而死亡。

  过年时面对美食,人们总免不了大快朵颐。然而暴饮暴食之后,极易出现各种消化类疾病,造成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甚至引起急性胰腺炎、急性胃扩张等严重疾病,威胁生命。另外,节期免不了吃大鱼大肉,一些人吃时不注意或边吃边说笑,易引起鱼刺或鸡骨头、鸭骨头卡喉,甚至异物进入气管等情况,一旦发生意外,要及时处理或马上就医。

  提醒

  亲朋好友相聚,喝酒在所难免,但应量力而行。喝酒前,可吃些对酒精有中和作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另外,有些人是不宜沾酒或需要限制饮酒,如肝病、消化性溃疡、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对于家中醉酒者,可给其多喝开水;如饮酒过量发生呕吐,应注意呼吸情况,并将其侧卧,以免呕吐物堵住气管引起窒息;若呼吸状况有异常或出现昏迷,应迅速送医。

  节期用餐,不能暴饮暴食,应少吃油腻食物,尤其是身体肥胖和血压、血脂高的人更要注意。此外,多吃些时令水果,如苹果、柚子等,能改善人体的代谢机能。

  3 起居有常,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

  病例

  近日,24岁的小齐在聚餐中大量抽烟喝酒,之后出现剧烈胸痛,被送至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救治。经检查,他患上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医生为小齐实施急诊手术,通过植入支架、开通梗死的心脏血管等治疗后,小齐恢复良好。经了解,他生活起居极不规律,不爱活动,有熬夜刷剧打游戏的习惯,犯困时靠抽烟提神,每天睡眠时间仅5个小时。

  分析

  心病科主任孙翔表示,节日期间,家人团聚容易过度兴奋、激动,加上放长假,很多人玩得很晚,甚至通宵达旦,这样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致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容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血管痉挛、斑块破裂,从而导致心绞痛和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甚至猝死。

  提醒

  节期除了防寒、防劳累、防情绪不稳,还应尽量科学安排生活,保持作息规律,少熬夜,每天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同时适当运动。此外,有高血压等疾病的市民,平时要注意保暖并适当活动;建议老年人在气温稍高的时候,再外出或参加户外锻炼,以避免寒邪侵袭。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对于已有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切忌私自停药,以免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一旦发病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尽早送医院治疗。

  4 外出有备 备好衣物和药物

  病例

  74岁的王大爷几年前查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为此,他忍痛把吸了30多年的烟戒了。近日,老人家的慢阻肺复发了。原来,他起夜时不慎受凉染上风寒,以致胸闷气促、咳嗽咯痰,在家服用药物5天后没有缓解,病情愈发严重,由家人送医。经抗炎、平喘等治疗,目前病情好转,即将出院。

  分析

  “冬春季节,医院接诊的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等疾患的病人比往常会有所增加,患者通常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肺病科主任蔡植介绍。

  春节期间,乍暖还寒。对年老体弱的人群来说,重点要注意保暖防感冒。虽然大部分感冒是小毛病,却容易诱发肺炎、肺心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旧有疾病,甚至引起心肺衰竭。

  提醒

  亲友相聚,在室内活动较多时,不要抽烟,保持通风换气,并适当补充水分,保持呼吸道湿润。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等患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感冒,避免在恶劣天气外出。出门时,戴帽子、口罩等,必要时多备一件衣服,特别是早晚温差较大时,要适时添衣。尽量不让老人长时间在外游玩,避免因疲劳过度诱发或加重病情。

  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应加强自我防护,预备并随身携带治疗哮喘发作的吸入药品;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口袋最好装有饼干、糖果,以防突发低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外出时,要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