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才是孩子画画最好的老师---儿童绘画家庭指导手册

 真真、假假 2019-02-12

自从17年5月开通公众号以来,我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一些对儿童美术教育思考和探索的文章,得到不少同行和家长的认可和鼓励,这也极大鼓舞和坚定了我坚持输出有价值、高质量、有自我思考和判断的原创文章的信念。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更新的频率比较低,这让支持我的读者有点失望,对此深表歉意!不过,我希望每篇文章都能尽可能给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一转眼已经是2019年了,真诚地感谢过去一年多以来默默关注支持我的各位朋友,新的一年里我会更加努力为支持我的亲爱的朋友们奉上高质量有干货的文章,也期望您继续支持和关注!



01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都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对画画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八九岁之前。因此如何在这个时期借助绘画这种他们天生感兴趣的行为活动,引导和培养他们在形象思维和表达上的一系列综合素质十分有意义。


儿童时期的绘画活动,表面是绘画,实则是一个综合的行为。它包含了思维、想象、情绪宣泄、表达叙述、认知理解、观察感受等一系列过程。


很多家长对孩子这个绘画行为活跃期并未足够重视,要么放任不管,或者只是把孩子送去美术班学习,然后就不再过问了。


事实上,在孩子这个时期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才是最好的陪伴者和引导者。父母应该是有效利用孩子这个绘画行为活跃期充分开发他们一系列素质能力的重要参与者。


实话实说,指望孩子一周上一次一个来小时的美术课能起到多大作用呢?家庭才是进行孩子有效美育活动的主战场。


家长们可能会说:我们又不会画画,也不懂美术专业的知识,如何去引导孩子呢?


的确,对孩子的教育引导不是草率的事,干预的不对还不如不干预。我们这里并不是让你去教孩子画画,而是帮助孩子完成用画画行为表达的过程


如果父母了解和懂得了一些孩子这个时期的内在规律和正确的引导方法,做一些适当的引导和参与,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多进行绘画行为的过程表达,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要明白最基本的一点,儿童阶段的绘画并不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这个时期孩子学画的最大价值不是画面的表面结果(形象、效果),而是背后的意义。也就是说,他们参与绘画这个行为过程是更为本质的,也是更具价值的。


这与儿童学钢琴器乐等有很大的不同(钢琴器乐等是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显见的例子就是,孩子不经过美术班的培训,完全可以在家自由地画,而钢琴这些,如果不找专业老师学,在家庭是不可能进行的。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绘画是更适合孩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学习的一种方式。





02


既然这个时期孩子的绘画并不是强调专业性的过程,那么家长则可以完全放心地在很大程度上参与其中,

不必担心自己不懂专业无法正确指导,你只需做好自己能够胜任的部分就可以了。至于画面的形象、技法这些你可以不用去干预,或者把这个层面的东西交给美术班和专业老师处理就好了。


我们说了,这个时期孩子的绘画活动,过程的意义远大于效果,而实施这个过程的重要参与者自然非家长莫属了。


那么具体来说,家庭里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有效引导和活动实施呢?下面我们按不同年龄段详细分析:


一    两三岁阶段


幼儿在两岁左右就开始了下意识的涂鸦行为,这就和他们牙牙学语一样,是一种本能的需求。这个时期,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足够的纸和笔,不同颜色的纸,不同颜色的笔,同时尽可能找一些色彩鲜艳的不同形象的图片书籍(比如动物、植物、建筑等)。


这时候,孩子会下意识的涂鸦和撕纸,这些行为对促进他们的早期发育是很有好处的。这个过程中父母不需要干预,只要给他们创造好条件和环境就好,有条件的话,在家里专门辟出一块涂鸦墙或空间会更好。


对于他们这个阶段任何乱涂乱画的行为都要给予鼓励并尝试和他们对话,引导他们边涂鸦边描述。孩子这些行为对于他们的脑部和手部发育、语言发育都很有好处。


二  四到六岁阶段:


四岁五岁孩子依然还处于绘画涂鸦的阶段,不过,随着认知的增长,这时候他们不再是下意识的涂鸦了,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和表达。同时他们用涂画这种方式进行表达和探知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父母在这个时期要做好以下:


1 营造促进孩子运用绘画表达的条件和场景:

我在以前文章中多次说过,孩子这个时期本质上是画话,是画故事,是表述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画出一个好看的形象或画面。


因此,让他们乐于去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内容去画他们的故事和对事物的理解就很有意义,父母不需要直接干预和指导他们画画,但要学会带入和导出:


比如通过给孩子讲故事,读绘本,把孩子带入到一个和他们体验相关的情境里,让孩子尝试用画画的形式去表现这个故事情境(当然,每次的故事不适合过于复杂和离他们生活太远)。


事实上,孩子是很乐于用画和话结合的方式去表达叙述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还不可能画出比较具体明确的形象和环境,也可能还是一些符号化的线条色块。但这都没关系,其实他们已经是在围绕着父母所讲的故事或绘本来展开表达了。


父母给孩子讲不同故事的目的就是能够让孩子每次围绕不同的主题和场景,进入到一个具体情境,这会让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过程更具体。


2 看动画片和动物世界一类的电视节目打开他们的世界。


孩子对动画片有浓厚的兴趣,电视节目里有关自然动物类的孩子也非常喜欢看,利用孩子强烈的兴趣,引导他们把看了电视以后的印象感受用涂鸦的形式画出来,对于他们形成初步形象感知以及形象思维的表达都是非常好的方式,把他们看到的画面,再通过他们的笔画出来,形成认知思考的过程。


前面观看的行为只完成了输入的过程,然后还需要一个释放输出的过程,后面涂鸦在纸面的过程才完整形成一个综合有效的过程。


当然,这期间不用期望他们能画出来比较形象好看的画面,只要他在涂鸦的过程中进行了对所感知认知到的事物的表达,就很有价值了。


经过一定时期的这种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无论是在思维认知表达还是画的形象上都会有显著的收获。


3  多带孩子走进自然,亲近生活。


动(植)物园、博物馆、都是孩子喜欢去的地方,经常带他们感受自然、有意引导他们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比如在动物园看动物要引导他们观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比如一头大象的基本特征:像水管一样的长鼻子,像扇子一样的大耳朵,粗粗的腿,细细的尾巴等。包括问他们对此的感受,是温顺的,还是很凶的?可爱的?等等。


回家之后引导他们去画一画他们在自然中观察感受到的内容和印象。


这个过程一定心急不得,不能因为孩子画出来什么也看不明白的乱七八糟而觉得没效果。无论孩子画的多乱,你也要多鼓励他,并和他交流问他画里面都说了些什么。要问他们画的每一个线条和符号都表示什么?这时,孩子往往会讲出一大堆你觉得哪儿都不挨哪的故事和事情。但这就是孩子的表达,事实上他们已经在凌乱或者符号化的线条中进行着思维和表达了。他们的每一条线,每一个点,每一个符号都包含了丰富的信息,都是要表达的一个事物甚至是一个故事。


4   不要试图去教孩子和他们认知不符的画画知识:


前面我们说了三点家长需要做的,还有一点是家长不能做的:那就是不要去教孩子一些他们还理解不了的知识。比如,透视,比例什么的。这些我们大人认为想当然简单的知识对孩子而言是完全无法感受和理解的,只会给他们的自由探索和表达套上枷锁。


三  六岁七以后的阶段:


一般来说,孩子六七岁以后,形象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获得普遍提高,可以画出来比较具体的内容和场景了。

而且这个阶段不少孩子开始在美术班接受一些培训了,或多或少地学到一些表现的技能。但这不意味着不需要家长的参与了,相反,这个阶段孩子的家庭绘画的行为尤为重要,是已经可以明显看到成效的时期了。家长的适度引导和参与,会让孩子的这些行为更有针对性。


具体方法有这些:


1  日记画:坚持让孩子把每天所见所闻所想,用简单线条的绘画方式记录下来,可以有文字配合。不用在意效果,只要形成这个表达的习惯就好。


2  画绘本和故事画:孩子都喜欢故事,只是读了或听了还不够,引导他们用单幅或多幅绘本的形式把听到和读到的故事画出来,这对孩子是一个整理和思考的过程,不但练习绘画的能力,更锻炼逻辑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孩子说不会画某些形象,希望家长帮助画出来,如果家长会画,就给他们示范一下或者找参考图片,如果不会画也没关系,鼓励他们随意画出来就可以,哪怕是个抽象符号都可以,我们要的是他们的叙事表达,不是要画面形象。


3  画速写:

速写也是非常适合在家庭完成的有助于培养孩子观察和感受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支笔、一张纸十几分钟即可完成一幅。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物体、环境、人物等,用线条的方式把观察到的形象画出来,这个过程也不需要刻意去教他们,大胆肯定地画即可,一开始不用管画的准不准,像不像,画的多了,感觉自然就练出来了。


4  设计(布置)自己的衣服、房间、小贺卡等


孩子(尤其是女孩子)都喜欢设计一些衣服、贺卡一类的东西,这对他们培养想象和画面组织安排的能力很有好处,可以多引导他们设计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物品、书籍、空间等。



九岁以后孩子除了坚持上述的行为外,家长还可以引导他们把学科知识和绘画结合,比如,引导他们对一些诗词、成语故事理解后画成画面,也可以对他们所学的一段文学作品通过绘画去进行描述。


这个训练的目的也并不是要求他们一定画出来一个完整好看的画面,更重要的是通过画画这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帮助他们更深入具体地理解和感受这些文学作品或诗词成语的含义。


综上所述,孩子的早期绘画学习更多是思维、语言、感受等综合的开发。画的技能,画的好不好看,像不像都不重要,只要是通过画画这个行为让他们的世界丰富起来,思维活跃起来,观察和感受敏锐起来,就非常有意义了,而这些一系列的形成,家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这些工作,家长即便是没有任何美术基础也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当然,结合到美术班的学习,让孩子适当掌握一些绘画的技巧和方法,让孩子更多些表达的自信,也是有必要的。但培训班的学习只是锦上添花,不能完全依靠一周一次个把小时的培训,更多实质问题的解决还是需要大量家庭的配合。


我一直强调,孩子的早期美术学习不是单纯的美术技能学习,而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学习过程,这些过程不仅是对他们绘画能力有好处,对活跃他们的思维,形成敏锐的感受,促进其他学科的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真正让这些行为起到作用,我们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孩子的行为过程上,而不是表面效果。很显然,让这些过程持续并产生作用的无疑是家长的配合与参与。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孩子的早期美术学习家长才是最好的老师。实践也证明,那些从绘画行为过程中得到良好收获的孩子,家长往往在背后付出了大量默默的劳动。


如果您还担心自己不懂美术而无法引导孩子的话,最后给您一个建议是:你只需要按我上述所说的方法,引导督促孩子进行这些过程即可,其他的都可以不管,哪怕孩子画了一堆废纸。也许,在这一堆废纸下已经孕育出孩子一颗活跃丰富的内心!


附:孩子家庭美术活动常用材料工具:

素描纸(8开  4开) 

铅笔  签字笔   马克笔  水彩笔 毛笔

水彩颜料   油画棒

调色盒(盘) 小画板(画夹)




老潘(潘利国),中央美院硕士毕业,

中央美院的任课教师,

一个非著名画家,

一个十一岁孩子的父亲,

一个教了二十多年绘画的美术教师,

愿意把他多年的心得体会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希望得到您的支持,

我们一起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