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日本可以建造12艘装备203毫米主炮的重巡洋舰,而美国和英国都可以建造多达18艘重巡洋舰,其数量远比日本的多。为了最大限度的缩小和美英海军的差距,日本人以最快速度开工建造了重巡洋舰,其建造和装备进度比美英要快得多。 最上级重巡洋舰 到1931年为止,日本已经建造完成了全部12艘条约允许范围内的重巡洋舰,而这时英国只建造了13艘重巡洋舰,美国也只有条约规定数量大约一半的重巡洋舰进入现役。静态的看,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重巡洋舰方面不仅不比美英海军差,可能总体实力还稍强。 不过日本海军对此并不满足,日本人非常清楚自身在经济和工业上与美英,特别是美国存在的巨大差距,一旦美国人开始发力,日本海军根本无法保持任何程度的优势。 最上级和利根级的侧视图 为了避免未来和主要假想敌之间拉开太大的差距,日本决定继续推进重巡洋舰建造计划,只不过新舰不能再用“重巡洋舰”这个名头。日本人对外公开宣称准备建造标准排水量8500吨,装备155毫米舰炮的所谓“轻巡洋舰”,这就是著名的最上级。最上级共建造了4艘,装备5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塔,在日本退出伦敦海军条约谈判后,该级舰迅速换装了双联装203毫米主炮,摇身一变成了重巡洋舰。 在最上级之后,日本人马不停蹄的又开始建造最上级的改进型,也就是著名的利根级。在设计阶段,利根级同样被称为“轻巡洋舰”,该级舰在最上级的基础上削减了一座主炮塔,且将剩余的4座主炮塔全部安装在舰桥前方,舰桥等上层建筑则整体后移。该级舰的整个舰尾都被设计成飞行区域,安装了很长的飞行甲板和2座水上飞机弹射器,可以搭载6架水上侦察机。利根级具有空前强大的航空侦察能力,非常适合配合航空母舰行动。 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级首舰利根号于1934年12月1日开工建造,1937年11月21日下水,1938年11月20日完工加入日本海军服役;该级二号舰筑摩号则于1935年10月1日开工,1938年3月19日下水,1939年5月20日完工加入日本海军服役。 就在利根级正在建造的时候,日本宣布不再参与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谈判,利根级也就不再需要顶着骗人用的“轻巡洋舰”的名头,该级舰在船台上直接按照重巡洋舰的标准继续建造工程,4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被更换成双联装203毫米主炮。因此,利根级是以货真价实的重巡洋舰身份服役的。 利根级重巡洋舰 最为日本海军史上最后服役的一级重巡洋舰,利根级标准排水量11213吨,满载排水量13500吨,舰体全长200米,宽19米,标准吃水深度7米。该级舰动力系统由10座重油锅炉和4部蒸汽轮机组成,最大输出功率160000马力,采用4轴推进,最高航速35节,在14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距离8000海里。 利根级的主要武器装备包括4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8座单管127毫米高射炮和十余座三联装25毫米高射炮。此外该级舰还可以发射威力巨大的93式氧气鱼雷,由舰体舷侧的12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 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级重巡洋舰的舷侧主装甲带一般装甲厚度127毫米, 弹药库部位装甲厚度140毫米,甲板水平装甲厚度35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25毫米,舰桥指挥塔装甲厚度100毫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利根级重巡洋舰非常活跃,先后参与了偷袭珍珠港、攻占威克岛、空袭达尔文港以及扫荡印度洋等作战行动。1942年6月,两艘利根级重巡洋舰随机动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战役。在这次重要的作战行动中,利根号掉了链子,该舰由于水上飞机弹射器出现了故障,使得侦察机不得不推迟半小时出发,而在其预订搜索区域恰好就有日军此战中最大的劲敌——美军航空母舰。从这个角度说,利根号需要为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的惨败负责。 利根级重巡洋舰 此后,利根级重巡洋舰参与了所罗门以东海战和圣克鲁斯海战,其中筑摩号还在圣克鲁斯海战中被美军飞机投掷的3枚炸弹击中受重伤,不得不返回日本本土接受维修。在战线相对稳定的1943年初到1944年上半年期间,利根级先是停泊在特鲁克环礁,随后为躲避美军空袭撤往帕劳群岛。 1944年6月,利根级重巡洋舰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利根号和筑摩号都侥幸在这场大战中全身而退。同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利根级重巡洋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筑摩号于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击沉,利根号也受到重创,仓皇逃回日本本土接受维修。 沉没的利根级重巡洋舰 然而1944年底的日本海军已经无力再维修受到重创的利根号,该舰只好长期停泊在吴港。1945年7月24日,利根号在吴港遭到了美军空袭,舰体被4枚航空炸弹击中而大量进水,随后坐沉在泊位上。 直到战争结束时,利根号依然保持着坐沉的状态。1947年,利根号的舰体被打捞出水,此时的日本正值战后重建期间,对钢铁的需求量巨大,利根号被拖往造船厂拆毁,舰体拆卸下来的钢板被重复利用,这也算是利根号重巡洋舰为日本经济的起飞做了一份贡献。 开局虽然只是个村长,但天天会有武将来投诚! 三国群英志广告按照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海军条约,日本可以建造12艘装备203毫米主炮的重巡洋舰,而美国和英国都可以建造多达18艘重巡洋舰,其数量远比日本的多。为了最大限度的缩小和美英海军的差距,日本人以最快速度开工建造了重巡洋舰,其建造和装备进度比美英要快得多。 最上级重巡洋舰 到1931年为止,日本已经建造完成了全部12艘条约允许范围内的重巡洋舰,而这时英国只建造了13艘重巡洋舰,美国也只有条约规定数量大约一半的重巡洋舰进入现役。静态的看,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重巡洋舰方面不仅不比美英海军差,可能总体实力还稍强。 不过日本海军对此并不满足,日本人非常清楚自身在经济和工业上与美英,特别是美国存在的巨大差距,一旦美国人开始发力,日本海军根本无法保持任何程度的优势。 最上级和利根级的侧视图 为了避免未来和主要假想敌之间拉开太大的差距,日本决定继续推进重巡洋舰建造计划,只不过新舰不能再用“重巡洋舰”这个名头。日本人对外公开宣称准备建造标准排水量8500吨,装备155毫米舰炮的所谓“轻巡洋舰”,这就是著名的最上级。最上级共建造了4艘,装备5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塔,在日本退出伦敦海军条约谈判后,该级舰迅速换装了双联装203毫米主炮,摇身一变成了重巡洋舰。 在最上级之后,日本人马不停蹄的又开始建造最上级的改进型,也就是著名的利根级。在设计阶段,利根级同样被称为“轻巡洋舰”,该级舰在最上级的基础上削减了一座主炮塔,且将剩余的4座主炮塔全部安装在舰桥前方,舰桥等上层建筑则整体后移。该级舰的整个舰尾都被设计成飞行区域,安装了很长的飞行甲板和2座水上飞机弹射器,可以搭载6架水上侦察机。利根级具有空前强大的航空侦察能力,非常适合配合航空母舰行动。 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级首舰利根号于1934年12月1日开工建造,1937年11月21日下水,1938年11月20日完工加入日本海军服役;该级二号舰筑摩号则于1935年10月1日开工,1938年3月19日下水,1939年5月20日完工加入日本海军服役。 就在利根级正在建造的时候,日本宣布不再参与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的谈判,利根级也就不再需要顶着骗人用的“轻巡洋舰”的名头,该级舰在船台上直接按照重巡洋舰的标准继续建造工程,4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被更换成双联装203毫米主炮。因此,利根级是以货真价实的重巡洋舰身份服役的。 利根级重巡洋舰 最为日本海军史上最后服役的一级重巡洋舰,利根级标准排水量11213吨,满载排水量13500吨,舰体全长200米,宽19米,标准吃水深度7米。该级舰动力系统由10座重油锅炉和4部蒸汽轮机组成,最大输出功率160000马力,采用4轴推进,最高航速35节,在14节经济航速下续航距离8000海里。 利根级的主要武器装备包括4座双联装203毫米主炮,8座单管127毫米高射炮和十余座三联装25毫米高射炮。此外该级舰还可以发射威力巨大的93式氧气鱼雷,由舰体舷侧的12具61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 利根级重巡洋舰 利根级重巡洋舰的舷侧主装甲带一般装甲厚度127毫米, 弹药库部位装甲厚度140毫米,甲板水平装甲厚度35毫米,主炮塔正面装甲厚度25毫米,舰桥指挥塔装甲厚度100毫米。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利根级重巡洋舰非常活跃,先后参与了偷袭珍珠港、攻占威克岛、空袭达尔文港以及扫荡印度洋等作战行动。1942年6月,两艘利根级重巡洋舰随机动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战役。在这次重要的作战行动中,利根号掉了链子,该舰由于水上飞机弹射器出现了故障,使得侦察机不得不推迟半小时出发,而在其预订搜索区域恰好就有日军此战中最大的劲敌——美军航空母舰。从这个角度说,利根号需要为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的惨败负责。 利根级重巡洋舰 此后,利根级重巡洋舰参与了所罗门以东海战和圣克鲁斯海战,其中筑摩号还在圣克鲁斯海战中被美军飞机投掷的3枚炸弹击中受重伤,不得不返回日本本土接受维修。在战线相对稳定的1943年初到1944年上半年期间,利根级先是停泊在特鲁克环礁,随后为躲避美军空袭撤往帕劳群岛。 1944年6月,利根级重巡洋舰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利根号和筑摩号都侥幸在这场大战中全身而退。同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中,利根级重巡洋舰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筑摩号于10月25日在萨马岛海战中被击沉,利根号也受到重创,仓皇逃回日本本土接受维修。 沉没的利根级重巡洋舰 然而1944年底的日本海军已经无力再维修受到重创的利根号,该舰只好长期停泊在吴港。1945年7月24日,利根号在吴港遭到了美军空袭,舰体被4枚航空炸弹击中而大量进水,随后坐沉在泊位上。 直到战争结束时,利根号依然保持着坐沉的状态。1947年,利根号的舰体被打捞出水,此时的日本正值战后重建期间,对钢铁的需求量巨大,利根号被拖往造船厂拆毁,舰体拆卸下来的钢板被重复利用,这也算是利根号重巡洋舰为日本经济的起飞做了一份贡献。 |
|
来自: 枯荣替2goeuyr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