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QIANSHI 2019-02-12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黄帽子”信筒,上图,来自网络)

1983年8月10日,为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献礼,也为了切实缓解市民用邮困难,北京邮政推出了“黄帽子”信筒。为了与普通的绿色信筒区别开,这种信筒的顶部被油漆刷成了黄色,“黄帽子”因此得名(压题照片)。
      “黄帽子”起初共54个,后增加了10个,成为64个(图一),分布在市内的一些主要邮局旁、商业区、道路边、居民聚居区和政府机关门前,每天由北京邮区中心局8名职工4辆专车组成的开筒班多频次开取信件。所谓的专车,则就是摩托车(
升级为“小面包”)。开筒时将信件装入专用编号信袋,绝不错乱。而后,信件被送至“黄帽子”中心局统一销戳。当时,“黄帽子”中心局坐落在永安路东端路北的一幢历史悠久的楼房内(图二),这幢楼房的门脸曾长期被作为报刊发行中心。与该楼房隔条马路相对的便是北京友谊医院门诊大楼。

笔者印象极深的是,与普通信筒相同,“黄帽子”上也嵌有“开取时间表”,标明的具体时间在以下三个时间段之内:

1、10:00—11:00;
       2、16:00—17:00;
       3、21:00—22:00.
      相邻的信筒所标明的开取时间的间隔通常为10分钟左右,这便是“专车”在途的时间。如永安路邮局前的“黄帽子”第一次开取时间为9:30,和平门邮局前的“黄帽子”则为9:40,中南海邮局前的“黄帽子”就是9:50。记得府右街街道的西侧相隔一站地便设有两个“黄帽子”,显示出那里的特殊性。
      寄往北京市市区及近郊城镇的信件,若在上述第一个时间段前投入“黄帽子”,下午即可递到收信人手中;下午或晚上投入的,次日上午就能收到。寄往外埠的信件亦可提前一日收到。在没有速递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帽子”就是北京市民的特快信使,能让用邮者享受快信一样的高质量的服务。
      凡投入“黄帽子”的信件,其邮资与普通信件相同。“黄帽子”只收寄平信而不办理给据业务。“黄帽子”自设立以来,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在集邮爱好者中有极好的口碑。
    因笔者也是集邮爱好者,所以很容易就能归纳出以下喜欢使用“黄帽子”的主要理由:
  1、有很强的时效性:信件的快速抵达,以及只要在21:30前投入信筒仍可获得当日邮戳。
  2、邮戳盖得相当清楚。
  3、可以满足某些集邮要求:有“模糊寄出邮局”的功能,即在寄发首日封、邮资封片或纪念封的日子,如没有与主题相关的邮局可以投寄,或因故不能赶去相关的邮局,那么投入“黄帽子”,便是不错的选择(图三、图四)。                                                 
4、由于是专人开筒、取件,再送到专门的场所(中心局)统一销戳、寄发,整个流程密闭,其信件的安全性、真实性得以保证。

 由于传递时间提速,“黄帽子”设立之初,极受用户欢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黄帽子”最风光的时候,有时一天就能收到3万至4万封平信,年处理量平均400多万封,最高可达700万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快递业务的蓬勃发展以及手机、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居民普通信件大量减少,使得“黄帽子”日处理量下滑至几百件,北京邮政背上了每年亏损数十万元的巨大压力。

  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北京邮政于2007年8月1日为打造一道“新北京新奥运”的亮丽的风景线,整合资源,利用原有的“黄帽子”信筒构建了同城速递便捷网,推出了信筒同城快件业务。北京街头的“黄帽子”随即被“红信筒”(见图五)取代,部分同城快件信筒驻立的位置就是以前“黄帽子”站岗的地方。
      这种所谓的“红信筒”,其实是由两个不同颜色的信筒叠靠而成,称之为“双色信筒”更为恰当:正面红色的是收寄同城快件的,背面绿色的则是收寄普通平信的。
       正面红色的同城快件业务由于受到民间资本介入的快递公司的冲击,以及自身操作手续的繁琐,使得它刚一出生便陷入了“萎靡不振”状态,与预期的效果大相径庭。
      背面绿色的收寄普通平信的业务,刚开始时尚能准时准点,而且也用“黄帽子”的邮戳盖销邮资;后来,开筒的时间就不那么准时了,还经常发生
戳迹模糊邮戳漏销的情况,被销上其临近邮局的日戳的现象也有发生。

 “黄帽子”的“出生”日期是确定的;它经历了成长期、辉煌期、衰落期,乃至现在的“不太正常”。关于“黄帽子”的后期情况,至今未见到官方的权威报道。
      说到“黄帽子”,就不能不说说“黄帽子”邮戳。虽然“黄帽子”与我们渐行渐远,但,“黄帽子”邮戳却默默地、忠实地记录下了信筒20多年的从辉煌到衰落的历程。“黄帽子”邮戳的实际情况大致如下:
1、1983.8.10-1985.4.5:“寅”字日戳(图六),出现不同的时间字钉,加盖信筒号戳(都是带“分'字的);
2、1985.4.6-1991.3.7:“开(分)筒”日戳(图七),出现不同的时间字钉,加盖信筒号戳;
3、1991.3.8-1997.2.19:“分拣(开筒)”日戳(图八),出现不同的时间字钉,一般加盖信筒号戳;
4、1997.2.20-现在:“中心局分拣(开筒)”日戳(图九
,经过几年时间的过渡,目前就只有“20”一个时间字钉)和“中心局平信”机盖戳(图十),不再加盖信筒号戳。

“黄帽子”的信筒号戳,都是带“分'字的。如”××分“(图十一)。
说明:
一.本文是应博友强翼先生的要求而写。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肯定有不当、疏漏之处,还望众友不吝指教、拍砖。
二. 此类邮文应由刘大有先生、汤瑞华先生这种专门研究邮政史的大家来写,笔者在这里班门弄斧、抛砖引玉了。
三. 笔者收藏有许多有关“黄帽子”邮品,由于搬家的缘故,有些邮品暂未找到(尤其“寅”字日戳部分欠缺较多),待寻出后陆续补登。

四.与本文相关的八个附文:

1.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一(罕见日戳);

2.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二(“寅”字戳);

3.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三(开办八周年);

4.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四(日戳改点);

5.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五(信筒号戳);

6.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六(邮戳编号);

7.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七(“赶班”时刻);

8.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八(邮品精选)。

 图一A、B(均来自网络):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B: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二、原“黄帽子”的中心局所在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三、被刻意投入“黄帽子”的纪念封: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四、被刻意投入“黄帽子”的纪念封: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五、“同城快件”信筒: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六、“寅”字日戳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二(“寅”字戳)


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二(“寅”字戳)

精彩纷呈的“黄帽子”邮戳之二(“寅”字戳)

图七、“开(分)筒”日戳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八、“分拣(开筒)”日戳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九、“中心局分拣(开筒)”日戳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十、“中心局平信”的机盖戳(后补)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图十一、“黄帽子”的信筒号戳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相关图片:
     此明信片是笔者2015年4月4日10时左右投入永安路邮局前面的“双色信筒”的绿色筒的,邮戳没有销上“黄帽子”专用邮戳,而被销了永安路邮局5日的日戳(晚一天取出),还莫名其妙地被加盖了一个“航空”副戳: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此戳片是自制的生日贺卡上的,2012年8月18日中午前后投入石榴庄邮局前面的“双色信筒”的绿色筒的,以期得到当日邮戳,收到后,邮戳倒也还是“黄帽子”专用邮戳,但被销了19日的邮戳(被晚一天取出),整得人啼笑皆非: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部分实寄封: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从这枚封上的两个戳可以看出,当天投寄,当天就收到了,间隔仅3个小时: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上面的“戳”很丰富: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从这枚封上的两个戳可以看出,当天投寄,当天就收到了,间隔仅3个小时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以前,每天要换三个时间字钉: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如今,每天只有一个时间字钉(20时),省事了: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永安路邮局: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永安路邮局前面的信筒: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信筒背面: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黄帽子”的中心局所在大楼的底层,现在被这家邮政所占用: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黄帽子”的中心局所在地马路对面的医院: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纪念戳(来自网络):
北京“黄帽子”信筒的兴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