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妙艳文谭 | 漫步广济桥

 风吟楼 2019-02-12



漫步广济桥

作者 | 彭妙艳


没到湘子桥,等于无到潮。湘子桥是古城潮州的地标建筑、名片和文化品牌,比之同样享有盛名的开元寺、韩文公祠,地位和美誉都要高出多多。



因为曾在桥头东端的韩山师院读书二年,经常往来于这桥的缘故,我非独有“到潮”的经历,某种意义上说,还可算是“老潮州”了呢。是的,当年经常走动的那条湘子桥,是没有浮桥一段的,这段已在“大跃进”年代改建为钢铁结构,可通汽车。我曾驾驶手扶拖拉机,三番五次从此经过。于是我曾想,具有那样功能的时期,这桥才是名副其实地与“济”有关,“康济”也好,“广济”也好,“济川”也好,都恰如其份。



及至近日与好友夺暇漫步这桥,在拥挤的红男绿女中行进的时候,这才发现,这桥的“济”功,已为南北的凤凰、西凤两桥所代替,而突出了游览的作用罢了,如若改用通俗的湘子桥叫法,也许更加对路,因为和神仙联系起来,可以增添旅游的吸引力。潮州花了那么大的力气,对桥梁进行重修,对当年桥市的那些亭台楼阁进行恢复,不正是为了让其发挥更大的旅游价值么?



作为集梁桥、浮桥和拱桥于一体的中国四大古桥之一,而且专家对它还有一些世界级的新定位,这些都可以说明的是,湘子桥是伟大的。非但桥梁本身,在我看来,建桥的这座城市,主持和参与桥梁建设的人,都是如此。乾道七年(1171),潮州知州曾汪造舟八十六只串为浮梁,为其取名“康济”,他是伟大的,他的那个建桥方法与效果也是伟大的;淳熙元年(1174),知州常祎对损坏的浮桥进行第一次维修与扩充,并建西岸仰韩阁,长桥初次成景,固然也是伟大的。淳熙六年(1179),知州朱汪建登瀛门于仰韩阁旧址上,增石洲(桥墩)有二,与旧合为三,筑亭其上,曰冰壶、玉鉴、小蓬莱,自然也允称伟大。再此后,代理知州王正功、知州丁允元、沈宗禹、陈宏规、林㟽,都先后增设石洲,覆盖桥屋,使桥梁逐步完善后来成“大”的各种元素,诚然都归于伟大的人物的范畴之内。就是桥楼遭火,加以重建,以及紧接着继续向中流增置石洲、加盖楼亭、题写匾额、撰写碑文的赵师会、马承规、陈谠、林会、孙叔谨、陈圭、林光世、游义肃、陈希逸、牟溁等人,也都应该入列。



潮州虽然在南宋,也可算是岭南富州之一,但是毕竟财力还是有着很大制约,加上修造大桥的工程技术,也有人才的瓶颈,再则就是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艺术才能,可以通过文章、书法让桥梁得到美化,知名度得到提升的名家也比较稀罕。所以大桥的崛起,很大程度得益于福建籍的职官、名流和工匠的支持与协作。可以说,它是闽粤两省热心人士的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两省文化交流、互衷共济的产物。创造伟大的是当时两省籍的官民。反过来说,两省人民有着可以创造伟大工程的智慧和力量,这是可以自信的根本。把这份功劳,拱让于韩湘子的神力,这是当时有些人缺乏自信的表现。这样看来,今天的这桥叫作广济而不称湘子,其实是一种觉悟的表现。以为要提振旅游事业,就必须复以湘子之名,这样看来,应是不必要的了,这是我这老潮州的觉悟,由上一个觉悟的理解而有。



创造奇迹与伟大的,从来都是人,而非神仙老虎鬼。洞悉广济桥的历史,追溯它的创造过程,自然而然就会有这样的理念升温。

于是漫步广济桥上,我为它的瑰奇壮观陶醉之余,也收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悟,这种受济,是始料不及的。

广济,原来这样神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