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举多得寓教育

 孤石一仞 2019-02-12

今年寒假,学校开始抓时政教育学习,要求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每天19:00要收看央视1套的《新闻联播》节目,而且要写出观后感一类的东西。

     经过一番摆弄之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终于呈现在孩子的面前,于是一家人坐在客厅观看电视节目。

之所以有“经过一番摆弄”这样一说,是因为从去年家里房子装修开始,早将电视机卖掉了,其实在此之前已经大约有两三年的时间没有开过电视机,更没有看过电视节目了。房子装修完以后,妻子几次想买电视(机),都被笔者给阻拦了。因为那纯粹是个摆设,根本没有人看。而今天经过这样的一番摆弄之后,一下子由此将心中对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许多想法全部给勾了出来,而正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诱发了笔者整理相关思路成文的想法,现一一列举如下。

   

一、学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首先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如今这个网络遍布的时代,手机、电脑随时可以上网,许多机构的官方网站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一个简单的电视节目,怎么能够难得住我们呢?没有必要买一个电视机,再支出这一笔开支,完全可以利用手机、电脑完成这样一个任务。况且,用电脑操作比电视机遥控器似乎更顺手,更方便(当然这是笔者自己的个人感受)。 

其次是资源共享。以前家里用的XX公司的网络,因为网速太慢,后来便换了楼下邻居家的无线网络,当然也是另外一家网络,不但速度加快了很多,也不再支出网络服务费用。为了感谢他们的付出,经常主动与他们一起分享美食,算是一种心理补偿。为此两家的关系也密切了不少。同时也借机引导孩子,在使用别人资源的时候,应该要懂得感恩和回报。

 二、一家人共同的话题增加,一起娱乐,一起学习,共同交流,共同提高,使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加深 

在收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尤其是孩子不太懂的内容或者不熟悉的地方,以及名词或风俗等,家长可以现场解答,当然孩子关注的兴趣点也会主动分享给家长。这样就逐渐告别了各持手机的“冷暴力”现象,增加双方互动的同时,感情自然进一步融洽。通过孩子对电视节目内容的讲述,家长可以发现:这样的过程不仅仅是给他们增加见识,也是在无意识训练他们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人要能趁机学会和抓住“点睛”之功,起到一言胜过万语的效果,这是抓随机教育的最好时机。

三、视觉效果与文字阅读结合使用,加深印象,增强了效果

 《新闻联播》节目更多展示的是画面效果,让人如同身临其境,而看完节目之后,再将节目名单打印出来交给孩子,通过文字阅读,一是比较完整,二是顺序清晰,这样的配合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出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在浏览文字内容的过程中,电视节目中的一些画面自然会浮现在脑海当中,正是这样的双重刺激,进一步加深了学习的效果。

    四、借机引导孩子,学会辩证思维

任何一件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有其积极的一面,就一定有其消极的一面。就如同这次组合电脑、音响等设备看电视节目一样,消极的一面是孩子会在心里想:家里真穷啊,连一台电视机都买不起,不就是一千多块钱吗?而积极的一面是教会孩子学会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不搞重复性建设和投资。

当然这个话题到此并没有结束。

对于心里认为父母比较吝啬这种想法,可以借机告诉孩子:将来你长大以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克服这种情况,要让自己拥有更好的硬件设施,要远远超过父母这种经济状况,但是这一切的获得和改变,都必须通过你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拥有,而且必须从当下开始。

但是对于那种特别有能动性、模仿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一定要特别提醒他一句:“君子不器”——千万不要让他将来把自己变成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在从事某一个专业方面的工作的同时,应该时刻牢记着自己还有更大、更高的追求和目标。要如同《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一样,能从“解牛”这样的具体工作当中悟出“做人做事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达到悟'道的境界。”而不是沉迷于那些雕虫小技之中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千万要记得吸取北宋艺术家皇帝徽宗赵佶迷恋园林、字画而忘了军国大事,被俘后囚禁于五羊城内,坐井观天。再看看南唐后主李煜沉醉于诗词歌赋,而最终被敌人兵临城下之时,才恍然大悟,而不得不献城投降。还有那明熹宗朱由校沉迷于木匠世界,流连忘返,重用阉党魏忠贤,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这样的教训,如果这些皇帝不是皇帝,而作为其他职业的人员,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相同的话,或许他们不是艺术家就是大工匠,可惜他们忘了自己肩上的重担和责任,亡国被辱,抱恨终身。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样的反面典型真是数不胜数,我们应该从中引以为诫才是上策。

五、用实际行动引导孩子

当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发散思维和拥有打破常规的胆魄与能力,虽然只是一次简简单单的组装设备,完成了看《新闻联播》节目的任务,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透露给孩子一个生活的常识。比如,在没有电视机的情况下,不一定非要买电视机才可以看电视节目,可以用电脑或者手机来看,因为主要的目的是看节目而不是其他,这就在告诉孩子:要达成一个目的,不一定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完成,要在不偏离主要矛盾的同时,学会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用发散思维的方法,同样可以达到殊途同归的目的,这是其一。其二,家长在帮助孩子完成一个任务的时候,其实透露给他们的不仅仅是学会充分利用手边的资源,在向外找方法的时候,还要学会向内找思路。正是这一个困难的解决,一个动作的完成,让孩子从内心发出那种对家长的认可。有一种尊重和敬意。并从中产生反思,将来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正是因为通过了这样的引导,使孩子将来在同龄人面前不仅拥有更多的见识,同时也可以帮助同伴训练或锻炼自己的成就感,不失为一举多得。

六、有效的控制了孩子用眼的时间,保护了视力;并且可以更好的掌控教育主动权

在学习压力较大的现阶段,由于手机的普及,90%以上的学生业余时间都是在手机陪伴下度过的,很多家长非常头疼,但是都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同时,由于用眼过度,导致孩子的视力急剧下降,近视问题也困扰着很多家庭,这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

那么对于笔者这样的一个组合,和电视机操作相比,多少是有一点难度的,所以孩子想要看某一期节目,首先要和大人商量,这样以来,一则可以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保护了视力;​可以让孩子与电视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仅也降低了电磁辐射对孩子的危害。二则​因为设备操控权在家长手中,​家长处于一种主动的地位,这时,给孩子提一些合理的要求或者建议,孩子都能够比较认真执行和落实的。这样在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就会明白一个道理:要有收获,就一定要有付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三则,因为要看电视就有必要和家长交流,什么时候来说这个话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怎样措辞,都会在孩子的脑海中过一遍,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借机来引导孩子如何更好的表达,如何进行高效沟通,都是比较好的时机。对于不善于表达和比较有个性的孩子来说,都是比较好的交流和沟通的好机会。

    综上所述,“教育就是教化”这句话很有道理。作为普通人来说,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教育培训,或许讲不出专业的教育理论。但是如果能够处处留心,时时抓住生活的细节,从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机会和现象,抓住每一个瞬间,分析每一个重要环节,展开随机教育,引导孩子学会动手实践,学会思考感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理论结合实际。为孩子的发展提升尽一些绵薄之力,为社会的教育工作贡献微薄之力,也是一个家长的本分和职责所在,更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