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看是要把你也扔出去。”

 赛先生的重要 2019-02-12

家长非常善于运用反弹式沟通法。

 

比如:“妈我想吃鸡。”

 

“我看你就像个鸡。”

 

“妈你在家堆这么多破烂儿干啥,我帮你扔了吧。”

 

“我看是要把你也扔了。”



每次我回家,看见好好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莫名其妙的东西,都忍不住想帮我妈清理一下,最后的结果呢,往往是被赶出门去。

 

我觉得很多人能体会我的心情,毕竟有相当多的老年人患有囤积症,就是喜欢攒东西,并且坚决不扔。让我们看看家家都有的:厨房里的塑料袋,阳台上的纸箱子和旧报纸,你小学的作业本,1980年代至今全家的衣服,买了新家具但依然舍不得扔的旧家具,甚至还有捡回来的手工材料,根据每家风格气质略有侧重,我相信你家还有一些想不到的占地方的东西。比如我家,摆满了我妈闲暇时候做的手工丝袜花;比如我家邻居,他家老头又捡了个大衣柜回来,非要放在门口当鞋柜,全家都急眼了,然而老头暴跳如雷的呵护着柜子,谁动跟谁拼命。

 

带着挫败感回了自己家,感慨老年人的囤积症的同时,打开门也是被乱晕了。我突然之间想到,其实我们过着差不多的生活。只不过我们貌似囤积的都是值点钱的、或者自己喜欢的,还美其名曰“收藏”的那些。一屋子的手办、一屋子的包、一面墙的球鞋,在父母们看来,也都是浪费钱的没用的东西。而且我们更自省而狡猾,嘴上还说这“断舍离”,其实是真香。不要相信扔东西的年轻人,他们是在升级装备,以及给新买的东西腾地方。

 

但我们有时确实对这样的生活状态不甚满意,偶尔会坐在东西堆里想:没意思,买这么多没意思,我怎么会把日子过成这样。然而也并不能解决——你今天高高兴兴扔了的,明儿还要臊眉耷眼的买回来。或者开开心心扔完以后,回首发现过往岁月一片空白,偶尔有人给你发一张多年前的老照片,都能激动半天。



 囤积和收藏一样吗

 

前者是你眼中他人没有价值的东西,后者是你眼中特别喜欢并且有意义的东西。当我看见我柜子上不同形状的招财猫的时候,感觉也没资格说我妈的那些丝袜花。

 

每当我们打算断舍离的时候,基本上都还是无奈的喘着粗气躺在床上放弃了。今年春节,我有几个朋友都跟我描述过推开父母家门,发现他们能把120 平的房子住出 50 平的效果,却忘了自己家里,高级搬家公司的纸箱子上写着:沙发上的衣服、桌子上的衣服、跑步机上的衣服。

 

我之前特意收藏了断舍离专家的操作清单,那上面有一百个自查项目,你可以一边扔一边打钩。可是第一步我就失败了,把这些东西找出来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且,有钱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有人花五万块请人上门收拾东西,还会把家中衣物打印一本书那种,结果是勉力维持一个月之后还是乱了,并且再也找不到很多东西放哪儿了。

 

所以,这篇文章并不是教你如何断舍离或归纳的,而是一起想想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又怎么把日子过成这样的。而当我们扔东西的时候,我们又经历了什么。

 

男人更不爱扔东西

 

好几次我问不同的女友,要不要出来玩儿。对方说这两天不行,我老公出差了,我得趁着他不在的时候扔东西。

 

根据身边的统计学,男人比女人更不爱扔东西。她们说起自家老公,一旦想扔点什么用不上的,简直气急败坏的阻止。如果不是趁着出差扔,他们敢去垃圾桶再捡回来。包括并不限于:不穿的球鞋,不看的DVD ,没有数据线的过时数码产品,没有产品的过时数据线,从来不用的健腹轮,旧报纸和纸箱子,旧餐桌……然而偷偷扔了,他们也并不会想起来。

 

女友们给出的结论是——通常男子对自己花钱买的东西会格外珍惜,他们很少乱买,但进了自家门就是自家的,绝不会轻易再放出去。即使是在老年囤积症里,男性比例也居高不下。最可怕的是那种其实什么都不干但偏偏有手工梦想的,只要给他一套工具,他能捡回全小区的木铁破烂儿,并且他们对一切箱子都没有抵抗能力,如果你家有地下室或车库,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这件事我们后面会进行详细的讨论。因为我们自己的问题还没解决呢——

 

判断什么东西该扔掉,太难了

 

记得断舍离专家给出过不少扔东西的标准:比较玄学的是你认真的把一件东西拿在手里,如果感受不到心动,就扔了吧。比较理性的是把半年或一年内用不到的东西装箱,如果到时间依然用不上,就整箱子扔掉。数学比较好的会告诉你合并同类项,相似的东西只留一两件就好。还有很多更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不适合你年纪的、再也没机会用的、和每平米房价相比不值得占地儿的,等等。



但我在这个判断过程中就已经筋疲力尽了。举个栗子:历次活动中积累下来的U 盘和充电宝,都挺好看的,也很好用,能直接扔了吗?各种品牌出的漂亮的笔记本,虽然已经不太实体写字,但能直接扔吗?朋友们带着心意送的旅行茶壶套装、保温杯、电水壶、公仔,已经堆满了一个角落,怎么断舍离?那些吊牌还没拆的衣服,到底应该送给谁?

 

还有些东西,多多少少有些纪念意义,多多少少之后你会用到,比如我于某年某月领取的一座奖杯,或者是一两年大概会用到一次的电动雕刻刀什么的,直接扔了,真是恋恋不舍的又缩回了手。

 

有人说可以送人啊,也可以二手市场啊,但你知道,有时觉得,如果处理一样东西需要花费太多精力,那么就还不如留着。更多的是心理障碍,把自己不需要(含看不上)的东西送人,经常过不去自己的坎儿,不是说送礼物也要真诚吗要选对方喜欢的。至于卖二手,则经常陷入一种卖贵了不厚道、卖便宜了不值得的处境,以及但凡上过咸鱼的人,都能说出来受过多少闲气。

 

经过反复试验,我目前觉得最有效的还是把暂时不用的东西分类装箱比较靠谱,用胶带严严的封上,然后你就再也没有动力打开了。知道某天放不下了整箱扔出去,或者搬家的时候假装把它忘了。

 

你是乱党还是净党


这是关于储物人格的分类法。乱党是炫耀展示型人格,需要把所有东西摆在表面上,博古架之类的东西就是为他们准备的,而天秤座大多数是乱党。并且津津有味的自称乱中有序,一眼可以看见所有的东西,一伸手可以拿到要用的东西。并且你真的让他们把什么东西收纳起来的话,他们就会瞬间忘掉自己拥有它,然后就会高高兴兴的买新的同款回来。

 

净党则是隐藏型人格,热爱收纳,喜欢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他们的生活非常有序,每一件东西都是在应该在的地方。相当一部分摩羯座都是秩序的爱好者。有人说他们的秩序化已经到达即使喝多了,也要一边抱着马桶吐一边擦马桶的地步,那些柜子里的抽屉、抽屉里的格子都是为他们准备的。然而他们的东西也并不会少——当乱党用一把菜刀就可以做出全桌菜的时候,他们的厨房里起码有二十把刀,每把的分工极其严密,绝不许切丝的挑战切片的。

 

大概情况就是乱党东西一屋子,净党一屋子都箱子。至于你说最后谁能赢,我觉得最终的胜利者属于净党。



其实一个人生活,怎么都好。但你想想,要是乱党和净党生活在一起,那每天有多热闹就可想而知了。不仅仅是净党受不了那种满地扔东西的杂乱,就是乱党本人,也受不了一伸手找什么都找不到、被强行收纳,或者别人的东西入侵了自己地盘的侵略感。要是再生个孩子,加上他的东西,和无处不在的玩具,我看是全部都要崩。所以,最后会划分地盘,比如会允许乱党的梳妆台堆满各种瓶罐,净党则占领了地下室和储物间。最终,大的势利范围都会被净党统治(然而那些箱子也并没有扔)。

 

同理,现在让我们回去看前面的问题。不爱扔东西的男人,也是需要划分势力范围的。即使两个人生活,也要划分神圣不可侵犯的公共空间。没有地下室可以把床下留给他,而楼道里放捡来的大衣柜是万万不行的。

 

为什么你会买那么多xx

 

我曾经有几个外号,比如送衣观音、千送衣之类的。基本上身边朋友男女老少无论年龄性别体型,都收到过我送的衣服。大部分是我买错的。

 

我是过于爱买衣服了,虽然平时永远只穿那几件。后来我仔细想了想,这件事是有原因的:我曾经有一阵根本瘦不下来,而那时市面上并没有那么多oversize可以选择,导致只要看到能穿进去的衣服就像赶紧买了囤着,而天秤座的特质又会恨不得把不同颜色都买了。瘦不下来的人还有一个心理误区是坚持认为不是自己的原因而是没有遇见合适的衣服,总是希望下一件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顺眼一点。这种心理阴影真的太难克服了。非要到意识到“胖就显胖”才能停止脚步。到现在呢,终于没有以前那种重了,也慢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不再妄图挑战其他人格,于是总算回到正常范围内了。

 

我还认识一个姑娘,从小想要一只洋娃娃,一直没得逞。导致成年之后补偿心理发作,她现在有一间屋子专门用来放洋娃娃和公仔,我觉得谁要是劝她断舍离的话可能,会挨打?同理,那些热爱买每一代播放器和潮牌球鞋的男子,喜欢不停的买各种锅的主妇,不停的买彩色铅笔的同事……大家心理都有需要补偿的一部分柔软。非要到某日某情结突然消逝,所谓的成长带来的自愈,才能停止在同类项上不停的花钱。



 如果你的房间里,某一类别的东西反复出现,你就应该思考一下,我这是囤积呢还是收藏呢?是自我疗愈呢还是记性不好呢?如果能找到某个症结,那么不光可以断舍离,还能拯救你的钱包。

 

我的新一轮扔衣服开始了。当我找到症结、确定风格之后,这一次总算是扔得有些神清气爽了。

 

你乱中有序吗?

 

我是一直自诩为乱中有序的那种人,虽然以前在办公室也羡慕过别人干净得一贫如洗的书桌,但堆成山的办公桌更让我有安全感。

 

我们这些囤积症特别喜欢用这四个字来表示生活并不是一团糟,我有我自己的规则。而调查也显示,桌面(含电脑桌面)比较杂乱的人,工作效率和创造力都相对整洁型的更高一些。这个结论简直是福音。

 

有人靠秩序来表达控制力和存在感,有人则靠“我现在就要马上就要昨天就要”来体现控制力。前者完全无法理解,你怎么能把这些毫无关联的东西都放在桌子上呢?我则表示:你不觉得所有的东西在你需要的一刻立即来到你身边简直爽死了吗?

 

这个时候,你大概能理解一点点为什么老人们坚决不肯扔掉各种破烂儿。倒不是因为那些东西真的有用,或者有价值,而是对物质的控制力还在。有些带着时代烙印、有些带来“可能会有用”的错觉、有些单纯体会拥有感。如果非要改变,恐怕需要在其他事情上找到控制力才行。当你非要让他扔东西或学习归纳的时候,他会觉得被控制了,所以威胁要把你扔出去也是正常的了。


买来买去都是人间关系

 

我们沉湎于物,在其中寻找存在,非要有大智慧大心力才能跳脱出来。越是家里堆积甚多、购物甚多的人,越是在反复验证自己的存在和解释自己的心结。


我有一个多愁善感的朋友,有一次在逛古董市场的时候发出哀叹:想想再过几十年,我那一屋子手办和奇怪的玩意儿,又会出现在哪里呢?会不会有人也同样喜欢和珍惜?而常年扫兴的我,继续冷冷的跟他说:你知道吗,在死之前很多人已经先死一次了。美国那些去养老院的老人,只被允许携带少量个人物品,大部分的东西都已经先打包处理到二手市场去了。讲完之后,我俩面面相觑,都颓了。然后又一起感慨:张爱玲牛逼!以及,不扔就不扔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