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趾骨头缺血坏死(Freiberg病)一例

 zskyteacher 2019-02-12

本例为第二跖骨头二次骨化中心及软骨的无菌性坏死

发病机制:发病与外伤,解剖结构,职业密切相关

本例为女性田径中长跑运动员,15岁


跖骨头缺血坏死,多发生于第二跖骨,偶发于第三跖骨,大多数单发

临床表现

发于13-20岁的青少年,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各种因素如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均能增加发育过程中第2跖骨骨骺对应力的敏感性,加之创伤(包括穿高跟鞋等)引起跖骨头应力增加所致的轻微创伤,均可破坏跖骨骨骺的血供。

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常有明显足趾纵向撞击痛。

局部症状多在1-2.5年以后逐渐消失,遗留病变趾骨短而粗大。

第2跖骨头坏死典型的临床表现是跖趾关节处局部肿胀和疼痛,常伴有关节活动受限。这些症状在发病初期通常较轻,但可逐渐发展为一个慢性持续损伤病程

X线表现

1、受累跖骨头内有不规则透亮区,其周围骨质密度不均匀致密改变。

2、跖骨头骨性关节面塌陷,并增宽、平直、不规则改变或者杯口状变形。

3、有时在凹陷杯口内可见碎骨块。跖趾关节间隙增宽,与其对应的趾骨基底也可以增宽,并呈致密性改变,晚期为退行性骨关节病变表现。

治疗

目前广泛应用Smillie分期判断Freiberg病的严重程度,并指导治疗。

Smillie分期标准

1期,只有用核素骨扫描或者MRI才可发现的穿过骨骺的软骨下骨折;

2期,背侧跖骨头开始向干骺端塌陷,X线可见该变化;

3期,跖骨头进一步塌陷,但跖肌部尚未受累;

4期,整个跖骨头全部塌陷,跖肌受累,并开始出现关节炎表现;

5期,出现严重的关节炎表现和关节间隙消失。


对于病变早期(1-2期)患者多采取保守疗法,主要包括减少活动、扶拐行走。症状较重时,可给予患者短腿石膏或跖骨垫等矫形支具固定。

晚期(3-5期)患者由于跖骨头塌陷及关节的炎性改变,必须手术治疗。

既往临床采用的手术方法主要包括关节病灶清除和滑膜切除术、关节成形或置换术以及截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等

但这些方法在缓解症状和恢复功能方面效果欠佳,且并发症较多。

目前广泛应用的手术方法是第2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术,主要是截除病变背侧的关节软骨,上抬受累的跖骨远端关节面并与近节趾骨形成新的关节,可联用可吸收固定钉固定起到充分稳固跖趾关节的作用。

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手术治疗方法,跖骨头中心减压术也是其中一种,该方法主要试图刺激血管重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