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选择文科,真的就没有别的出路?”最怕的是,你还相信“文科无用论”

 都亭侯 2019-02-12

钱钟书在围城里曾经指出学校的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看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看不起教育学系,教育系的学生实在没人看不起了,于是就看不起他们的老师……

虽然说的是大学里的现象,却也是半个中国教育圈的缩影。

不可否认,从高中选择文理科,到大学就读什么专业,再到后来毕业找工作,文科生都很难占据任何优势。而即便有无数人用马云(英语专业毕业)、俞敏洪(西语专业毕业)等成功人士来多番例证“文科生”不比“理科生”差,但是“文科无用论”的声音,依旧在就业现状的无奈中甚嚣尘上。

01

对文科生的偏见,无处不在。

其实理科对文科的鄙视链,早在中学时期就已经盛行。

“读文科,不就是背背就行么?”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文科生的功课似乎每天都是在“背背背”。确实,相比较物理化更加注重逻辑推理和运算,文科需要记住很多东西,在考试中才能得心应手。在新高考实施之前,文科生要背的,最基本的教科书细数就有10本:4本政治、3本历史、3本地理,书本上的每一个句话,每一个字,在“一分压倒一批人”的高考中,都不容有丝毫地马虎。

甚至在很多人读文科之前,可能也会以为文科只需要记住就可以了。但是,如果真的只是背背就可以,那一定仅仅触及到文科的皮毛。即使是在高考中,真正学得好的文科生,都不可能是只会“背背背”的书呆子。理解是基石,记忆是砖瓦,如果对知识没有透彻深入的理解,砖瓦堆砌地再多也如同空中楼阁,在越来越注重灵活性和运用性的考试中,很难有一席之地。而文科的魅力,在高考这场应试性的教育中,仅仅只是冰山一角。

“你一定是学习不好,才来读文科的吧”

或许这也是在“读文科,不就是背背就行么?”的偏见下,衍生出的另一种偏见。

曾经微博上有一段关于对文科生的话引发了热议,大致是一个通讯专业的教授发微博表示说:高中生阶段很多人选择文科,并非因为兴趣,而是因为理科整不明白,所以高中文理分科也就完成了一次智力的筛选·····

不可否认,文科的门槛要比理科低一些,比如文科中很多科目都可以无师自通,而理科的入门可能要略微难一些,也确实有部分同学这个原因选择就读文科。可是这也说明不了什么。相反,一个会说出如此有优越感和傲娇话语的老师,更体现出即使在理科领域饶有建树,缺乏了人文教育的熏陶,依旧只能处于在“文科”“理科”划三八线的认知中,遭到大家的耻笑而已。

“选了文科,你就没有退路了”

之前大热的电视剧《你好,旧时光》中有一个镜头,成绩还不错的凌翔茜刚选了文科,她妈妈就说:

“你知不知道你现在转到文科班了?你没有别的退路,你只能当第一,不能当第二。”

在父母老师的眼里,要读文科,就得做到拔尖,否则就是没有“退路”。而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从高考的录取比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以2017年北京高考录取情况,理科录取率达32.4%,而文科录取率仅有15.6%,在较低的录取率下,如果想考取还不错的学校,只能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

02

文科鄙视链背后,是巨大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文科式微,是时代背景和社会机制发展自然而生的产物,也是社会错综复杂环境下的恶性循环。

在我国古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里,更多奉行的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而这里所谓的书,主要也指“四书五经”,大部分也是属于文科的范畴。但随着西方文艺复兴之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时代来临,自然科学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飞速发展,理科生开始全面逆袭。中国在被西方列强的入侵强迫打开国门,也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刚出入清华大学时的吴岭澜,文科考试满分而实科不及格,但是受到当时“好的学生都在实科”的影响下,也硬着头皮读实科,他表示“大家都学实科(理科),都说实科才是有用的。学什么不重要,好好学就可以了。”后来梅贻琦校长找他谈话,聊到“什么才是真实”,以及听泰戈尔演讲的影响,才明白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最终成为一代名师。

也希望未来的大家,都有能力,有勇气去做真实的自己。就像电影名字说的那样,无问东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