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所说的“姓氏”,姓和氏其实不是一回事

 昵称32901809 2019-02-13

对于现在来说,形容一个人的姓名,都会用姓氏这样一个词来表述。姓氏代表的就是一个人姓什么,而在古代的时候,姓和氏并不是一回事。

古人的名字是比较复杂的,有姓氏,名字号,五个部分组成,所以姓和氏,是刚开始分开的,不是一个词。具体的说姓产生之前,氏产生在后,姓的本意就是女人生的子女代表了一种血缘关系,是家族经营的一个延续。

特别是到了伏羲氏族社会时期,一个家族往往会分成很多散落的形式,安居在各个地方。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就是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产生了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是就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

其实用我们现在的话可以理解为,姓就是每个人姓什么样的姓氏,而古代所说的姓氏的氏,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名字中间的那一个辈分。比如说现在一个人是姓王,这个人是明字辈,他比如说叫王明军。在古代的时候,中间那一个字就被认为是氏。

姓产生之后,世代相传是不会更改的,比较稳定。而氏则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者是父子两代不同氏的情况之下,出现了不同的一些称呼。到了阶级社会,贵族除了有姓之外,还有国民官位为氏,氏也就成了区分贵贱的一个标志。只有贵族男子及后代才有氏,而奴隶和平民百姓是没有的。

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姓氏制度就发生了一些变革,这个姓氏开始转变为姓,战国之后,平民也有姓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在古代的时候,不光姓和氏不是一个意思,而且名字名和字也不是一个意思。名字是每个人之间的一个特定称呼,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姓代表了祖祖辈辈代表血缘关系的一个称呼第一个字,而字是凝聚的长辈对一个孩子的期望。

而在古代的时候,名和字也是分开的,名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所用的符号,带有鲜明的个人烙印。字则是名的解释和补充,说明是相辅相成的。是古人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取字,这就是从名延伸来的,在古人名和字的意义上面,大体相近,或者是关联。

还有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者相近,比如说屈原,名平字原,又如诸葛亮,字孔明亮和名是同一个意思,另外一种还有情况,就是名和字意思相反。说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就是反义词,这也是取名字的一种方式。

​古人的名字除了姓氏名字之外,还会有一个 号 ,比如说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称青莲居士,古人的号是怎么来的呢,号也是一个别称,别字,别号,固定的别名。

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比如说一个明星,他的本名并不是现在用的名字,现在又重新起了一个艺名。在古代的时候也可以称之为号,这个称号一般只用于自己的作品之中,所以相当于现在的艺名,号都是在古代的时候有本人所起特别动听的号,只是为了附庸风雅,沽名钓誉的幌子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