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的三大套路你都不懂,还想靠它赚钱?

 麒麟雅舍 2019-02-13

任何文章都可以拆解为几大部分:开头,结尾,题材与标题。

至于怎么拆解呢,开始的我并没有把这个当回事儿,只是自顾自的写文章,最后才知道苦头来了,一切不注重基础的努力都是浪费时间。

相比较别人完整的文章,我自己的就像是断头断尾,别人进步飞速,而我原地打转。

认清了自我无法改变的现实之后,我决定按照老师讲的“套路”和框架来开展。

之后,我每写一篇文章,先确立一下主题,再建立大体框架,然后将素材和内容往里面填充,默念着步骤,写完了两三篇之后,我仍旧依葫芦画瓢着,却发现顺畅度和熟练度都高于之前。

整体完成后,再审视一番,竟会觉得这才像是一篇文章嘛,有血有肉,因为有完整骨架的支撑,比之前更添了几分饱满感。

尝到了抓骨架的甜头,我这次论文也仍旧照猫画虎。

先建立了大框架,比如引言想写什么,内容想证明什么,会用到什么,结果是什么,将大体内容分配到适当的地方之后,遵循要求的格式,自然而然地,细节就像一串串长在大树干上的枝叶一般,顺着枝桠自然地生长着,而我无需太过费力,就让一切看起来完美地符合了自然逻辑。

如何才能高效地写作?这个问题肯定困扰了不少同学。

毕竟作为成年人,想要有大片时间去写作,说起来不难,实际操作却总会有些干扰。

所以我们要怎么高效写作呢?

比如,写作要切断干扰源,将一切需要用到的素材提前准备好,还要给自己制定明确内容和目标,不能依靠灵感。

初听这里,我心里暗暗地想,多少圣人读书人都告诉我们,创作是一种艺术,要有灵感的支撑,这汤老师是要和经典叫板嘛?

想当然地,我依然奉承着,有了灵感才能写好文章的理论。

于是,第一天没有灵感,不写了;

第二天,灵感突然断了,不写了;

第三天,灵感不够支撑一篇文章,不写了…

一周过去了,我竟然一篇文章都没有写出来,而写作群里,有人已经开始上稿了。

直到有一天,突然看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让我瞬间豁然开朗。

他说:“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

而我之前的“灵感”,只是给自己懒惰找了个理所应当的借口。因为没灵感,所以不写作,因为不写作,所以没灵感…

碰了壁的我,默默地回去翻老师讲的“高效写作”那一课,才明白老师讲的设定目标,制定规划,排除干扰等等策略,真的每一句都不是废话。

所以这次,面对庞大的英文论文,即使没有灵感,我也没有给自己“等灵感”的余地,直接按照老师说的,定好自己要写的内容,提前收集好素材,切断干扰源,写就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