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发烧,很快就恢复了,可我只是淡定的做了这一件事情

 天地人和w 2019-02-13

2019年的大年初一、初二天气晴朗、也不冷不热的,我们去了牛首山、梅花山(PS:我特别喜欢带孩子去户外),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我们也很注意孩子们的节凑。

孩子发烧,很快就恢复了,可我只是淡定的做了这一件事情

牛首山佛顶宫

孩子发烧,很快就恢复了,可我只是淡定的做了这一件事情

南京梅花山林荫大道

初三一早起来变成阴天了也明显降温(温度骤降,没有及时增添衣物,做好防寒工作,可能就是发烧原因)。又是我们最后一天假,当妈的总想趁着假期好好陪孩子们玩,我们就去了南京的老街老门东,出发前孩子们还可开心。刚到老门东拍的照片。

孩子发烧,很快就恢复了,可我只是淡定的做了这一件事情

南京老门东秦淮灯会

孩子们3岁2个月了,已经可以自己表达了,哪里不舒服,想要干嘛的,刚到那边没多久就说我要回家,估计实在太冷了,我自己穿个羽绒服也是觉得跟穿个单褂子一样。我们立马打车回家,到家孩子就吐了,接着发烧。(听从孩子的心声)

我也会像很多妈妈一样,第一反应会觉得大过年的生病可烦人了,自己怎么就那么不小心呢?是不是刚才外面吃坏肚子?是不是给孩子衣服穿少了?早知道听老公的,去室内景点,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但是我会迅速调整自己,把孩子生病作为学习的一次机会,放下所有的焦虑、心疼、愧疚,用心陪伴孩子。

孩子生病时:静心、淡定

我在床上抱着孩子,让老公拿体温计测了下39℃,温度确实有点高,重要的是要跟孩子沟通,这个小小的事情是一定要做的,千万不要拉过来就喂药。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自己生病了,直接就被拉过去喂药什么心情,如果有人关系询问我们之后再吃药,心里是不是会感觉好受多了

我:你现在发烧了,难受吗?

孩子:难受

我:那我们吃点退烧药,可以吗?

孩子:嗯(点头示意)

孩子发烧,很快就恢复了,可我只是淡定的做了这一件事情

布洛芬混悬液,一定要摇匀再用

家里有备的退烧药:布洛芬混悬液,这个药的味道还是不错的(甜甜的),孩子现在是30斤,也就是15公斤,我按照说明,用我家的喂药神器(5毫升注射器,注意把尖针取下来抽药),老公抽取了4毫升,我从嘴角缓慢的推进。

孩子发烧,很快就恢复了,可我只是淡定的做了这一件事情

4毫升的药,里面不能有气泡

吃完药,抱了一会孩子说想睡觉,同时询问宝宝是否要喝水(发烧时提倡多喝水,并且少量多次),我把她放在床上,在床边拉着她的小手陪着她,很快入睡以后(孩子生病时注意多休息),我就到隔壁房间写文章了。

吃退烧药的目的也不是为了防止烧坏脑袋,而是怕烧得太高宝宝会高热惊厥进而抽搐。

傍晚醒来小家伙自己说要吃小米粥(孩子生病时注意清单饮食),我们还和孩子们玩折纸的游戏,精神状态明显不错。

到了半夜,孩子哼哼唧唧,一摸很烫,这个时候距离下午1点第一次吃药十几个小时了,符合布洛芬的两次吃药间隔时间(4~6小时)继续喂4毫升布洛芬。同时询问宝宝是否要喝水(发烧时提倡多喝水,并且少量多次),继续睡觉。

初四早上我上班了,走的时候孩子还在睡觉,一上午也没来得及问孩子的情况,11点多问老公说吃了小米粥、不烧了、孩子自己说她头有点疼在跟妹妹一起玩呢,老公还是有点担心,就怕是流感。

虽然我心里很清楚宝宝有明确的发烧原因,是因为外出游玩温度突然降低着凉了,基本上就是病毒性感冒,这种事情谁也替代不了,只能靠孩子自己身体里的免疫细胞去干掉感染的病毒。发烧是她身体的自我保护措施,说明她的免疫系统在和病毒作斗争,会产生相应的抗体、淋巴因子,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为了排除老公的担心,我中午从单位回家给孩子扎了一点手指血,拿到急诊化验了下,20分钟就出结果了,血都是好的。这下就放心了,继续嘱咐老公好好陪孩子,我在单位加班。等我下午到家的时候,孩子的状态都恢复了。

整个过程,我都是非常平静的,没有抱怨、没有焦虑。

对孩子和老公都是不带任何情绪的客观表达事情,对老公的担心也是表示理解。

积极做出决定让他消除疑虑,配合我精心照顾孩子。

这是很多家庭都忽略的点,同时又是最重要的一点,慢慢的孩子们也会感受到,生病是正常的一件事情,我们需要自己面对,妈妈正常上班,生病有人照顾就好,但是并不是要全家人围着我转。

我想孩子生病时,我们最需要做的是就是正确的看待生病这件事情,正如《儿童健康讲记》一书的作者李辛老师说:人永远都会生病,从婴儿长成幼儿、少年、青年,然后变成中年、老年,这一路上都有可能生病。我们无法找到一揽子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找到一个思路。

孩子生病后:找思路

把孩子的每一次生病都当做一次学习的机会,不能让孩子白受罪了。

其实这次我主要因为做到以下几点:

1.迅速回顾孩子发烧前的事情,试着找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因为着凉了,这对后面的应对和决策都非常重要。

2.第一时间做到了放下头脑里的各种后悔和自责,注意力聚焦在孩子的护理方面

  • 陪伴、关心

  • 测体温

  • 喂药

  • 多次嘱咐喝水

  • 睡觉多休息

  • 给孩子清淡饮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