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建议:此次公司与宝马签订自动驾驶地图协议,是国内第一个L3及以上自动驾驶地图量产订单,意义重大,堪称自动驾驶产业发展里程碑!之于产业,宝马连续15年蝉联全球第一高档汽车制造商,其领导地位毋庸置疑,此次率先在中国启动L3及以上自动驾驶量产,标志着中国乃至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正式拉开帷幕,“5G AI”新物种——自动驾驶炸裂登场!之于公司,订单彰显公司在自动驾驶地图行业的绝对实力。公司自上市以来,每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均位居A股前十,巨额投入即将迎来丰收!值得强调的是,地图只是公司自动驾驶业务的冰山一角,除了感知层硬件传感器之外,公司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自动驾驶关键技术栈。我们预估,公司在“5G AI”时代的业务空间将有百倍的提升!我们十分看好公司在自动驾驶产业的卡位优势和成长空间,继续坚定推荐。 参会嘉宾:公司董秘孟总 主持人:安信证券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凌晨、吕伟 主持人:各位投资者,大家晚上好,我是安信证券的计算机行业分析师凌晨,今晚我们电话会议的主题是关于四维图新最新公告的关于与宝马签订自动驾驶地图协议的解读。本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了四维图新的高管孟总给大家做相关的分享。 在孟总讲之前,我先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团队对于公司的基本看法: 第一,公司是A股中少有的成长空间百倍的标的,简单的用一个单次价值量乘以产品渗透率的模型去分析业务空间的话,在之前的报告中我们详细阐述了关于整个高精度地图相对于传统导航地图的单价是5-10倍的,高精度地图只是公司在整个智能汽车大脑战略中的一块拼图,也是最先浮出水面的一个业务,其他的包括定位服务、云计算、智能芯片、算法等等在内,整个公司在自动驾驶时代中的单车价值量的提升空间是非常巨大的,简单来讲,除了基础的传感器硬件公司还没有涉足之外,基本所有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栈公司都有覆盖。另外一方面,从产品渗透率来看,这块也是公司传统的业务,可能大家会注意比较多的是前装渗透率上不去,到了自动驾驶时代高精度地图是一个标配的必选项,所以长期渗透率相对于目前的前装渗透率来说有6倍以上的空间。需要强调的是,地图只是公司自动驾驶业务的冰山一角,除了感知层硬件传感器之外,公司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自动驾驶关键技术栈。我们预估,公司在“5G AI”时代的业务空间将有百倍的提升! 第二,公司是A股中非常典型的研发驱动型标的,从上市以来公司整个研发投入的比例一直稳居全A股前十,这么多年的研发投入带来的是公司整体竞争能力产品力的提升,这次拿下宝马自动驾驶的地图订单是最好的例证,我们相信随着整个的自动驾驶时代来临,公司已经进入到了质变前夜,总体来看我们非常看好公司整体的成长逻辑。接下来再回到这次公告的订单,我们请孟总来给我们做一个整体的介绍。 孟总:这个订单大家已经能看到了,尤其是今天下午发布以后,我也接到了无数个投资者的电话,不停的在给大家做解读,其实这是代表中国第一张自动驾驶地图的商业化订单。对于这张订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了几个方面,第一就是能够看到所谓的Leve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地图的产品和相关的服务已经被车厂所认同,之前我们一直在谈其为不可或缺,今天发布公告的订单也是我们经过了3-4年的努力才拿下来的,从精度、鲜度、数据平台的能力到里边的所有参数,还有面向未来自动驾驶在国家标准法规的制定等方面,都需要有图新这样的企业去支撑。其实大家知道我们公司最早是做传统地图,到至今已经是布局了自动驾驶的全产业链,有算法、芯片、车联网、自动驾驶地图,但是回头看我们十七年前在布局传统核心导航地图时,中国的第一张导航地图订单就是被我们公司拿到的,在今天我们相当于二次创业,在自动驾驶时代到来之前,我们又率先把第一张订单斩获了,并且还是国际重量级车厂的订单。 大家也知道宝马集团是2018年在国内的销量达到了第一名,在整个乘用车销量下降的趋势下,它同比增长了7.7%,所以也是我们能够看到这种重量级的车厂,自动驾驶的实景路测联合四维图新一起做了近两年,也就验证了我们在这个行业里的能力,国际高端车厂的制造商一定要有与之品牌相匹配的能力,不只是一款产品,内控,企业团队的能力,包括跟车厂相关中标要求的资质,所有的体系都进行了一整套的考核,最终我们拿下了这个标的,确实是一场实力的验证。 这张订单正如之前安信报告提到的所谓大幕即将开启前落地,我们深耕了四年的自动驾驶市场已经有了摘果子的时期,所以下午有一个投资人说,在自动驾驶这条赛道上,你们股价多高都不叫贵,这也是对我们的认同,国际市场和客户的认同,我们是A股中自动驾驶全产业链布局的唯一一家企业,这些年我们也得到了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扶持,包括大数据的能力打造。 在2018年的用户大会上,我们的CEO程总讲到未来四维图新将会做智能汽车的大脑,主要思考数据的生态能力和数据计算的能力,这是我们未来的核心,,其实是基于我们自动驾驶地图的这一张网会吸引更多的丰富数据,去建立完整的数据生态打造成不止为车厂服务,而是迎接5G时代到来,大家是否考虑过5G加AI所有的场景,那就是自动驾驶,我们可以在里边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包括数据的计算、采集、抓取、分发、提取、以及数据计算的能力,数据计算就是我们芯片的布局,从而最终考虑据跨界变现。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说这只是2019年的新年小贺礼,相信未来还会有陆续的惊喜。当有一家车厂把订单落地,其他客户也会看这家巨头在跟国内的哪家巨头做联合,它也会默默的去做对比,而且也会有其他车厂的订单随之落地,也希望在2019年会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主持人:公司的高精度地图相对于友商来说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孟总:其实高精度地图跟其他友商来比,我们最大的优势是国资背景,对于行业标准制定我们都会积极参于其中;第二,我们深耕2B多年,多年一直面向汽车,而且都是国际的顶级的车厂,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大家都认为2B会不会被2C取代,一路走下来我们不但没有被价格战打倒,甚至把欧美中高端车厂市场垄断的原因就是我们不停丰富自己的业务能力,在地地图的产品上又丰富了我们自己的计算能力,增添我们的车联网的能力,地图是占领中高端车厂前装市场,车联网业务让我们又把后装客户有效获取,两年前,我们把多年来采集的数据,客户回传的数据,车联网产品带回的数据统一进行了归集又形成了MineData大数据能力。 在国内大家也知道,跟出行、交通、拥堵、路面等各数据相关最重要的部门是公安系统,最重要的公司是是滴滴。我们现在是面向公安,在全国公安系统的道路拥堵警务调集,包括应急的系统是基于我们MineData在做,已经推广了二十几个省都在做,国家级层面的交通数据的获取,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让我们在数据能力上如虎添翼。 滴滴一直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大家可以看到我们2018年拆分的乘用车联网的项目里边其实就有滴滴的影子,滴滴不只是在数据上和地图上跟我们有合作,它在财务投资上也跟我们紧密的站到一起,滴滴更看好四维图新的未来,也觉得在自动驾驶的赛道里我们是捆绑在一起前行的。滴滴把它每天在路上跑的将近三千万辆的共享汽车的数据、拥堵的数据、实时POI的变化数据回传到四维图新,在中国每天在路上有1.5亿辆的汽车,但有三千万辆是滴滴的,滴滴的车覆盖了高速、城市场景、停车场所、住宅小区和所有的城市街道,它会把所有的数据都回传给我们,丰富了我们的数据生态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在原有的地图更新、动态交通信息的拥堵数据的鲜度,扩充了我们城市场景库的丰富度,乃至于为未来所谓5G AI这个场景进代自动驾驶到来,我们已经提前把计算的能力、数据提取的能力和抓取能力做好了准备。公安系统的数据,还有我们的生态合作伙伴滴滴又给到这样的一个丰富的数据,在全中国来说能具有这些数据确实是能够让大家看到MineData一年能够带来五百多个项目的能力在哪里,就是因为数据的能力摆在这儿,四维图新具备这样的数据的成熟度,所以我们才会提出大数据的生态,加我们的计算。 四维图新自动驾驶地图的订单落地,还有一个更深远的意义就是,大家知道脱胎是我们国测局,现在是在航天科技的第一大股东旗下,往往国家在一个新的技术到来的前夜一定要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去帮它把所谓的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大旗扛起来,我们参与自动驾驶加密的测试、精度的偏转,以至于未来行业标准的编写,包括工信部对于未来自动驾驶到来与高精度地图相关的蓝皮书、白皮书的编写都是有交到四维图新的,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份社会责任和态度,这一点也深被车厂认同。 主持人:我们的整个订单是跟宝马中国贸易公司签的,那宝马的包含范围是什么呢? 孟总:在中国销售的所有宝马汽车。 主持人:华晨宝马这种也算吗? 孟总:是的。 问:单车的价值量现在有多少?收费模式和后续的维护以及升级的费用是怎么算的? 孟总:我们之前跟资本市场有谈到国际上的参照价值量,现在第三方的机构也做了一下产业链的调研,对价格有非常深的了解,他们有一个参照的价格,我建议你去看一下。 问:我们跟宝马合作的订单收入是怎么确定的?什么时候确认我们的收入?是分季度还是分年度? 孟总:其实是分年度的,你看我们签的订单是2021年至2024年,所以结合当年的销量,加上我们已经提到了里边涵盖了我们的地图和数据中心,这些一系列的服务。 问:宝马那边有没有确认大概的产能规划? 孟总:产能规划它自己会有一个未来的区间,在目前乘用车每千台里边,我们中国现在拥有的个人乘用车是170辆,日本是600辆,美国就是800辆,这样的一个区间数字,我们认为未来量产的排产跟你所担心的是在乘用车里边划一块是两个概念,它是在特定的场景下有另外的自动驾驶的规划。 问:我们跟宝马签订了合作订单之后,别的车厂是会被这个吸引,还是跟我们合作的意愿反而会降低呢?有这个排他性吗? 孟总:没有排他性,传统的地图产品我们的客户就是奔驰、宝马、特斯拉这种顶级的客户,未来自动驾驶地图它们也会去参照,它们都希望我们站在同一高度上,一定是顶尖的,不会有排他,因为它也知道宝马选择我们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其他车厂也跟我们在做多轮的测试和比对。 主持人:我们这边的高精度地图产品覆盖了多少高速公路了?未来更新会不会有比较高的投入? 孟总:自动驾驶地图我们在2018年底已经把中国的所有高速都覆盖了,也有部分的城市场景采集,对于未来的更新来讲就是看你的自动驾驶的第一张底图的精度够不够,如果精度足够,未来更新的成本只是通过车身的传感器,摄像头给到的更新回传,而不是像传统地图一样,大量的人工去跑外业,不是这样的更新,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们认为更新和平台的能力是息息相关的,恰恰四维图新这几年大量的研发投入就是砸在我们自己自动驾驶地图的平台上和自动驾驶地图精度上,这是经过车厂多轮的比对后给出了我们自动驾驶能务全球排进了前三名,未来所谓的更新成本其实在前期我们已经大量的铺出去了。 主持人:我们之前有些订单签订周期是比较长的,可能有七八年或者十年的周期,这次的签订是2021年至2024年,这次签订的时间周期和后续怎么续签订单,您能不能再分享下? 孟总:车厂现在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已经明确了Level3落地的时间节点,不排除是不是Level3至Level4之间有一个Level 3 这样的过渡。所以现在签订这个时间的节点,车厂也有这样的预期,随着科技变化,包括我们现在数据抓取的能力,是不是未来会有一个过渡性的阶段,不排除直接进到Level4,有这样的可能性,大家也觉得现在去判断可能五年之后的事情,还是要随着周期的覆盖性不断的技术迭代才能判断未来,所以排期是2024年。 问:我们之前也和宝马签过一个关于ADAS地图的订单,我们整个业绩释放的周期是不是会快于2021年,因为ADAS技术是整个高精度地图的应用,可以这样理解吗? 孟总:是这样的,在自动驾驶到来之前ADAS确实是在过渡,因为里边的一些要素已经能够使得,特斯拉就是我们的客户,而且我们是它唯一定点的供应商,它未来已经在中国开放了自动驾驶的功能,里边就是我们ADAS地图的功能,已经能够满足现阶段的自动驾驶。宝马ADAS也有定点,2021年之前也会有自动驾驶到来前夜的收入。 问:我们的合同是从2021年开始执行,那从2019年至2020年公司主要会为这个合同做哪方面的努力和研发?为了完成宝马的合同,我们还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努力? 孟总:好多客户会认为自动驾驶的订单是2021年才开始,但是在自动驾驶落地之前,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要给车厂布一个大的场景,大的环境和平台,未来的数据回传到哪里,怎么去抓取数据,怎么去提取,哪些数据是敏感的,哪些数据是需要脱敏的,这些工作都是需要我们去做的,之前提到的MineData就是我们这个大数据平台的能力,已经升级到2.0,我们平台的能力已经逐步建立了,在这期间我们重点的要给车厂布这些环境,每一家车厂都需要这样的大环境,而且它的总投入还是很大量级的。 问:您给这边车厂去搭建数据平台,相关的投资和费用是车厂承担还是我们这边来承担? 孟总:车厂承担的。 问:最主要的就是这几年是要为各家车厂构建数据平台和数据存储等等这方面的基础设施,是这几年的主要方向吗? 孟总:对,这个动作要做在自动驾驶落地之前,而且它对你的技术能力和大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数据丰富度的能力也要有一个判断,这就是刚才提到的大数据的能力。 问:您刚才说的数据平台,比如我们给宝马进行运营之后的话,车辆行驶相关的数据宝马会跟我们分享吗?还是这些数据要归宝马所有? 孟总:从中国的政策法规和安全上来讲这个事情还是需要我们来做。 主持人:我们感觉高精地图的标准是很重要的,整个车厂的目标是全球化的,公司在行业标准方面的进展是怎样的? 孟总:我们是两方面发力的,第一是原来的国测系列,我们在跟自然资源部紧密的对于加密、偏转,进行联合测试,自动驾驶地图标准的编写我们也在牵头在做。另外一个方向就是工信部,工信部这边主要是管理车厂,车厂也有它的一些诉求,也就是说未来的数据回传,刚才有分析师提到未来数据回传到哪里,谁来管理,我们加入了国汽智联创新中心,未来会成立地图平台公司,地图公司的任务就是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对于未来数据如何回传,对于政府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能力的建设我们也牵头在做,因为毕竟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又有国资的背景,双向的一个是信任一个是能力,传统地图的标准就是四维图新牵头打造的,现在自动驾驶地图我们也有责任做好,并且一直在做。 风险提示:芯片业务发展不及预期;高精度地图行业竞争加剧;车联网业务变现速度低于预期;自动驾驶业务变现速度不及预期;商誉减值风险。 联系人:凌晨 17717574856 计算机司令部(微信号:axzqjsj)——严谨研究 真诚服务 团队荣誉 【扫二维码,关注计算机司令部】 免责声明 本信息仅供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为任何机构或个人接收到本信息而视其为本公司的当然客户。 本信息基于已公开的资料或信息撰写,但本公司不保证该等信息及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本信息所载的信息、资料、建议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本信息发布当日的判断,本信息中的证券或投资标的价格、价值及投资带来的收入可能会波动。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撰写并发布与本信息所载资料、建议及推测不一致的信息。本公司不保证本信息所含信息及资料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将随时补充、更新和修订有关信息及资料,但不保证及时公开发布。同时,本公司有权对本信息所含信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任何有关本信息的摘要或节选都不代表本信息正式完整的观点,一切须以本公司向客户发布的本信息完整版本为准。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本公司及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信息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或期权并进行证券或期权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争取提供投资银行、财务顾问或者金融产品等相关服务,提请客户充分注意。客户不应将本信息为作出其投资决策的惟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信息可以取代客户自身的投资判断与决策。在任何情况下,本信息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无论是否已经明示或暗示,本信息不能作为道义的、责任的和法律的依据或者凭证。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亦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信息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信息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转发或引用本信息的任何部分。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中心”,且不得对本信息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本声明条款具有惟一修改权和最终解释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