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压岁钱“你变了”!农民宁可得罪亲戚,也不愿给了,为啥?

 p0oouuu 2019-02-13

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否期待回农村过年?对于这个问题,相信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于上有老下有小,在外奔波的农民来说,当然是期待,纵然外面千般好也抵不过自己农村老家,一年到头也只能趁着春节回趟家;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就不怎么期待了,年轻人随遇而安,更喜欢车热闹繁华的城市;对于农村小孩来说,打心眼里期待过年,因为不仅能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团聚,还能赚很多压岁钱。

说到压岁钱,相信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有共同经历,父母总会以“替你存着”的名义拿走。过去,大多数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都不好,所以给孩子的压岁钱也不会很多,大家享受孩子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孩子压岁钱,予以新年祝福的过程。欢声笑语中承载着无价的亲情,年味自然也就衬托出来了。但最近几年,压岁钱“变味了”,和压岁钱背后的祝福相比,大多数农民更关心压岁钱的分量。

其实很多农民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亲戚带小孩来拜年,就不给小孩发压岁钱了,说些吉祥话,盛情款待一番就好了。说实话,如果亲戚带着小孩来拜年,你若不给压岁钱,亲戚自然不会乐意。尽管如此,很多农民宁可得罪亲戚,也不愿发压岁钱,这到底是为何?

在过去,压岁钱给多给少都是一份祝福。去年打工赚到钱了,给亲戚孩子500元,亲戚笑的合不拢嘴,今年打工没赚到钱,给亲戚孩子100元,亲戚脸色直接就变了,与其这样还不如不给。

最近几年,农村攀比之风盛行,工作、车子、房子、孩子都是攀比对象,就连压岁钱也是如此。如果亲戚家里有两个孩子,你家只有一个孩子,人家给你孩子500元,你至少得给人家两个孩子一人300元,总要比人家多一点才行。给少了人家心里肯定不愿意,但你给多了也不行,人家会觉得你看不起人,有几个钱就显摆。所以说,压岁钱代表着人情世故,多与少之间很难平衡,左右都得罪人,还不如不给。

其实这些现象在农村普遍存在,相信进来看文章的人基本上都经历过。现实生活中,也有农民没有拿捏好压岁钱分量得罪亲戚的,关起门来都在算着人情账。笔者认为,压岁钱本就是新年祝福,不该将盖子压岁钱当做收入。说实在的,大多数农村家庭生活压力都很大,如果人人都攀比压岁钱,农民不准备个四五千能打发下来?不要再被高额压岁钱道德绑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