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准筛查糖尿病并发症,这些检查春节过后不要错过!

 尚振奇 2019-02-13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糖友,春节过后,传统意义新的一年开始了,建议糖友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情况安排一次复诊检查计划,为预防并发症打好坚实一步。


对于糖友而言,最担心的、最想知道的莫过于自己是否有糖尿病并发症。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那么多,从头到脚无一幸免,怎么能精准知道哪里出问题了?该做哪些检查呢?


糖尿病肾病


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为25%~40%。确诊2型糖尿病后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肾脏病变筛查,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


其中,最基本的检査是尿常规,检测有无尿蛋白。尿常规检查有助于发现明显的蛋白尿以及其他一些非糖尿病性肾病,但是会遗漏尿微量白蛋白。


所以,患者最好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或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定量检测。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常用的早期临床监测指标之一,也是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判断的主要指标。


此外,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肌酐,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肾功能。经过年龄、体重校正后,血肌酐可用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评价慢性肾脏病的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眼底检查



数据显示,30%~5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有视网膜病变,而且每年有1%的患者出现严重的视力障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期和増殖期,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一旦眼底出现了新生血管,就说明发生了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型糖尿病一旦被确诊后,糖友们要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如眼底镜、免散瞳眼底摄片,必要时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宜每1~2年检查一次眼底,轻度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的糖友则需每年检查1次,中度非增殖期就需每3~6个月检查1次,重度非增殖期就得每3个月检查1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感觉缺失检查


糖尿病所造成的周围神经病变主要影响感觉神经与自主神经,其中又以感觉神经的症状最显著。周围神经就像电线连接大脑和肌肉、皮肤、关节等组织,以执行动作和接受外界的感觉剌激。发生末梢神经病变时,就像施工时挖断管线,其结果就是不能传递信息,或有“漏电现象”,也就是造成“神经痛”的症状。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和1型糖尿病患者诊断 5 年后,应进行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随后至少每年筛查一次。


以下检查可用于了解患者是否有周围神经病变造成的感觉缺失:用10克的尼龙丝检查压力觉,用128赫兹的音叉检查振动觉,用40克的大头针检查痛觉,用凉温觉检查器检查温觉及踝反射,必要时可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


糖尿病足


足部检查评估、下肢血管超声



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


所有糖尿病患者每年均需进行全面的足部检查,尤其是关于以前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病史,以便医生评估目前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下肢血管疾病,以确定溃疡和截肢的危险因素。


此外,可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踝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必要时可进行下肢血管超声、造影或CT、磁共振等检查。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


风险评估、心电图、冠脉CT及造影等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2~4 倍。


糖尿病患者至少应每年评估一次心血管病变的风险因素。评估内容包括年龄、有无心血管风险(吸烟、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肾脏损害(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心房颤动(可导致卒中)。


此外,静息时的心电图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筛查价值有限,大血管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可酌情进一步检查来评估心血管病变情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