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虫儿的 “大智慧”

 弘净 2019-02-13

        新年伊始,冬天业已结束,春姑娘的脚步声近了。从冬天到春天,大地“蠢蠢欲动”。我们若蹲下来微观一株脚边的花与叶,可以看见真实上演的生存竞争……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万物细观皆自得。人们的确可以在小小的一朵花上窥见另一个小世界的运行。开花作为植物繁殖过程中的主要步骤,往往得仰赖昆虫或鸟类协助传播花粉,让生命得以延续。而不少动物也因这种动植物间的交互关系,各自衍生出一套生存、猎食、共生的策略。

      拟态蜘蛛不结网

        蜘蛛在人的印象中往往是结网小能手,但其实大自然中有不少蜘蛛并不结网,而是以拟态、保护色的方式躲在花下或枝叶间,趁着蜜蜂或蝴蝶在花间采蜜时,一把攫取为掌中物。例如色彩缤纷的蟹蛛类蜘蛛,因体色与栖息环境一致,即便身体颜色鲜艳,躲在花瓣中也不易被发现。

        与此同时,蜘蛛也必须自保免得沦为鸟类等天敌的盘中餐,因此特别善于伪装成各种枯叶、树瘿,这样的拟态可能同时兼具两种功能──既吸引其他昆虫来成为食物,也可避免遭到天敌捕食。比如常见的梭德氏棘蛛与古式棘蛛,艳丽的颜色象征警戒的意味,配上厚皮肤与刺棘,可降低被掠食的几率。

      捕食也要防猎捕

        一般说来,不结网的蜘蛛,捕食手法相当多元,鬼面蛛常自枝条垂降,以第一、二对步足张开成网子来捕捉飞过的猎物,是相当出色的“拦截手”。

        而较主要的毒蜘蛛──台湾长尾蛛,又称上户蜘蛛,则习惯在地下筑巢,并在地面挖开两个管口,当猎物经过时快速地冲出,用毒牙咬死猎物。

        虽然蜘蛛们各有其灵巧的捕猎方式,但由于蜘蛛的天敌并非只有鸟类等相对大型的动物,蝎子与蜈蚣偶尔也会沿着蜘蛛的巢管深入地下捕食。只是蜘蛛也非等闲之辈,它和蝎子、蜈蚣并非绝对的捕食者与食物的关系,且看狭路相逢时谁胜谁负,这在自然界其实也是常见的现象。

      蛛蜂的“残忍”寄生

        话说回来,生态界有没有令蜘蛛们害怕的魔王级杀手呢?说起来,蛛蜂应该是蜘蛛最不想遇见的对手。蛛蜂在产卵前会捕捉蜘蛛将其麻醉,封闭在地洞或泥巢中并产卵在其身上,这些幼虫孵化后便以蜘蛛为食,通常这些蜘蛛仍会存活相当长的时间直到幼虫化蛹。

        蜘蛛的交配行为也相当有趣,每种蜘蛛间都有不同的求偶方式或讯号来避免杂交。通常雄蛛的体型会比雌蛛来得小,交配时常常可能面临被吃掉的压力。雄蛛会先将精子团包覆并黏在特化的附肢上,用前肢抵住雌蛛大颚,快速地将精子团放入雌蛛位于腹部的外殖器。然而也并非所有种类的蜘蛛都须经过这么“惊险”的交配行为,各种蜘蛛在繁殖上的策略都还值得我们进一步观察,并提出可能的解释。

      瓢虫是农夫好帮手

        除了蜘蛛外,美丽的瓢虫也是我们常得以在花草丛间寻见的踪影,不同于可爱的外表,瓢虫在自然界其实是相当凶狠的肉食昆虫,他们喜爱以蚜虫为食,是农夫的好帮手。

        瓢虫依食性可分为食肉、食菌与食植性,因此并非全都受到农夫喜爱,然而作为捕食蚜虫或介壳虫这类常常造成作物大量损失的害虫掠食者,瓢虫在农地里总是讨喜的。

        瓢虫的一生会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幼虫与成虫活动范围与食性相似,差别只在外形,常常可以在同一株植物上同时发现幼虫、蛹与成虫。

      竞争却维持平衡

        蚜虫对于务农人来说常常是一种扰人的昆虫,他们往往数量众多,将口器插入植物嫩芽中吸取养分,造成植物衰弱,而其排泄物蜜露也会引发煤烟病造成植物死亡。蚂蚁与蚜虫的共生关系建立于蚂蚁喜食蜜露,冬季蚜虫缺乏食物时,蚂蚁会搬移蚜虫到其他植株上面,彼此生活关系相当紧密。

        对耕作者来说,应该庆幸大自然还有草蛉、食蚜虻、瓢虫,这些昆虫能帮忙解决各式的病虫害。曾经因为过量使用农药,使昆虫食物链断裂,人们陷入各式农药不得不越下越多的尴尬处境,失去了观察生物间彼此竞争却又保持平衡的美妙景象,所幸随着有机栽培逐渐昌盛,隐藏在花叶间的生态又再度热闹活跃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