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南佛国灵隐一

 木香草堂 2019-02-13

灵隐景区有四个景点:灵隐寺、飞来峰、永福寺和天竺三寺。

 见到咫尺西天大照壁,灵隐寺到了。↓东南佛国灵隐一

灵隐主要分南北二大区域。在南面,就是非常有名的飞来峰。在西面,座北朝南面临飞来峰的就是灵隐寺。但进这两个景区都要进这个大门。↓

东南佛国灵隐一
进灵隐寺回头看咫尺西天照壁。↓

东南佛国灵隐一
佛教来自于印度。在公元300多年的东晋,当时北方战乱,印度高僧慧理来到没有战火的中国南方,云游到现在的灵隐一带,发现飞来峰十分像印度佛教胜地的灵鹫峰,“灵鹫峰从天竺(即印度古称)飞来”,所以就叫了飞来峰。↓

东南佛国灵隐一
飞来峰山岩的结构。虽然这山低矮瘦小,但它是由黑白发亮的石灰岩所组成。杭州附近山脉都是沙岩结构,而且都是大山,惟独飞来峰不一样。几亿年之前,杭州这一带是海底,海洋生物骨骸在这里沉积,又过了几亿年,地壳和山脉的运动,使这个地带升上海面,而原来的海洋生物化石群终于变成了今天的飞来峰。在慧理发现了中国的灵鹫峰之后,不断有人在飞来峰的北面山壁上(也就是面临灵隐寺的一面),巧妙利用山体的自然形态,凿出了无数个神态迥异的菩萨和金刚石雕。在华东地区,这样的佛教石雕群非常罕见。↓

东南佛国灵隐一
飞来峰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一个佛教石窟。在这里,最为传神的就是大肚布袋和尚的坐像,俗称笑弥勒。↓

东南佛国灵隐一
虽然经过多少个风风雨雨石像已经有了一些风化,但是他们还是那样的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东南佛国灵隐一
为了纪念发现飞来峰并建造灵隐寺的理慧和尚,在飞来峰的旁边,有一个理公塔,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东南佛国灵隐一
 寺外人山人海的人流。↓

东南佛国灵隐一
唐时冷泉上有5座亭子,后因山洪四亭俱毁,冷泉也于明万历年间移建岸上。现有“壑雷”、“冷泉”二亭。亭建于宋代,苏东坡有诗“不知水从何处来,跳波赴壑如奔雷”,亭因诗得名。冷泉亭上有一副对联“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写得很有意趣。↓

东南佛国灵隐一

过了冷泉亭就是灵隐寺。天王殿上大金匾额是清康熙皇帝的手书:云林禅寺。传说他在酒后题写灵隐寺三字时,把灵字的雨字头写得太大,下面的三口和一个巫字无法填入,最后将“灵”字改为“云”字。就这样,“灵隐寺”变成了“云林禅寺”。又说,他忌讳“灵隐”二字。确实,谁做皇帝,都不会希望有“灵”隐在深山。然而另一说是他在北高峰看灵隐时,正好云雾绕寺,云林漠漠,十分幽静,所以用“云林”二字是再好不过了。↓

  东南佛国灵隐一(网上截图)
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天王殿里前后供奉的是弥勒佛和韦陀菩萨。↓

东南佛国灵隐一
韦陀雕像为宋代独木香樟雕刻而成。至今已有800年,是灵隐寺现存最古老的塑像文物。↓

东南佛国灵隐一
四周是四大天王,即“风调雨顺”,各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自脚踩众小鬼。从他们手里拿的,就可以知道他们各是哪路神仙。手里拿着一把宝剑的,就是风。因为舞剑可以生风。手里拿琵琶的,一定是调了,因为琵琶可以弹出调子。↓

东南佛国灵隐一
手里拿着雨伞的,肯定是雨了(这个“雨”是多闻天王,在印度佛教里,他是一个财神爷)。手里握着一条蛇的,应该是顺了。↓

东南佛国灵隐一
天王殿里,弥勒佛总是笑脸相迎所有的朝拜进香客,“大肚能容难容之事”。↓

东南佛国灵隐一
和弥勒佛背靠背的是一身武士打扮的韦陀菩萨。传说中韦陀是释迦牟尼生前的弟子,释迦牟尼涅槃之后,韦陀成为佛的守墓卫士,面对着大雄宝殿内的释迦摩尼。现在信徒来拜他,是为了祈求家庭和门户的平安。威镇三洲、威震三洲都是给韦陀菩萨的美誉。↓

东南佛国灵隐一
 第二重殿就是主殿大雄宝殿。↓

东南佛国灵隐一
灵隐主殿的大雄宝殿高有大概33米,它仅比天安门层楼低了10厘米,可见它的壮观和辉煌。它始建于东晋(320年左右,距今已有近1700年),在隋唐时扩建。↓

东南佛国灵隐一
在大雄宝殿回头看天王殿“最胜觉场”。↓

东南佛国灵隐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