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来峰下灵隐寺

 zzz_0401 2021-12-17

唐僧西天取经给吴承恩制造了很多故事素材,唐僧取经是唐代的故事,吴承恩草拟《西游记》已经到了明代,期间差了八九百年。唐僧西游之前,其实西僧东游了已经有五六百年。西僧首游的是摄摩腾和竺法兰双人游,不像唐僧是一师四徒五人游,其中一位化身为马。从西僧向东首游到唐僧西游之间的五六百年期间,还有不少西僧踏上了东迁的幸福之路,这是因为佛教在西天颇不受待见,老是被婆罗门压了一头,所以西僧们就向东发展了。这些西僧里面有一位慧理和尚,他和他的前辈们一样,东游都是先去洛阳白马寺,拜完西僧东游先驱之后才向四面八方扩散。这位慧理和尚是从中原洛阳向江南行走,他可能是受江南暖湿气候的吸引。他游走到杭州城外的一座山前就发现这里似曾相识,向当地人一打听,说这是502高地。他说,不对,此乃天竺灵鹫山中一小峰是也,安得飞来此处?他就管这里叫飞来峰。当地人也无所谓,反正原来也没有名字,也就是伐薪烧炭南山中的那座山,因此大家就都管它叫飞来峰了。这是东晋咸和元年的事情,也就是公元326年,距离白马寺落成已经二百多年,当时的东晋皇上是晋成帝司马衍。这是说的“从前有座山”,山里当时还没有一座庙。

慧理和尚看好了这座山,就开始在山下修建寺院,这就有了最初的灵隐寺,就是“山里有座庙“了。庙里就有慧理和尚讲故事,就是讲经呗。接着,这慧理和尚又在周边连续建寺,重重落落一共建了五座寺。后来,慧理和尚圆寂回西天之后。寺里的僧人就按照他的留愿在飞来峰下给他建了一座墓葬塔。

既然有了寺,又有大和尚讲经,就在这里形成了佛地。东晋之后天下大乱,成了南北朝,杭州这里是南梁的天下,总统姓萧,不对,是皇上姓萧,这是公元500年的事情。这个皇上梁武帝萧衍是月下追韩信的那个萧何的也不几代孙子,他也好佛,就给灵隐寺拨了好多款,还划了好多地做为庙产。那时候有块地不是盖商品房,而是种稻子,然后打下粮食熬了去施粥。有了钱粮,再布施天下,你想,那寺庙焉能不火?从此,灵隐寺就搭上了发展的快车。周围民众和大小地主都来信佛,还把心中的佛刻画在飞来峰的山石上。这个时期,大江南北都时兴在山上刻佛像,北朝那边的北魏也是大批刻佛像,比如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都是这个时期的。飞来峰上也有很多这样的佛像,但是规模远不如北方的石窟,它不是先凿洞,然后在里面刻石佛;而是直接把佛像刻在山石上,就在明面儿上。这里大大小小的佛像也有好几百座,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群。下面这几尊佛像是飞来峰最大的佛像,有观音菩萨、大势佛和弥勒佛。

俗话说树大招风,过了不到一百年,就发生了北周武帝灭佛事件。虽然影响主要是在北方,但还是波及到了灵隐寺。庙产被官家没收,僧人赶走还俗,寺庙元气大伤。虽然到隋朝的隋文帝一心向佛,可是唐代又发生了”会昌法难“的毁佛事件。这里的僧人住持等没有别的办法抗争,只能口念佛号听天由命。而北方的一批和尚就想办法把佛经刻在石板上在云居寺里保存起来,待来日兴佛时再拿出来讲经用。

灵隐寺经过这些磨难,又屡遭大火,三番五次盖了被烧,烧了再盖。即便如此,灵隐寺从规模上讲还是江南第一。新中国建国之后,政府又对灵隐寺大规模修葺了几次,现在这里又放出辉煌。

灵隐寺过去有山门,被大火焚毁后没有再建,修葺是从天王殿开始的。现在游客进寺是从钟楼旁边开的一个入口,而从鼓楼旁边开的一个出口退场。进来之后就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之间的院子,只能从后门进入天王殿。灵隐寺的天王殿规模相当大,是我见过最大的。里面的佛像也非常高大,四大天王雕像都有八米高。下面图片里手持金刚杵的是北方多闻天王,也有说手里拿的是伞。上面的仰之弥高出自《论语》颜渊的赞叹: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手持金龙的是西方广目天王,这里匾上的神通不是法术,而是神能通晓的意思;彼是佛教说的彼岸。

正面的弥勒佛像倒是看上去尺寸合适,佛像两侧各有二座烛台,香火旺盛。 

最让我诧异的是弥勒佛背后的护法韦驮像,他是坐在和弥勒佛同一个佛龛里,那佛龛就非常大,雕刻得精美无比。上面那架宫灯之美轮美奂,疑为天物。据说这座二米高的韦驮像是香樟木雕刻的,南宋遗物,非常难得。

参观天王殿是后门进后门出,出来之后就可以看见后面的大雄宝殿。大雄宝殿的右手是罗汉堂,里面有五百罗汉的金身塑像。

大雄宝殿的左手是客堂和斋面馆,这是供应给游客的。我吃了一碗他的罗汉面,里面有各种蘑菇,非常好吃。这里的和尚每天吃这样的高级面,不长寿才怪。看看大雄宝殿。

这是灵隐寺里最大的建筑,坐在五尺高的青石基座上,基座上四周是青石栏杆,正中间是宽大的踏跺供人上下。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大殿的外面有三层,其实里面没有,是为了容纳内部高大的佛像,就是伪楼。上面是变化后的单檐歇山顶,正脊两端的鸱吻是两条飞舞的龙,中间的脊刹是一面宝镜。垂脊上的吻兽也是同样飞舞的龙。上翘的戗脊就是所谓的翘角,上面也有脊兽,看不清楚是什么,但和北方常见的鸡鸭狗兔肯定不一样。这个建筑样式应该是南宋风格,和北宋不同,和后来的明清式样差距更大。

大雄宝殿前面左右各有一座经幢石塔,是吴越王在北宋开宝二年(公元969年)所建。这个吴越王就是唐末唐昭宗封的那位吴越武肃王钱镠,还赐了他铁券。我们上次在北京草厂胡同还见到一座钱氏宗祠,就是这位钱镠后裔修建的,上次说钱氏后裔有很多有才的人,钱学森、钱钟书、钱其琛都是钱镠后裔。这次在钱镠当年立功处又见到他家的古董。

这是另一座。

北方寺庙大殿上都是木窗棂,这座大雄宝殿是砖雕的窗棂。看这精致的镂空砖雕,我怀疑是木刻伪造的。

大雄宝殿里面正中是坐在莲花座上的释迦牟尼像,也是香樟木雕,非常大,在国内数一数二。原装的佛像已经毁坏,现在的这座佛像是1953年浙美艺术家们按照唐代禅宗佛像的式样重造的,太漂亮了!

佛像下面做法事的区域用木栅栏圈起来了,游客都是在栅栏外面走动。我走到侧面的时候,看见一名寺秘牵引着几位富贾打开栅栏上的门进去了,应该不是官员,现在禁止官员拜佛。旁边一位游客也要跟着进去,那名寺秘说不行,你不能进去,那些是大和尚请来的客人。客人进去之后,就都走到佛像下开始拜佛,不知道他们求的是什么,也不知道佛听见了没有。

殿内两边还有很多塑像,别看走眼了,这些不是八大金刚,这些是二十诸天。他们都有法力,可以向前倾身而不倒下,美国唱歌的杰克逊偷学了这套法力,唱歌的时候也可以做出这样的动作。二十诸天是佛教里的印度神,包括四大天王、韦驮、阎罗王等等。他们这样站着其实是有讲儿的,这叫二十诸天参佛,身体前倾表示对佛的尊敬。我在大同华严寺里也见过这样的二十诸天参佛像,那是现存最早的此类塑像,现在重建寺庙中的参佛像就都是根据大同华严寺为范本的,华严寺里是彩色的,这里的是单色的。

看看华严寺大雄宝殿的二十诸天参佛像:

灵隐寺大雄宝殿里非常特殊的还有释迦牟尼佛像背后的千佛山。我们通常所见的千佛山都是泥塑的,中间坐着水月观音或者叫做自在观音,周围布满了各路神仙和礼佛的俗人。这里不是这样,这里的千佛山也是木雕的,中间不是一座水月观音像,而是鳌鱼观音像,也叫海岛观音,鳌鱼观音就是手持净水瓶站在熬鱼身上的观音立像。观音两侧是善才和龙女,也是向观音像倾倒。千佛山的上部雕刻的场景是释迦牟尼雪山修道。整座雕刻华丽无比,体现出中华艺术的精彩绝伦,印度人是打死也雕刻不出来的。

看看千佛山前面供桌上的烛台和两边柱子上的牌匾局部,虽然旧了,还是很好看。

大雄宝殿的后门上挂着”慈航普渡“的匾,门立柱上还挂着一个”观音殿“的牌子,就是在这里拜千佛山上的观音菩萨。

大雄宝殿的后面就是寺庙格局中应该在此的药师殿。

去药师殿要上很多台阶。

药师佛也叫大医王佛,能让众生脱苦得乐,解除病痛和灾害,所以也称为”消灾延寿药师佛“。下面图片里药师佛的这种坐姿叫做结跏趺坐,他左手里托着的应该是救死扶伤的药罐子。他的左手站的是手托太阳的日光菩萨,右手是手托月亮的月光菩萨。他们三位称作东方三圣,佛教里说的东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不是中国或者远东。

你看上面那架宫灯,也非常漂亮吧?

药师殿之后是灵隐寺的法堂,也就是大和尚讲经的地方,里面很大,平时不开放。

正中挂着匾,前面是”名山得主“,就是说本寺有人住持;后面讲坛上方是”狮子吼“,比喻佛在讲法,就像狮子一样威服众兽。

这个法堂的地下还有一个灵隐寺文物展,都是灵隐寺历代大和尚收藏的好东西,有很多画。要说这个大和尚也是挺那什么的,每天都要研究经法,还要普渡众生,很少有时间去研究古画。所以有一些施主就拿些赝品来糊弄大和尚,骗大和尚让他进去当面拜佛。不过我估摸着那佛定是火眼金睛,见他拿假画来,肯定不会理会他的那些央求,再说佛也不会看得上他将来还愿的那仨瓜俩枣。但是,我看下面这尊佛像倒是真不错,看上去是唐双彩的,别以为我打错了字,那上面真没有仨彩。虽然人体比例失调,但是做工还是挺不错的。

过了这座法堂,是灵隐寺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大殿,就是严华殿。

灵隐寺从唐穆宗李恒时期开始,也就是唐长庆年间开始,就专修华严宗。当时在杭州主持地方政务的白居易也来灵隐寺考察过讲经活动,还曾经在《华严经社石记》有过描写,说僧人道峰讲华严经时听众有数千之多。

华严经全称应该叫《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汉传大乘佛教的主要著作。它记述的是释迦牟尼成佛之后在菩提树下给文殊、普贤菩萨宣讲的教义,论述了佛陀因行果德,显示出重重无尽、诸事无碍的妙旨。有点类似于《论语》,但是篇幅要大得多,据说前后不论哪种汉字译本都有几十卷厚。晋代译本有六十卷,唐代有二个译本,一个八十卷;另一个四十卷。我不懂佛教,他们说现在常用的是四十卷唐代译本。你别看这汉译本卷数不同,其实那是因为它们来自不同的梵本,而这些梵本就很不同。

知道了华严经的大概,那就想得出来华严殿里供奉的肯定是华严三圣像,中间是毗卢遮那佛,也叫大日如来,是释迦牟尼修炼大彻大悟后的报身佛形象,他的右手是手持莲花的文殊菩萨,左手是手持如意的普贤菩萨。

中间释迦牟尼佛双手合在一起的手势就叫毗卢印。这三尊佛像非常高大,介绍上说是有十三米高,是缅甸楠木雕刻的。佛像的下面是一个金刚须弥座,上面是四层莲花,佛像就坐在莲花座上。三尊佛像雕刻的非常精美,面容、姿态都非常安详平和,漂亮极了。

最奇妙的是佛像下面的须弥座,通常的须弥座都是直接坐在地面或者台基上,你看这里的须弥座并不直接坐在台基上,它的下面是有狮子腿的!如果你只看这个须弥座的下部,也叫下涩,你会以为这是一个美式五斗橱。但是束腰部分就是典型的宋代须弥座式样了。

还有一个也是挺奇妙的,就是普贤菩萨手里的如意。根据史料记载,如意最初是黄帝打蚩尤的兵器演变来的,后来和老头老太太的痒痒挠逐渐结合在一起了。也有说和古代官人手持的笏有关,上面可以写上要报告给皇上的事体,免得上朝紧张忘词。可是佛教里面也有如意,梵语里叫“阿那律”,也是大和尚手里所持,说是讲经的时候在上面写词的,以免念错了经。到底中国和印度谁先有了这个如意昵?

看完了大殿我就在寺院里随便四处走。没注意灵隐寺里有没有后花园,要有也是应该在两侧,而不是在中轴线上。不过寺里还有一些玩物,你看这个池子,挺好玩吧?这不是放生池,这个叫做“九龙吐水”。我来的时候龙都在休息,没有吐水。这是不是有“吐苦水”的意思?没准要下了足够多布施才能发动九龙吐苦水。

南方的寺庙多为黄色的山墙,石头栏杆也都是花岗岩。

虽然大殿那边游人如过江之鲫,院子里犄角旮旯的地方还是挺清净的,可以好好看看这些栏杆,寺庙里的栏杆在柱头上雕刻莲花的最多,这里的栏杆柱头也是这样。

院子里有一些石凳供游人休息,但是人一多就不够坐的了,人们就随处坐坐。

也有直接坐在没人行走的台阶上的。

看完了寺,又吃了一碗罗汉斋面,面汤也都喝了。我就跟着众人走出寺门,回去睡午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