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航天局今天发布消息:2月11日19时,嫦娥四号着陆器完成月夜设置,进入休眠。
“睡”前,玉兔二号巡视器全景相机对嫦娥四号着陆器“再拍美照”,获得了着陆器彩色全景图。
(嫦娥四号着陆器彩色全景图,国家航天局2019年2月13日发布)
这张美图,和之前“互拍”的那张,有啥区别?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互拍成像图。国家航天局2019年1月11日发布)
放一起对比看,
最新一张(上图),
嫦娥四号的天线尽收图中,
之前互拍那张(下图)出框了?
颜色方面,
后者色彩更鲜艳,
前者相对暗一些(或许临近月夜的缘故)?
还有吗,请大家发挥聪明才智。
对了,两张摄影师都是玉兔二号!
同样是2月11日,玉兔二号也再次进入月夜休眠模式!
在此之前的春节假期,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没有“休息”,“加班加点”开展科学探索。
玉兔二号还在月背上“跑”了120米!
来自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消息显示,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春节期间工作稳定,能量平衡,各系统工况正常,数据传收正常,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顺利开展科学探测活动。玉兔二号于2月11日2时22分移动至LEO0210点,在月面累计行驶120米左右。
(玉兔二号巡视器资料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如今,春节假期的“劳模搭档”嫦娥玉兔,则要和地球上的上班族“错峰休息”了。
经地面分析,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状态满足月夜休眠要求,按计划于2月11日19时与19时30分先后进入月夜休眠模式。
这是两器即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第二次进入月夜休眠。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互拍成像资料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此前,随着嫦娥四号着陆区进入月夜,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已经历一次月夜。
1月12日和1月13日,玉兔二号与嫦娥四号相继进入月夜休眠模式。
1月29日20时许,玉兔二号完成自主唤醒,1月30日20时39分,嫦娥四号接受光照自主唤醒。随后两者开展第二月昼工作。
说到月夜休眠,绕不开两个问题:月夜有多长,月夜有多冷。
与地球相似,月球也进行自转运动,因此月球上也像地球一样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不过,由于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等于一个恒星月即27天7小时43分11.47秒,月球上一天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地球的28天。
换句话说,一个白天的时间大约相当于地球的14天,黑夜的时间大约也相当于地球的14天。
(图片来自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月夜期间,月球表面无光照,没有太阳辐射外热流,红外热流也很小,加之月球没有大气,月壤导热系数小,月表温度会很快降低至-180℃左右。
长时间的深低温环境,对月球探测器的生存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又有两个问题来了,这种环境下睡觉,嫦娥和玉兔要不要断电,盖不盖背子?
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专家表示,月夜休眠模式下,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所有设备除定时控制电路以及月夜温度采集器外,全部断电,不进行科学探测任务。
此外,科研人员给两器“披上电热毯”——引入放射性同位素热源,在月夜期间供应热量,以此试着解决无光照和极端低温的难题。
(嫦娥四号、玉兔二号资料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如今第一个月夜已经度过,实测最低温达-190℃!
根据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的消息,1月29日和30日,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经受极低温环境考验,根据太阳高度角变化,择机自主退出“月夜休眠模式”,关键设备按预定程序相继通电开机,安全度过首个月夜。
值得一提的是,首个月夜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同位素温差电池,为月夜温度采集器供电,该采集器于测点位置成功监测第一月夜温度变化情况:月表温度在月夜期间最低达到-190℃。
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第一次获取月夜温度探测数据。
最近一次睡去,要月底才能醒来
来自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的消息显示,第二个月夜后,玉兔二号巡视器预计将于2月28日唤醒,嫦娥四号着陆器预计将于3月1日唤醒,之后继续开展科学探测活动。
嫦娥四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四期的首次任务。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此后完成了着陆器与巡视器两器分离与两器互拍,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航天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首次实现地球与月球背面的测控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