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创业公司的股权架构,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田美风子 2019-02-13

创业公司要发展,做强做大,在不同时期不断寻找新的合伙人或资金是必经的历程。从早期种子轮到天使轮,到成长期的VC轮,再到后期的PE融资,公司的股权架构也一直受到资金和人的冲击调整,其中涉及到的利益分配的问题,是最核心的问题。

在现实中,因为股权架构的问题,几位创始人同苦却不能同甘,对关键价值点评估不同,最后反目成仇的事情并不罕见。


创业公司的股权架构,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初创公司一般都是小团体在战斗。公司在初始阶段,出于现金流和降低固定开支的考虑,通常由一个小团队开始运营,好比如小米的七位合伙人,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

对CEO来说,早期合伙人、员工是一把锤,后期合伙人、资金方、资源方是另一把锤,股权架构就是在这么敲敲打打中过来的。

总的来说股权架构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创始人持股,二是未来投资人或合伙人持股、三是员工持股。


创业公司的股权架构,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越是发展初期,股东名册越简单越好,如果股东比较多,投资人的顾虑就会比较大,跟一个股东打交道还是几个股东打交道,是有区别的。虽然这样增加了早期合伙人的认同问题,不过这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没法回避。融资中期或公司有明显盈利的时候,可以考虑推行期权计划,留住核心骨干。

天使轮最好是有协同效应,给予企业一些帮助,并且可以站在创始人这一边的,否则一般不建议出让超过20%的股权,否则A轮过后创始人很大概率会失去控制权。对于新加入的合伙人,可以考虑给与限制性股权,比如执行考核指标,设置解锁期限。

随着公司不断扩大,业务不断拓展,外部引入的新合伙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创始人关注的重点在控制权。

股权生命线的前提是“同股同权”。67%的绝对控制权、51%相对控制权、34%的否决权等重要生命线,每一个都要创始人都要慎重思量。

要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除了涉及到工商上的股权,还要看代持的期权池股权,或像京东和阿里一样采取AB股的模式,由管理团队持有B系列普通股(通常每股代表10票投票权),以此继续控制公司的总体决策。

但公司随你姓重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一定,股权架构要根据公司的发展动态调整,而且随你姓,你获得的不一定就是最优的。

— — — — —

本人全部文章,均为本人原创作品。请任何和个人、组织,在经过本人授权后,方可转载。本人长期为公众号【毒金融】撰稿,如有兴趣,可移步关注第一时间发布的文章,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