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刘雁辉 2019-02-13
专利名称: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制剂,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现代医学治疗脑积水主要采用口服剂尿剂、激素类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此类药物对人体有很多副作用,临床使用有异议。另一种方法采用手术下导管引流治疗,手术下导管除了容易发生意外和并发症外,最大的弊端是不能一次彻底完成,需要定期重复手术置换导管,费用较高,使患者不易接受。国际上发达国家现已开展脑内窥镜治疗脑积水,虽然较为先进有效,但这一方法只适用于交通性脑积水以外的病人。中医理论认为脑积水属解颅、头痛、眩晕、呕吐等范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综合症与脑积水的病机相同。临床上大部分脑积水患者除了表现肾气虚的卤门宽裂、神情呆滞、精神萎糜、小便淋漓、面色萎黄、肢体倦怠等证候外;往往同时伴有气滞血瘀的青筋暴露、头痛头胀、舌强语骞、肢麻瘫痪;或痰浊阻络、蒙蔽清窍所致的头重眩晕、恶心呕吐;从而认为脑积水的发生,多是在脾肾气虚的基础上,形成痰浊、水湿、瘀血阻络,使脑腑脉络不通,水液停滞。因此,脑积水是典型的虚实挟杂症候,其实质是本虚标实。所以,治疗上宜标本兼治。即补肾、健脾、益气的同时,加以利水、活血、祛痰、通络、开窍。为此,在专利号为“97118736.3”、名称为“一种治疗脑积水的中药制剂”的发明专利中,本人提出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它是由生黄芪20~50%、三七10~30%、路通10~30%、鱼脑石10~30%和车前子组成药粉,该中药制剂具有益气活血、通络利水、改善大脑微循环、促进脑脊液吸收、抗炎消肿、软化粘连、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保护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且疗效显著、无副作用。但该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1、利尿作用不明显,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影响整药的治疗效果;2、抗惊、镇痛作用不明显。3、只能以治疗脑积水为主,对脑梗塞、脑出血引起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综合症的治疗效果不明显,且疗程长,见效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利尿作用显著,抗惊、镇静、解痉、镇痛作用明显,副作用小,疗效短、见效快,具有益气活血、通络利水、改善大脑微循环、促进脑脊液吸引、抗炎消肿、软化粘连,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保护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可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及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综合症且疗效显著的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中药组合物。
该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中药组合物是由鱼脑石10~30克、生黄芪15~100克、生泽泻5~25克、茯苓10~50克、车前子10~30克、三七10~40克、丹参10~100克、路路通10~30克、石菖蒲10~30克、吴茱萸5~25克和牛膝10~50克组成。
本发明的优点是1、利尿作用显著,采用具有利尿作用的黄芪、三七、车前子、茯苓、生泽泻、鱼脑石、牛膝,特别是具有排钠保钾作用、可防止丢钾造成离子紊乱的石菖蒲,使该中药组合物的利尿作用明显增强,增强了整药的总体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可以直接减少脑脊液、降低脑水肿,更重要的是通过降低颅内压,使蛛网膜下腔和静脉窦之间的压力差增大,促进脑脊液被挤出的快速多量吸收。
2、增加脑循环血流量,选用有强心、扩张血管及冠状动脉作用的黄芪,及可以促进脑部供血、增加脑组织血流灌注的中药丹参、三七、牛膝,可以促进脑部供血,增加脑血流量,进而脑脊液被挤出颅腔,减少脑脊液在颅内的体积。
3、促进脑脊液增小循环的建立,丹参是改善微循环的要药,可使微循环血流加快,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明显增多,促进局部组织微循环的血流灌流及侧支循环的建立,使局部形成众多脑脊液的小循环。
4、抗炎消肿,茯苓、黄芪具有抗病毒、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鱼脑石、生泽泻、牛膝、石菖蒲并有抗炎消肿、减少渗出功能,牛膝还有显著的对炎症病变吸收的作用,茯苓和丹参还可以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5、抗脑缺氧,黄芪抗缺氧,显著对抗脑缺氧,并有促进脑神经细胞恢复的功能。丹参能提高耐缺氧能力,可促进创伤的愈合,三七对脑缺氧灌流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6、抗惊镇静,黄芪、三七、茯苓、丹参具有镇静安神抗惊作用,特别是由于增加了石菖蒲、吴茱萸两味中药,而石菖蒲具有豁痰开窍、醒脑益智作用,镇静、解痉作用明显;吴茱萸具有降逆除湿,引痰下行的作用,吴茱萸与牛膝配伍,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具有活血通经、引血下行作用,同为引经使药。因此,石菖蒲、吴茱萸的加入可加强本中药组合物的镇静、抗惊、解痉和镇痛作用。
综上所述,该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中药组合物诸药配伍后,利尿作用显著且副作用小,抗惊、镇静、解痉、镇痛作用明显,可增加脑循环血流量、促进脑脊液小循环,抗炎消肿、抗氧缺氧,具有益气活血、通络利水、改善大脑微循环、促进脑脊液吸引、抗炎消肿、软化粘连,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保护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并有静、抗惊、解痉、镇痛作用,可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及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综合症且疗效显著、疗程短、见效快,可制成蜜丸、水丸、胶囊、片剂、冲剂、口服液。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鱼脑石10克、生黄芪100克、生泽泻5克、茯苓50克、车前子10克、三七40克、丹参10克、路路通30克、石菖蒲10克、吴茱萸25克和牛膝10克。分别轧为细粉,制得该中药组合物。可直接制成散剂或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或经过筛杀菌,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成人服用每次一丸,每日三次口服;儿童每次半丸,每日三次口服。
实施例2取鱼脑石30克、生黄芪15克、生泽泻25克、茯苓10克、车前子30克、三七10克、丹参100克、路路通10克、石菖蒲30克、吴茱萸5克和牛膝50克,分别轧为细粉,制得该中药组合物。可直接制取散剂或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或经过筛杀菌,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成人服用每次一丸,每日三次口服;儿童每次半丸,每日三次口服。
实施例3取鱼脑石20克、生黄芪52克、生泽泻15克、茯苓30克、车前子20克、三七25克、丹参53克、路路通20克、石菖蒲20克、吴茱萸15克和牛膝30克。分别轧为细粉,制得该中药组合物。可直接制取散剂或装入胶囊中,制成胶囊;或经过筛杀菌,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成人服用每次一丸,每日三次口服;儿童每次半丸,每日三次口服。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是由鱼脑石10~30克、生黄芪15~100克、生泽泻5~25克、茯苓10~50克、车前子10~30克、三七10~40克、丹参10~100克、路路通10~30克、石菖蒲10~30克、吴茱萸5~25克和牛膝10~50克组成。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中药组合物,是由鱼脑石10~30克、生黄芪15~100克、生泽泻5~25克、茯苓10~50克、车前子10~30克、三七10~40克、丹参10~100克、路路通10~30克、石菖蒲10~30克、吴茱萸5~25克和牛膝10~50克组成。优点是利尿作用显著且副作用小,抗惊、镇静、解痉、镇痛作用明显,具有益气活血、通络利水、改善大脑微循环、促进脑脊液吸引、抗炎消肿、软化粘连,解除脑脊液循环障碍、保护和恢复神经细胞功能,可治疗脑积水、脑水肿及各种原因所致的颅内压增高综合症且疗效显著、疗效短、见效快。
文档编号A61P43/00GK1634385SQ20041008274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4日
发明者谢静, 贾文发 申请人:谢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