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 2018 年,出现了一些基于 DNA 信息引人注目的新兴技术,比如智商遗传检测、DNA 刑侦、新药预测,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本文来自《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生物医学领域资深编辑Antonio Regalado在2019年开年之际撰写的题为All the reasons 2018 was a breakout year for DNA data的专题文章,内容略有增删: 2003 年 4 月 15 日,由 6 国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团队宣布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这个耗资 30 亿美元,被誉为生命科学 “登月计划” 的研究项目,为人类揭开自身奥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就,已经成为人类探索自身奥秘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被很多分析家认为是生物技术世纪诞生的标志。 然而谁能想到,仅在十多年之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完成全基因组测序的成本已经从当年的 30 亿美元,逐渐降低到数十万美元,数千美元甚至更低。市场上也出现了众多面向大众的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通过对个体的基因检测,可实现对罹患多种疾病的预测,病对个体的行为特征提供更加深刻的见解。除了大家熟知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遗传疾病筛查等应用之外,个体基因检测还可以锁定个人病变基因,实现提前预防和治疗。 比如在个体基因检测产品中,通过对个体样本 DNA 数据的分析,能够解读出癌症、代谢疾病、精神疾病等的风险,还能够解读出个体的药物适应性、运动天赋、酒量等信息。 随着全世界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个体完成了个人基因组数据的解读和分析,在过去的 2018 年,已经出现了一些基于 DNA 信息更加引人注目的新兴技术,比如智商遗传检测、DNA 刑侦、新药预测,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我们也已经迎来一个由 DNA 数据所带来的革命性时代。 DNA 大数据 经过全世界政府和商业层面的努力,目前已有超过 2500 万人进行了 DNA 检测。而国家基因库以及大型商业公司中这数以百万计的人类基因数据,已经能够提供更多具有吸引人的 DNA 报告。 图 | 商业公司想消费者提供的 DNA 检测试剂盒(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比如,世界上最大最知名的家谱网站公司 Ancestry 提供的 AncestryDNA 基因检测服务,通过基因检测来告诉消费者他们的祖先来自哪里。 人类基因组含有 30 亿个碱基对,近十万个基因。而人类的遗传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相当多的性状异常也就表现为遗传病。致病基因的分离一直是理解遗传性疾病机理的关键,也为疾病诊断和预防带来无穷潜力。 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所以得到全球瞩目,一定程度商是因为它曾对这一意义非凡的目标做出的承诺。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基因组数据,科学家们意识到需要一次性研究尽可能多的人类。 发现和克隆基因的过程,被形象地成为基因狩猎。2018 年,几次基因狩猎首次打破了百万记录。这些基因狩猎包括找寻失眠和教育成功的基因根源。 毫无疑问,一个人的教育程度部分取决于基因。例如,对同卵双胞胎分开的研究表明他们最终教育程度非常相似。然而,直到最近,科学家还没有找到影响人类行为的基因的工具。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2018 年 7 月 23 日,Nature Genetics 发表的一项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关于人类认知的基因研究,揭示出 1000 多个基因与教育程度的关联。这项由 40 个机构研究人员完成的工作,涉及 110 万人的 DNA。通过建立的一个评分系统,可以通过检查一个人的 DNA 粗略地预测某人受教育程度。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者们利用了国家生物样本库,并且从著名的基因检测公司 23andMe 获得了帮助,这家公司的用户也能够参与到研究中来。 智商筛查和定制婴儿 基因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外表,还决定了我们是怎样一个人。现在一些科学家提到,DNA 检测可以让我们做出合理推测——孩子未来会是怎样的智商水平。 这或许也就是从今年开始,人类全基因组预测风险盛行的原因之一。基于 DNA 的多基因评分可以判断一个人得乳腺癌、上大学、甚至长到进 NBA 所需身高的几率。 虽然我们不能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应该使用这一信息吗?但在 2019 年,一些基因检测公司,如 23andMe 和 Color Genomics 或许会推出商业化的基因预测服务。 这正像是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千钧一发》(Gattaca)中一样,一个孩子是从培养皿中孕育而来的世界。目前,体外受精 (In Vitro Fertilization) 中心已经可以做基因检测,以避免后代患上严重疾病的风险。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2017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曾独家报导过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公司 Genomic Prediction。提到他们已经准备好做胚胎试验,来对胚胎未来的教育潜能进行打分。 所以,CRISPR 基因编辑婴儿已经不是什么新奇事了,“定制婴儿”已经有了。 制药公司等待的革命性工具 1977 年 1 月,由著名的弗雷明汉心脏研究领导的五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健康调查,报告了一项关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 “好胆固醇” )的 “惊人” 启示。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越高,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越小。 事实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 50 岁以上人群心脏病风险的唯一可靠预测因素。从那时起,人们认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非常强大,甚至很难想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预防疾病过程中不起基本作用。这使得制药公司花费数十亿美元开发和测试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药物,期望能够预防心脏病发作,挽救生命,并收回投资。 然而,这些药物普遍失败了。正如 2016 年纽约时报的头条所宣称的那样,“胆固醇药物对心脏健康没有影响。” 问题是:为什么? 一种可能性是,尽管有相反的迹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心脏病中没有任何机制作用:简而言之,两者没有因果关系。也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能保护我们免受心脏病发作,它只是一个良好的心脏健康的标志。 果然印证了那句话:相关性不是因果关系。可以说,所有医学和公共卫生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判断哪些相关性是因果关系,哪些不是。 (来源: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
|
来自: Tomsp360lib > 《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