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由时光慢慢雕刻,弹指间怎会建起莫斯科?这座城市从不会轻信眼泪。”这几句歌词是不是有打动向往大城市莫斯科的你们呢?这首《亚历山德拉》正是来自于今天要推荐的一部前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经典影片魅力不减 上世纪80年代,前苏联影坛因为这一部影片的出现而经历了一场地震。这部《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不仅在当年是前苏联的票房冠军,有超过九千万人涌入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而且一举斩获了第53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第3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提名),那么它是如何成为经典的呢? 电影剧照 首先,这部极具观赏性的影片以曲折的人物命运取代了以往的说教,引起了各个年龄层次观众的共鸣,影片的情节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终于70年代,影片把两个时代进行了对比,着力表现中年人的命运,描绘了这一代人的心理状态,有不少动人的地方,尤其是贴近生活的教材,在那个年代显得非常真切。 电影片段 当《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在谈论到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时,他说到:“为了让这个世界向上,为了让人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在困难时刻不悲观失望,而要爱护自己。”在这部电影里,如同导演所说,你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前苏联人形象,他们是时尚的,也是独立自由的。 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 其次,影片中以女主角卡捷琳娜为首的三位性格迥异的女生,因为选择不同有着各自的发展轨迹也是大获成功的一大因素。正是导演将镜头转向三位女性的曲折命运,才引发了各个年龄层次观众的共鸣,特别是女性观众的认可。 电影片段 而这部影片最终打动人们的都是主角对于真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句谚语的引用也是导演表达拍摄目的另外一种方法,他想为观众们展现在新时代中,一个女性独立而坚韧地拥抱生活。其中电影中的女主角卡捷琳娜也依旧是我国国民心中最经典的前苏联电影人物。 电影片段 女主薇拉·阿莲托娃 “生活从四十岁开始”,这虽然是一句简短的台词,但是对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的女主角扮演者薇拉·阿莲托娃来说,她足足等了38年,才有机会说出了这句话。 薇拉·阿莲托娃 出生于演艺世家的薇拉,从小就想和她的父母一样当一名演员,然而薇拉的妈妈却不赞同。薇拉从话剧演员开始积累自己的表演经验。终于在38岁时,因为自己的丈夫导演缅绍夫无法为《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寻找到合适的女主角,她才拍摄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部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电影片段 但是,正是因为这次拍摄,使观众们不仅认识了这个拥有傲人美貌的女演员,也因为薇拉在电影中的精彩演绎,使卡捷琳娜这一形象深入人心,她不仅凭借这个角色获得了布鲁塞尔第八届国际电影节女主角奖,也在影片上映的次年获得了前苏联国家奖金。虽然薇拉的电影人生如同“生活从四十岁开始”般,开始的很晚,但是却精彩纷呈。 电影片段 也正如她在影片中演绎的卡捷琳娜一样,虽然几经坎坷,但是最终,还是和瓦沙组成了幸福的三口之家。收获了莫斯科大都市中迟来的爱情。 而本部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在这个时代中最具代表性,它摆脱了战争的残酷背景,直面当下最真实的情绪和矛盾。导演缅绍夫创作的初衷也是希望人们能够相信自己的力量,像女主角卡捷琳娜一样,坚强的独自行走,有幸在四十岁的时候,明白生活是什么。正是因为在前苏联工业化背景下,关注一个小人物的成长与变迁的人文视角。才赢得了亿万观众的青睐。 电影片段 这部电影在1984年被引进至我国,随后引发了强烈轰动。在34年后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这段悠扬的旋律重温经典《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现场直击 在周六推介版中,推介人阿丘将带我们我们追随着卡捷琳娜的脚步,体验莫斯科生活的疼痛与甜蜜。 在周日影评版中,主持人将继续和演员潘婕、导演颢然、电影学者王田一同揭秘《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经典魅力! (演员 潘婕) “我记得我妈妈那时候去莫斯科,最重要的就是去很多风格的地铁站,去拍照片” (导演 颢然) “苏联人喜欢拍诗意,但是苏联人真正拍人的生活,这部电影恰恰是一个标杆性的真正写人的故事” (电影学者 王田) “我觉得我们女人很相通,因为打动的地方都一样,可能是女性很懂得那种寻找和等待” CCTV6 ——《佳片有约》 推介版 12月8日(周六) 22:29 影评版 12月9日(周日) 14:35 下期预告 《远山的呼唤》 《A Distant Cry from Spring》 【日本/1980】 编导:俞丽雯 张思怡 文字编辑:宋行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