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亡谷”沙漠里活了5万年的鱼,即使生死由天,也拼力的活下来

 苏醒的贝壳 2019-02-13

沙漠气候炎热多变,总是风沙席卷,热浪排天,即使是耐热耐干的仙人掌也没法自由生长。

由于人烟稀少,沙漠里总有各种神秘的传说,不管是楼兰古城还是白日飞雪,在大家眼里,沙漠始终是独特又能牵动人心的存在。

 

在北美海拔最低、最干燥、最热的地区,有一片叫做死亡谷的沙漠谷地。由于地势原因,只有碰到厄尔尼诺现象,这里才能形成有效降水。

虽然这里出现过印第安文明,但现在毫无生气,而且在三百多万年中,死亡谷越来越干旱,夏天温度经常到37℃以上。如今只是一层层覆盖你讲鱼岩盐层的堆积。

 

死亡谷东部有一个叫魔鬼洞的地方,深度约有130米,在50万年前形成。这个难得的天然洞,生存着一种鱼,从5万年前出现到现在,历经各种风出雨打,硬扛着岁月变迁的痛苦,依然在魔鬼洞里艰难的求生。

这种鱼叫沙漠鱼,体型娇小,但每天都在努力的活着。

由于条件限制,魔鬼洞里的难以形成颇具规模的水域,大多都是浅水洼。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沙漠鱼受条件限制,体型只有拇指大小。

根据资料显示,魔鬼洞里水域的温度常年保持在33.3-33.9℃之间,而且特别缺氧,恶劣的环境基本养不活什么生命,只有沙漠鱼,才可以在这种朝不保夕的环境里艰难的寻求生存机会。

 

沙漠鱼是鳉鱼中的一种,部分资料也叫它魔鬼洞鳉,简称魔鳉。

沙漠几乎是寸草不生的死亡地带,而它的出现,也引发了很多人的遐想。有专家认为,沙漠鱼是路过沙漠的鸟留下的。虽然没有可靠考证,但目前也只有这个解释相对合理一点了。

  

生物的进化总让人出乎意料,在环境极度恶劣的魔鬼洞里,沙漠鱼并不是一副病恹恹的样子,即使高度缺氧,它们也活蹦乱跳。

通过对它的研究,人们发现沙漠鱼的发育受环境的影响很大,其优秀的适应性不但完全习惯了沙漠里的生活,而且体型大小控制得很好,自然状态下的大脑以及行动都很灵活。

科学家们把这个现象归咎为表型可塑性(与遗传法相悖,大意是:同一基因型受环境的不同影响而产生的不同表型,是生物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由于魔鬼洞里的水资源也日渐减少,所以大家为了保护沙漠鱼,人工仿制了三个类似的生存环境。新的环境为鱼的生存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沙漠鱼的体型也开始变大,跟原始的沙漠鱼有了一些不同。

如今死亡谷已经成了热门景点,魔鬼洞里的沙漠鱼也渐渐走入大家的视线。虽然他们都远在美洲大陆,但有机会去死亡谷旅游的朋友,倒是可以去看看这种神奇的沙漠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