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nqdeshen 2020-03-10

网上盛传的“沙漠鱼”就是魔鳉(jiāng),生活在美国西部内华达州死亡谷国家公园一个名叫“魔鬼洞”的地下水潭里。2018年6月统计时其也是数量仅存38条,如今魔鳉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00条以上,这一物种正在逐渐远离灭绝。科学家建立了魔鬼洞的复制品,以此对魔鳉进行人工繁育并获得成功。

物种保护主要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式,一般实行的是就地保护。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就地保护:即保护物种的野生环境,比如建立保护区、国家公园地等方式,让物种继续在其原生环境中繁衍生息,扩大种群。

迁地保护:主要针对野外功能性灭绝或原生环境破坏殆尽的物种,这些物种待在野外迟早会灭绝,就把它们收集起来,移入繁育中心、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等地,对其进行人工繁育,保存种群,等到合适时再进行野化放归。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魔鳉全名叫魔鬼洞鳉,是一种死亡谷魔鬼洞里特有的鳉鱼,只有生活在魔鬼洞里的鳉鱼才能叫魔鳉,把它转移到其它地方它就不是魔鳉了。所以魔鳉与魔鬼洞是不可分割的,科学家在人工环境里繁育出魔鳉,再将其放归到魔鬼洞里

魔鳉的概况

美国西部的死亡谷国家公园是地球上最炎热的地区之一,这里曾达到过56.7℃的极端高温。在死亡谷中心地带的一个石灰岩洞穴里,被称为魔鬼洞,里面有一汪水潭。1930年Wales在这个小水潭里发现了一种小鱼,是一种全长2.5厘米左右的鳉鱼。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伊斯梅尔·萨拉姆和迈克尔·米勒领导的研究团队将魔鳉与生活在美国西部的欧文鳉和异鳉进行基因比对,确定魔鳉在5-8万年前就和它们分离了。而且结合地质研究,魔鬼洞约在5-6万年前形成。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魔鬼洞

以此推测,魔鳉原本是一种生活在美国西部沙漠里的普通鳉鱼,后来地质变化,被困在了这个小水潭里,进行了5-6万年的独立演化,适应了这个狭小、高温的小水潭,成为特有的魔鳉。魔鬼洞水潭一端有一处石灰岩平台,大约6米长3米宽,平台上受阳光照射而长满藻类,成为魔鳉的觅食和产卵场所。正是有了这处平台,魔鳉才能在这里生存数万年之久。

魔鳉属于鳉形目-鳉科-鳉属

鳉形目是一大类生活在美洲、非洲、亚欧大陆的小型鱼类,已发现数千种,大者可以长到15厘米,小的不足1厘米,很多种类都可作为观赏鱼。

鳉鱼主要分为一年生鳉鱼和多年生鳉鱼。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沙漠水潭里的一年生鳉鱼

一年生鳉鱼:顾名思义,它们像野草一样,只能存活一年,有些种类在人工环境里可以存活16个月。这些鳉鱼多生活在干旱地区,甚至能在沙漠里生存。沙漠里会形成季节性河流和水域,土里的鳉鱼卵趁机孵化出来,幼鱼快速长大进行交配产卵,水体干涸之后,成鱼全部死亡,鱼卵埋在土里,等着下一次水源来临时又破土而出。它们的鱼卵能够在干燥的土壤里存活8个月,甚至只有在干燥的环境里才能正常发育。

多年生鳉鱼:它们可以存活几年,多分布在西非和美洲的热带雨林里,这里降水丰沛,所以它们不用像一年生鳉鱼那样将鱼卵埋在干燥的土里才能催熟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食蚊鱼

鳉形目鱼类虽然小,但生存力都非常顽强,比如【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的食蚊鱼就属于鳉形目

鳉形目鱼类各自生活在狭小的环境里独自演化,受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形态,生物学上称之为表型可塑性,是指同一基因型受环境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行为和生理特征,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魔鳉原本只是一种普通的鳉鱼,因困在魔鬼洞水潭里,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而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魔鬼洞水潭目前只有约3米宽,20米长,最深处有130米左右,所以魔鳉可能是现存栖息地最狭小的脊椎动物之一。魔鬼洞每年有2个月的时间无法获得足够的阳光,水中的藻类光合作用降低,水体缺少氧气,而且水温长期维持在33.3-33.9℃,这是大多数鱼类能容忍的温度上限。

魔鳉的保护

1930年发现魔鳉时,魔鬼洞里还能看见成百上千条魔鳉,到了60年代,农业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下降,魔鳉的栖息地不断缩小。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左边是雄性,右边是雌性

1967年,它成为濒危物种保护法案(Endangered Species Preservation Act)里的第一批物种。1976年,美最高法院规定要保留魔鬼洞的最低水位,减少地下水的抽取,保护了魔鳉与洞中的其他生物。

90年代,洞里的魔鳉只有500余条,保护人员将魔鬼洞用铁丝围起来,限制游客参观。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研究人员用肉眼观察并统计魔鳉数量

2013年,科学家推测魔鳉的数量只有两位数了,在非繁殖季节只能观察到35条魔鳉。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在魔鬼洞外不到一英里的地方,启用了阿士梅多斯鱼类保护区,建造了一个类似于魔鬼洞的人工环境,相当于迁地保护。各种媒体开始宣传魔鳉,使其名声大噪,以此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求更多的人投入到魔鳉的保护工作之中,但也为其引来了“杀身之祸”。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2016年4月,当地的三名醉汉闯入了死亡谷,开枪破坏了魔鬼洞围栏的门锁,跑到水潭边上大肆破坏,他们在水潭边上乱踩,有一名男子甚至还跳进水里游泳。最后留下了呕吐物、空酒瓶和一潭浑水,甚至还有一条魔鳉尸体。三名男子随后被逮捕,判罚了一年左右的监禁。

当时正值魔鳉的繁殖期,三名男子毁坏了很多鱼卵,让魔鳉艰难的处境雪上加霜。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2018年6月,科学家观察统计时,只发现了38条魔鳉。但此时,魔鳉的人工繁育却不顺利。“仅剩38条魔鳉”的消息发布不久后,科学家们才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是一种龙虱在搞破坏。这种龙虱在魔鬼洞里也有,科学家在复制魔鬼洞环境时将龙虱也投放进去,谁知这些龙虱却大肆繁衍并吞食鱼卵。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龙虱,俗称水鳖

科学家们只好将龙虱清理出去,魔鳉才得以成功孵出幼鱼,再把这些幼鱼放生到魔鬼洞里去壮大野生种群。等到2018年底再次观察时,魔鬼洞里的魔鳉数量增加到了187条,短短几个月就翻了好几倍。

2019年魔鳉还会进行一次繁殖,因此目前为止,魔鬼洞里魔鳉的数量保守估计在200条以上。

结论

魔鳉是死亡谷魔鬼洞里的一种特有鳉鱼,它在魔鬼洞这样的特殊环境中生存了数万年,已经适应了魔鬼洞的环境,转移到其它地方就会不适应,也会丧失它的独特性。

在沙漠洞穴的酷热水潭里生活了数万年的魔鳉,正摆脱困境走向繁荣

“38条魔鳉”已经是2018年6月时的统计数据了,如今以远不止这些,只要能保证魔鬼洞的水位处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外部环境不发生剧烈变化,魔鳉就没有灭绝的危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