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嗝嗝老师》在教育圈火了!这世上最酷的事,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悦来阅好吧 2019-02-13

老师,如果让你带全校最难教的班级,你能胜任吗?如果让你面对最难“对付”的学生,你会怎么教?


刚刚上映的一部印度电影《嗝嗝老师》,话题就与此相关。这部电影豆瓣评分7.5,一些看过的老师感慨:“原来,师生关系从来都不应是单向传授,而是一种良性互动、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结果。”“真戳心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仿佛让人触摸到了教育的温度。“


您若可以在繁忙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来看看这部电影,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电影讲了一个有关教育的故事


电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奈娜·玛图尔的女教师,她身患图雷特综合征。患有此症的人经常会不受控制地抽搐并发出怪声,而在紧张状态下,叫声和抽搐则会更加频繁。


由于先天无法控制自己的发声,我们似乎也很难想象她多年来是如何在学校完成的学业,更无法相信,大学毕业后的奈娜居然励志做一名老师,即便一次次因生理缺陷而遭到拒绝,和父亲也发生过无数次的冲突,她也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



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后,奈娜终于在自己的母校争取到了工作机会,但分配给她的任务却是去教全校成绩最差的F班,而这里也有着一群最难对付的学生。


被学生嘲笑自己的疾病、被学生欺负排斥,被其他老师带着有色眼镜相看,这些,都变成了她的日常。



本以为,她很快就会放弃,却没成想,这令她越挫越勇。


在印度的主流的学校里,学生们不仅按照成绩从A到F划分班级。更残酷的是,处在F班的来自贫民窟家庭的学生,仅仅由于捣蛋、成绩差,就将面临被退学的命运。


在此危难之际,奈娜要借此向不看好她的同事们证明:“只要有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变成一个好孩子。”


于是,影片所建构的双重戏剧冲突也全部交代给观众:


一边是奈娜以一己之力是否能改变F班学生们被退学的命运;


另一边则是她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患有图雷特综合征的人是否也能和正常人一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怀揣着自己的信念,奈娜老师希望能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再谈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开始,奈娜老师的良苦用心不仅受到问题少年们的排斥抗拒,他们甚至还对老师发出的怪声报以嘲笑态度,并屡次戏耍她,但这并未改变奈娜的初心,反倒更坚定了她使用自己教学方式的决心。


渐渐的,戾气满满的学生们,被这个得“怪病”的老师感动了。


因为奈娜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不光没有嫌弃他们,反而变着花样的“拯救”他们。


即使一再被学生质疑和戏弄,她仍不放弃,她依靠自己的力量,深入孩子的内心,带着孩子们放飞纸飞机,告诉他们:


如果你们只顾着自怨自艾,最终的结果只会在泥沼里越陷越深,只有正视自己的恐惧,才能改变现状。




对奈娜老师来说,这群孩子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和善良,并没有被贫穷的出身覆盖,她都看得清清楚楚。


学校不允许这群孩子在学校里上课,她就带着孩子们在海边学习;


孩子们的家长不好意思去学校开家长会,她就自己骑车去贫民窟一个个拜访;


她愿意花着自己的钱,带孩子们吃他们这辈子都没有吃过的美食;


她用自己的一切守护着这群,从小就在穷苦潦倒里长大的孩子......



这群表面叛逆内心脆弱的孩子,在最终被奈娜老师的真心所打动,变成了努力向上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他们的人生,因为遇到了奈娜老师,被成功拯救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


他们的未来,也因为奈娜老师,从暗淡无光变得闪闪发亮。


这些教育启示,值得我们思考


的确,当师生开始建立起信任和友谊的基础后,双方的互动才会更有效。


奈娜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她对孩子们的付出令我们动容。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还收获了哪些教育启示呢?


1、伟大的老师都是带着爱的

F班的学生实际上是自卑的。他们的自卑来自于贫穷、来自于外界的不认可。但老师非常理解这帮学生的心理。即使他们各种恶作剧、各种问题行为,但在奈娜老师看来,都是正常的。所以,奈娜做了很多努力,让学生感受到被认可、被鼓励。让学生们感到温暖、感动。


正是奈娜全身心的为了孩子成长,坚持每个学生都是有智慧的,学生们才有了后面的改变。


伟大的老师一定是无条件爱他们的学生的。什么是老师的爱,就是相信学生、支持学生、鼓励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所以,作为老师,一定要带着爱工作、带着爱育人。那么,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可以成才的。



2、教育首先就是“尊重“

先天性身体缺陷,在正常人看来会认为不正常,而对于缺陷儿童来说却是正常的。因此,奈娜老师可以理解这些来自贫民窟的孩子们。他们一切的问题行为,其实背后的诉求就是博得其他人的关注,甚至接纳。他们试图用他们的方式来获得关注、认同。


在受到老师、其他同学的冷落之后,行为愈演愈烈,甚至出现报复行为。作为他们的老师首先做的是尊重他们。而不是看不起他们、严苛对待他们、用老师的角色要求他们。


她走进他们,和他们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看见自己的优势与学习的结合。比如,有的学生特别擅长算术,有的特别擅长RAP,有的特别幽默等。


有尊重才能有交流,有交流才能有懂得,有懂得才会有恰当的教法。


3、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影片中的9F班学生从没有及格过,在所有师生眼里基本是无可救药。奈娜跟校长说,9F班每个人都是有智慧的,于是立下了4月期限,让每个学生都及格的目标。那么,奈娜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关注学生们的兴趣,通过关注他们兴趣了解他们,走进他们内心,为后面的交流、教学做了铺垫。比如,会说RAP的学生利用奈娜的怪叫声变成了一段说唱,而奈娜没有生气反而跟着他们一起说唱;比如赌博的学生算术速度超快,拿出一副扑克让学生做一次老师给大家上算数课……


其次,变革教学方法。这些问题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没有信心认为能学好。奈娜便根据实际情况,不教条的按既定的教学大纲教学,而是创造性的变革教学方式。比如,把课堂搬到教室外,比如用鸡蛋引出抛物线的概念,比如用篮球运动的方式教物理;比如,用放纸飞机的方式让学生放飞恐惧。奈娜用最简单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枯燥的理论知识,并且寓教于乐,让学生有参与感、产生学习兴趣。


如果每一个孩子都能有正确的引导,那么每一个孩子都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让他们自由去成长。



4、每个老师,都需要有教育使命感

影片中有一段话说:“普通的老师是教书,优秀的老师是教做人,而伟大的老师是让学生明白教育的真谛。


没有爱,没有使命感的老师是无法成为优秀乃至伟大的老师的。教师通过尊重、鼓励、爱,让每个学生能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自己。


带着这样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一直到退休,最后当她走出校门那一刻,曾经的学生过来迎送,奈娜老师脸上的笑容荡漾。那一刻,我想便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了。


5、教师要懂点心理学

奈娜老师老师应该是一个成功的心理学实践者。


说她是成功的实践者,有两点:一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图雷特综合征带来的自卑;二是将心理学的方法运用在教学中,让全校最差班级成为优秀班级。


有人说,所有学生学业上的失败,都是学生心理上的失败。作为老师,我们不能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分数、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多关注他们的兴趣,多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老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


教师塑造学生的灵魂,肩负着人类的未来。从这个角度讲,教育,无疑是最伟大的事业。



这几部印度电影也给教育者带来思考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等一系列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意义的印度电影,在我国上映后,都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其中探讨的教育话题,引发不少老师和家长思考。


01

《摔跤吧!爸爸》


马哈维亚曾经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在放弃了职业生涯后,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马哈维亚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女儿,取名吉塔和巴比塔。让马哈维亚没有想到的是,两个姑娘展现出了杰出的摔跤天赋,让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够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赛场上,为了国家和她们自己赢得荣誉。 


就这样,在马哈维亚的指导下,吉塔和巴比塔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两人进步神速,很快就因为在比赛中连连获胜而成为了当地的名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吉塔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学习,在那里,她将面对更大的诱惑和更多的选择。


02

《起跑线》


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服装店老板拉吉与太太米塔为了让女儿皮娅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而当他们费劲心思终于要将女儿送进名校时,事情却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03

《神秘巨星》


少女伊西亚拥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对唱歌充满了热爱的她做梦都想成为一名歌星。然而,伊西亚生活在一个不自由的家庭之中,母亲娜吉玛常常遭到性格爆裂独断专横的父亲法鲁克的拳脚相向,伊西亚知道,想让父亲支持自己的音乐梦想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某日,母亲卖掉了金项链给伊西亚买了一台电脑,很快,伊西亚便发现,虽然无法再现实里实现梦想,但是网络中存在着更广阔的舞台。伊西亚录制了一段蒙着脸自弹自唱的视屏上传到了优兔网上,没想到收获了异常热烈的反响,著名音乐人夏克提亦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文章转自 | 中国教育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