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金陵晚报记者 王婕妤 大银幕上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出现像《流浪地球》如此具有话题性的电影了。作为被视作是中国第一部科幻片的电影,《流浪地球》至今累计25亿票房,引发了鲜明的两极化评价,而对于电影本身疑问的探讨也愈来愈多。无论力挺也好,质疑也罢,不可否认的是《流浪地球》已经得到了美国好莱坞的关注,并正式在美国上映引发讨论,为中国科幻正式发声。昨天,该片导演郭帆携两位主创来到南京,对于电影自身的争议焦点一一解读揭秘。 疑问一 《流浪地球》下一集说什么? 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类型诞生于1818年,以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为起点。距今200年过去,中国才真正出现了一位世界性的科幻作家。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100多年过去,中国才出现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电影。因此,当《流浪地球》上映之初,几乎所有人都不看好该片,甚至连导演也未对此持有强烈的自信。 “说实话,在最初的时候我对票房并没抱有很大的期待,就是想着可以回本就好。”25亿的票房,可以说是所有主创当初都未曾想过的,郭帆告诉记者,近期接连在国内各大城市路演,但其实早在年前该片上映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创们就带着电影在全国各地做着巡回推荐,“我还记得第一场路演的时候,观众们都没有你们现在的热情,非常冷淡。”即便市场是残酷的,但同样是试金石,当好口碑出炉之后,《流浪地球》被观众二刷甚至是三四刷,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大的黑马。但显然,观众对于最终的结局意犹未尽。 昨天在南京,郭帆终于透露,《流浪地球》 可能将要有续集。 “只要观众喜欢,就继续往下做。”郭帆说,“在网络上,我们也看到网友们脑补得非常好的很多新片段,我们可以广泛征集大家倾向的方向再去创作,都会加进电影之中。” 疑问二 吴京的特别演出有何重要意义? 人类要赶在太阳发生爆炸之前,带着地球逃出太阳系,到达比邻星,成为这颗恒星的行星。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小说内容已经如此疯狂大胆,将幻想化为肉眼可见的现实非常不容易。《流浪地球》能够登上大银幕,背后经历了诸多困难。邀请好莱坞知名导演被拒绝,摄像自己倒贴钱购买摄影装备。刘启这个主角是制片人在横店随手捡的。最后正是这样的执着,让这部影片能取得惊人的票房。 然而在一片褒奖声中,同样也出现了质疑的声音,包括对特别出演的吴京的质疑。对于这个角色,争议最大的是,吴京原本是郭帆找来的客串,客串不仅成了主演,最后还投资了6000万。“新的事物出现都会受到质疑,当时蒸汽火车出来的时候也被质疑根本没有马车跑得快。”对此,郭帆解释,最初《流浪地球》拍摄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吴京站出来帮助了大家。电影拍到一半被撤资,如果不是吴京投资了6000万,电影就要删掉宇宙线了,可想而知,没有这条线,《流浪地球》 恐怕得改名叫“地球”了。“当时吴京说,他也不知道这会不会拍出来是一部烂片,但是他出来帮我们,是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如果没有吴京的这个特别演出,或许观众也看不到如今的这匹黑马。所有人坚持了下来,“我们坚持是希望更多投资人看到中国科幻的可能性,敢于投进来。让更多中国导演尝试拍科幻片,不断完善中国的科幻片。”郭帆说。 疑问三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流浪地球》? 每每提到科幻,大部分观众想到的必然是美国的好莱坞科幻大片。 提及中国的科幻,观众首先不自信的就是特效。然而这一次,《流浪地球》不仅特效惊艳,更在上个周末正式在美国上映,从几百家的排片到如今4300余家影院的排片,让更多美国观众认识到中国科幻,全球最大的电影资料库IMDB更是打出了8分上佳口碑。这一次,《流浪地球》 的特效虽然与好莱坞还存在差距,但确实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不要笑话认真做的五毛特效,正是有这些五毛特效的摸索,才有我们如今的一块特效。”郭帆告诉记者,全片2003个特效镜头,75%是中国自己团队做成的,“我们一点点做出来,蹚出来的路。因为核心技术是商业机密,外面公司不会给你的,只有不断有这类影片才能尝试,才能做得更好,我为自己的团队感到骄傲。” 中国的科幻在郭帆看来,有着与好莱坞科幻明显的内核区别,而这也是美国人喜欢这部中国科幻的原因。郭帆回忆,当初他前往美国找到全球最大、最顶级的视效公司,“本来是希望便宜点给我们做特效,然后聊聊我们干什么。我们讲了项目,对方反应让我们很意外,他们做了300多部电影包括星战,反而对故事很兴奋。“在欧美科幻片中,地球面临灭顶之灾,大多都会制造大型宇宙飞船,率领人类逃离地球。而《流浪地球》中,人们则选择直接为地球安装发动机,推离整个地球离开太阳系。这与我们的文化有关系,我们是内陆性文明农耕文明,几千年靠着土地生活,对土地有深厚情感,而他们的初始文明是岛屿文明海洋文明,当岛屿资源不够就会选择下一个,不停寻找新的家园。这种带有中国人‘故土’和家概念的科幻片,让他们觉得非常新鲜,这就是我们文化的内核,基于我们对土地和家园的眷恋和热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