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资本迷雾,让投资回归常识 2018年的第一场发审会,比以往来得更猛烈一些。扣非净利连续3年都不满3000万的泰霖生物过会了,可是,营收超过80亿、净利超过1亿的,反倒被无情拍死了。 年营收83亿被否决,这是啥概念? 这个数字,是证监会最近5年来,所有否决案例中,收入体量最大的一个,没有之一。它的否决,让不少人一脸懵逼。 我们往前倒推几年,一直倒数到2011年,连锁超市京客隆IPO被否决,营收118亿。从那之后直到现在,又出现一个大体量营收被否决。 这家公司的老总,心里一定相当郁闷,老子是新加坡上市公司的分拆公司,一年营收高达80亿,而且联想、华为、小米、HTC这些牛逼的企业,都是老子的大客户,凭啥我就不了市? 如果你持续跟踪优塾的报告,也许你看到这里会觉得诧异: 之前的几个大体量案例,不是都在其他方面有特殊优待吗? 六个核桃营收89亿,第三方回款85%,过会; 中铝国际营收247亿,连续6年现金流为负,过会; 德邦物流营收170亿,报告期安全事故死亡20多人,也过会。 为啥同样都是大体量,这帮奇葩案例能顺利过会,而偏偏老子不能?! 直接看数据: 2014年-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94亿、81.57亿、83.45亿、34.84亿,扣非归母净利润0.03亿、1.19亿、1.26亿、0.14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2亿、4.74亿、-0.07亿、-5.34亿。 它,叫龙旗科技,为新加坡上市公司分拆A股上市,小米的雷军,也是它的股东。 开年第一家被否的企业,营收就高达80亿、净利1亿,这背后,无疑也代表着本届监管层对IPO审核的思路: 无论你体量多大,只要业绩有水分,就是死路一条。另外,只要业绩真实性没有问题,那么其他方面,能够适当宽松。 本案,龙旗科技身上,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比如: 1)通过改变业务模式,大幅拉高收入; 2)对关联方小米的销售逐年增多; 3)境外红筹架构的设立与拆除,对IPO审核的重大影响; 本案,作为2018年第一个被否案例,值得大家细细思量。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本案提到的“营业收入、关联销售”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各种财务套路,优塾投研团队在财务魔术、财务炼金术中,都有系统梳理,建议大家仔细研读,避免被收割。 优塾原创,转载请后台回复“白名单” — 1 — 收入飙升的秘方 奇葩商业模式 ▼ 龙旗科技,成立于2004年,实控人为杜军红,业务是设计、生产手机和平板电脑。2015年,小米也入股,成为龙旗科技股东。 ▼ 本案,最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业务模式,它采用三种不同的业务模式,分别是普通模式、客供料模式和B/S模式,我们细细来看。 1)普通模式:龙旗科技负责手机生产的全部环节,最终将整机卖给客户; 2)客供料模式:客户提供原材料,龙旗科技负责将其制造成手机后卖给客户,获取加工费 3)B/S模式:龙旗科技从客户那里购买材料,再进行加工生产,将整机卖给客户,获取整机售价费。 这三种模式中,需要重点关注第二第三种。 客供料模式下,龙旗科技做的是代加工生意,客户把原材料给它,它加工完了运回去,收加工费。 B/S模式下,客户把原材料卖给它,它加工完了运回去,收这批货的钱。 注意,这两种模式下,货还是那些货,活也还是那些活,但龙旗科技收的钱,就不一样了。 作为资深吃瓜群众,我们举个例子,辅助大家感受: 优塾吃瓜店对外提供西瓜榨汁服务,客户把瓜运来,榨完汁运回去,加工一个瓜收2块钱。 但年底,优塾吃瓜店决定转换一种商业模式,找客户先把瓜花10块钱买来,然后榨完之再卖果汁给它,这样,一个瓜能收12块钱。 这样一来,入库出库都是同样的东西,做的也是同样的榨汁生意,利润也还是2块钱,但优塾吃瓜店的收入,暴涨了。 回到本案,2015年起,龙旗科技与大客户联想的业务,开始从客供料模式转换为B/S模式,效果立竿见影。 先看第一组数据: 2014年-2017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8.94亿、81.57亿、83.45亿、34.84亿,扣非归母净利润0.03亿、1.19亿、1.26亿、0.14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1.52亿、4.74亿、-0.07亿、-5.34亿。 2015年,龙旗科技的营收、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飙升。 再看第二组数据: 2014年-2017年上半年,智能手机销量1762万、1556万、1152万台、486万台,平板电脑139万、142万、273万、126万。 注意,手机的销量不断下滑,但是单价在2015年陡然提升。 2014年-2017上半年,平板的单价为387.1元、637.07元、697.03元、532.57元;手机的单价363.53元、625.69元、701.68元、446.99元。 把单价和销量这两组数据放一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B/S模式的厉害之处,出货量少了,收入却高了。 所以,从投资机构角度,今后做项目时候碰到这种突然改变业务模式,大客户与供应商重叠的情况,一定要好好想想,这个变动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 — 2 — 对关联方小米销售逐年增多 IPO审核重灾区 ▼ 看完了与大客户联想之间的那点事儿,咱们再看它和另一个大客户、关联方小米的情况。 小米,是龙旗科技的股东。2015年小米系入股龙旗科技,持股比例达到20%。 2014年-2017年上半年,龙旗科技出售给小米的商品合计为6532万、2.55亿、2.94亿、4.25亿,占营收比例为0.95%、3.13%、3.52%、12.2%。 注意,小米系入股后,同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陡然上升。2017年上半年,小米已经成为龙旗科技的第二大客户,销售额占当期营收12.2%。 这样的情况,被监管层在审核中指出: ▼ 请输入标题 bcd 报告期内,小米公司成为发行人关联方后与发行人的关联交易逐年增长,其中技术服务收入中的提成和技术开发测试收入毛利率较高。请发行人代表说明:(1)前述交易的必要性,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形,是否符合小米公司出具的“本公司及本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将尽量避免、减少与股份公司之间产生不必要的交易事项”的承诺;(2)发行人为小米公司按产品出货量提成收费是否符合行业惯例,发行人上述业务在小米公司同类业务中所占比重,发行人与小米公司约定的协议有效期限,是否可持续。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方法、过程,并发表明确核查意见。 请输入标题 bcd 关联交易,在IPO审核中很常见,可分为关联方采购、关联方销售、关联方资金拆借、关联方担保融资、关联方股权转让、隐瞒关联方等情况。 透过本案龙旗科技,我们从IPO审核角度,来看其中的关联方销售问题。 优塾投研团队截取自新一届发审委去年10月履职以来,审核的95家拟IPO企业案例,其中,被问及关联销售的共9家,其中被否的4家,过会的5家,否决率44.44%。 数据自己会说话: 1)一旦关联销售占营收的比例逐年升高,被否概率飙升; 2)一旦关联方成为第一大客户,否决概率飙升。 3)一旦隐瞒披露关联方销售,必否。 4)目前过会的案例中,报告期最后一年,关联方销售占营收比例最高的是28.02%。 先看被否的4个案例: 山西壶化—— 2014年-2016年,与参股公司发生关联销售,金额占比营收比例7.71%、6.32%、6.42%,8.57%,且在2017年该关联方成为第一大客户,2017年10月17日被否。 钜泉光电—— 对控股子公司报告期最后一年成为第一大客户,但却不认定为关联销售,2017年11月3日被否。 联德精密—— 第一大客户和第一大供应商重叠,2014年-2017年上半年,关联方销售占营业收入23.24%、27.31%、25.74%、33.71%,被质疑商业合理性,2017年11月28日被否。 龙旗科技—— 2014年-2016年,关联销售金额占比营收0.95%、3.11%、3.52%,2018年1月3日被否。 再看过会的9个案例: 奥士康—— 被质疑向关联销售价格偏高合理性,未披露销售收入占比明细,2017年10月24日过会。 金奥博—— 2014年-2016年,关联销售占比营业收入8.38%、2.90%、4.92%,2017年10月24日过会。 光弘科技—— 2014年-2016年,关联销售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8.38%、17.25%、28.02%,被问及占比波动原因和可持续性,2017年11月8日过会。 通信广播—— 2014年-2016年,关联销售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5%、4.95%、0.05%,2017年12月26日过会。 回到本案,和小米的关联销售金额占营收比例0.95%、3.11%、3.52%、12.2%,虽然不高,但逐年上升,并且上升幅度很大。到2017年上半年,小米已是它第二大客户。 — 3 — 存在红筹架构 还想A股上市 证监会否决案例劝你早点拆 ▼ 本案龙旗科技,为新加坡上市公司龙旗控股分拆A股上市。 它的主体于2004年8月搭建红筹架构,2005年通过龙旗控股于新加坡上市。2014年6月,龙旗控股决定剥离手机、平板业务境内上市。 2015年,它先设立境外主体先骏国际(位于国际避税区),从龙旗控股中参与手机业务的子公司买出。 ▼ 随后,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将马来西亚龙旗、香港龙旗、国龙信息、惠州龙旗一起装入龙旗有限。 ▼ 随后,2015年3月,它拆除了红筹架构。 ▼ 虽然拆了红筹,但上会还是被拍死了,我们从IPO审核角度,来看,新一届监管层对于红筹架构的审核尺度。 自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10月17日上任以来,共审核了7家存在或曾经存在红筹架构、股东设在国际避税区的企业,其中仅有1家过会,6家被否,否决率85.71%。 唯一过会的这家企业为伊戈尔电气,早在2010年,就拆除了红筹架构。 数据自己会说话: 1)存在红筹架构或者股东设在国际避税区的企业,目前,没有过会案例。连中国女首富杨惠妍的“碧桂园物业”,也乖乖撤材料了。 2)曾经存在红筹架构,但已经拆除的企业,除了在2010年就拆除的伊戈尔电气,其他全部被否。 直接看数据,被否的6家: 稳健医疗—— 存在红筹架构,2017年10月31日被否。 联德精密—— 控股股东设在国际避税区,2017年11月28日被否。 博拉网络—— 2006年搭建红筹架构,2013年拆除,2017年11月29日被否。 三达膜—— 2003年搭建红筹架构,2011年拆除,2017年12月26日被否。 重庆百亚—— 股东设在国际避税区,并没有彻底拆除,2017年12月27日被否。 龙旗科技—— 2004年搭建红筹架构,2015年拆除,2018年1月3日被否。 再来看过会的1家: 伊戈尔电气—— 2004年搭建红筹架构,2010年拆除,2017年11月10日通过。 回到本案,在报告期内的2015年才拆除红筹架构,就看这一条,否决都没有悬念。因此,拟IPO企业,千万不要忽略外汇、税务问题的严重性。处理不好,分分钟被弄死。 — 4 — 除了这个案例,你还需要学习 中国资本市场进程中 典型的财务魔术 ▼ 案例已经看完,但我们的研究还在继续。 作为IPO领域独立投研机构,优塾投研团队认为,公司研究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行业研判能力,是每位金融人都需要终生研究的技艺。无论你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只有掌握这几大技能,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安身立命。 我们站在投资机构角度,像医生一样,解剖IPO、并购的每项细节,将要点系统梳理,形成系统的研究框架。 我们是一群研究控,专注于深度的公司研究。 这四套攻略,浓缩了我们的研究精华,是优塾私密社群群友人手一套的指南。 每日精进,必有收获 |
|
来自: 李廷rw768l9mqz > 《并购优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