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不仰高门鼻息的郑板桥

 溱湖之恋 2019-02-13

本文参加了【走进历史,妙谈名人】有奖征文活动

郑板桥勤政为民、刚正不阿、执法公正,而且清正廉洁,更重要的是他是从自己做起,处处以身作则。就拿清朝的官员退位退职退休后是不安排住房这件事说吧,郑板桥在潍县知县任上,其弟弟告诉他,家中的房屋破旧了,要改建一下。本属正常,但郑板桥却担心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劝告其弟暂不改建。

    郑板桥为官,不光自己清清白白,还特别痛恨别的官员贪污腐败,为官不正。每遇贪官污吏敲诈勒索,他便毫不客气地予以“回敬”,并引以为戒。

    某钦差大臣到山东视察工作,已在各地捞了不少好处。到潍县,虽知郑板桥为官清廉,但仍不知足,百般暗示,欲从郑板桥这里捞“外快”。郑板桥心领神会,待钦差要离开潍县时,差人送一大礼盒给了钦差。钦差见礼盒很沉,料定不少白银。送礼人走后,兴高采烈地打开礼盒一看,立即傻了眼!原来,礼盒里装的不是银子,而是潍县特产大萝卜!还附一首诗:“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送钦差,能驱魔道兼顺气。”钦差看了又气又恨,立即想报复郑板桥,但又苦于一时抓不到把柄,只得哑巴吃黄连,把一腔怒气憋在心里,灰溜溜地返回京都。

    郑板桥为官则关心民疾,抚民救灾,抑富济贫;持家则安于清贫,不事聚财;做人则不仰高门鼻息,不为斗米折腰。他的廉洁自律虽然受到统治阶级内部的嫉恨、排斥、打击,受到高官贵胄、富绅巨贾之嫉恨,使他最终丢官,但他却深得民心,得到众多百姓的爱戴和颂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