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话“潍县萝卜”

 我心……飞翔 2020-12-16

萝卜传统认知中是一种蔬菜,但是在潍坊、天津等地区,一些特殊品种的萝卜却被当作水果食用,另外地人称奇。针对潍坊萝卜更是有古谚语: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比不上潍县的萝卜皮。而“东北人参莱阳梨,不及潍县萝卜皮。今日厚礼奉钦差,能去魔道兼顺气。”这是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任潍坊知县时写下的著名诗篇。

15年前来到潍坊工作,租住在房东家里,看到房东每逢喝茶时大都要切上一盘青萝卜就茶,感觉非常新奇,这个潍坊萝卜观感上跟自己过去常见的圆圆的红色水萝卜非常不同,外形纤细修长,通体翠绿,内瓤青绿,俗称“高脚青”,老潍县人吃萝卜常规的蔬菜熟吃方式跟别处大同小异,其最经典独特的是就着茶生吃,并且一定要切成独特的“青萝卜花”,切萝卜花的技巧如下:将萝卜洗净擦干,有时底下垫一毛巾,防止萝卜滑动。左手握住萝卜腰,右手持刀,稳住刀尖,从萝卜头部下刀,自头部一直划到白色的根处,力道要求适中,不偏不斜。利刃划过之处,清脆崩裂,溅起些许绿色的萝卜汁儿,一般是连切五、六刀。随后,右手攥住萝卜根部,左手松开萝卜,或把萝卜左右晃动几下,圆柱状的萝卜顿时裂成花瓣状。一根根细长的萝卜条,自上而下,弯曲伸张,宛如一朵翠绿色的喇叭花,这就是著名的“青萝卜花”。吃时用手一条条掰着吃。

趣话“潍县萝卜”

潍坊萝卜肉质紧密、翠绿、脆、甜、多汁、辣味比普通萝卜要弱很多,所以又称水果萝卜。尤其清脆多汁,亲眼见过潍坊青萝卜掉到地上碎成几块的情况,不过外乡人第一次吃不太建议就着茶水,肠胃功能弱的一开始有可能会不太适应,时间久了习以为常,那自然会很惬意。也就能体会“吃萝卜喝热茶,气的大夫满地爬”的美妙了。

潍坊萝卜栽培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至于潍坊萝卜为啥如此独特,有民间传说传说:大概在明末清初,官桥村里有个叫“萝卜憨”的农民,一年春天,他带着一家老小和三个儿子,逃难来到这里定居。初来乍到,衣食无着,一家人就在瀑沙河的河滩上搭了个窝棚,靠采集河滩上野菜度日。偶然发现一种被饥民称为“野萝卜”的野菜,长得特别茂盛,剁碎做成野菜团子熬成粥,十分顺口。到了老秋后下了霜,其它野草野菜都枯了,“野萝卜”依然生机盎然。“萝卜憨”就把它们采集了埋藏起来作为储备粮。后来“萝卜憨”一家就靠在瀑沙河的河滩上开荒种地,年复一年,逐步培育成功了“高脚青”萝卜。

传说无法考证真伪,但是老潍县人提到潍坊萝卜总爱说一句:“就是那一小块地种的萝卜最中吃。”听多了不免好奇,“那一小块地”如此神秘,究竟在哪里?潍坊萝卜之传统名谓“潍县萝卜”,老潍县是现在潍坊市潍城区和奎文区的一部分。据说,潍县萝卜种子拿到外地种植,味道就变了。究其原因,水土异也。老潍县知情的老人说到“那一小块地”,谓之:“北宫后、北宫前,郭家庄子、刘家园。”即北宫的北、南方向;郭家庄在北宫东,刘家园在北宫西。也就是说,围绕北宫一带的土地出产的萝卜,是上乘精品,北宫原址,在现今的潍坊第一职业中专一带。 大抵这就是那一小块地的神秘所在了。

如果用现代科学理论解释,大约一方面是萝卜本身品种比较独特,另一方面就是水土比较适宜潍县萝卜的生长。潍坊地处胶东半岛与山东内陆的中间位置,北临渤海湾,具有四季分明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差较大、光照充足、降雨量适中的气候条件,有利于潍县萝卜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潍县萝卜主要产地白浪河及虞河两岸,地处平原,土壤多为轻粘壤土,保肥保水性好,有机质、磷、钾等元素含量较高,土壤钾含量达150ppm左右。地下水丰富,微碱性,保水保肥能力强。据科学研究证明,钾对于萝卜品质的形成和提高具有特殊作用。正是这样特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基础,孕育了优质的潍县萝卜。

趣话“潍县萝卜”

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说:“萝卜乃蔬中最有益者”,生食有开胃健脾、清热解毒、理气降浊等功效。如饭后腹胀,生食能及时呼气,顿感舒适;如滞食不消,可将萝卜切片与山楂服用;冬季感冒,可边吃萝卜边喝热茶,疗效甚佳。《医疗本草》介绍“潍县萝卜”,说它有“利五脏、消痰止咳、治肺吐血、温中顺气”等功效。而现代科学证明,“潍县萝卜”每百克含糖3.5克、淀粉酶280单位、大量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盐类,萝卜中的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体内废物的排出。萝卜还含有能诱导人体自身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最新研究表明,潍县萝卜中含有木质素,能使人体的巨噬细胞活力提高2~3倍,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所含萝卜硫素是迄今为止蔬菜中发现的最强的抗癌成分,比其他异硫氰酸盐活性强1.3—1.5倍,萝卜硫素是目前公认的防癌抗癌效果最好的天然产物之一;它还含有一种能分解亚硝酸铵的酶,可减少亚硝酸盐的致癌作用,对防癌、抗癌有重要意义;此外,生食萝卜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因而“潍县萝卜”成为了潍坊人民的骄傲。所以如果潍坊朋友送您潍县萝卜,这绝对是好东西,您可不要觉得不理解或者嗤之以鼻吆!

按照一般套路,凡是好物自然少不了与名人的交集,据传说,清代著名历史文化名人郑板桥、袁桐均与潍县萝卜发生了有意思的轶事。郑板桥在乾隆年间任山东潍县县令,为官清正,不受贿,也不送礼行贿,“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有一年,朝廷派了一个钦差到山东巡查,这位钦差姓娄,因贪婪成性人送外号“搂两把子”。他知道郑板桥为官清廉,想搂他的银子可不容易。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鬼点子,他令随从抬来个大食盒,用大红纸封了一百两银子,让给郑板桥送去。他想,上级给你送礼是瞧得起你,你不敢不收,如果收了,按当时的习惯是上级给下级送一必须还十,这最少得还回一千两银子,净得九百两,心里美滋滋。郑板桥一见食盒就明白了,这叫欲取之必先予之,不收是不行的。郑板桥收下这一百两银子,等送银子的人走后,立即唤来众衙役,对他们说:“你们跟着我这个无能县令够苦的啦,现已到年关,你们大家把钦差大人送的一百两银子,给我留下一两,买回一麻袋萝卜来,下余九十九两你们均分了吧。”衙役们看大老爷要大祸临头了,再三推辞,但郑板桥说不必担心,我自有办法。

趣话“潍县萝卜”

没过几天,“搂两耙子”来到潍县,郑板桥前去拜见他,他对郑板桥“为官清廉”哪,“体恤民苦”哇,“才高八斗”,恭维了一大套,还说“回朝奏明圣上,日后定当高升”。这位钦差要离开潍县时,郑板桥便命四个衙役将一个大食盒用红缎子扎好,给钦差大人送去了。钦差一见沉甸甸的大食盒,喜不自禁,打开一开差点气晕了过去,原来食盒里装的不是银子而是大萝卜,上面有信笺一张,写着四句诗:

东北人参凤阳梨,

难及潍县萝卜皮。

今日厚礼送钦差,

能驱魔道兼顺气。

“搂两耙子”差点气炸了肺,命人去查潍县帐目,企图鸡蛋里找骨头,但是一连查了十天,毫无破绽。这位搂钦差无计可施,只好咬咬牙,“以后再跟他算帐。”从这以后,潍县还真省事了,很少有人来这里找外块。这位搂钦差回京后,念念不忘白送的一百两银子,作自嘲诗一首:

潍县挺富都想啃,

我也想啃赔了本,

银子送去一百两,

换回萝卜两大捆。

不知怎的,这两首诗让翰林院大学士知道了,认为是戒官的好材料,便把诗编入《戒官册》了。

另一位文化名人袁桐在清光绪年间当了潍县县令,一日带随从孙跃臣、邵松二人外出巡查,路过一片萝卜地,明知故问:“这是什么?”因年纪轻,随从人员就想戏弄于他,邵松跨下田埂,走进哇地拔了一个标致的萝卜,摘去缨子,撩衣衫抹去泥土,递给袁桐说:“请大人品尝”。“模样是不错,不知味道如何?”袁桐接过青头白腚大萝卜,问:“这玩艺哪一截最好吃?”邵松眼珠一转,瞥了老搭档一眼,对袁桐说:“大人,这玩艺就象甜瓜脆瓜一样,它的头最好吃。”“你说呢?”袁桐掂量着手中的萝卜,问孙跃臣。“依我说腚比头好吃,你看,这萝卜腚又白又胖,清脆可口,其甜无比。”孙跃臣对邵松递来戏耍小县令的示意,自然心领神会。“既然如此,头给你,腚你吃。连日来,你俩出了不少力,也算是我对你们的幅赏。”袁桐叫孙跃臣抽出腰刀将萝卜一切3截,将头和腚分别给了邵松和孙跃臣,自己留下了中间一截腰。俩人接过萝卜,哭笑不得。谁人不知萝卜最好吃的地方是中腰。他俩原以为娃娃官好哄,想趁机捉弄他一下,没想却让顽童给戏耍了。袁桐有意把萝卜咬得嘎吱嘎吱地响,他嚼着萝卜,挖苦邵松、孙跃臣说:“你们枉为潍县人,连当地的萝卜都不会吃,岂不是白活了,我告诉你们吧,潍县萝卜头辣脘躁,吃萝卜吃腰。”小伙伴们要记着,萝卜要吃腰吆,哈哈!

趣话“潍县萝卜”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潍县萝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自2006年9月4日起对潍县萝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