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刚刚吃过饭的人,尤其是老人就开始犯困,甚至在饭桌上打起盹来。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得病了?针对很多人的疑问,近日健康周刊记者采访了解放军第187医院老干科主任兼主任医师刘志勇。
饭后犯困解释之一:
(脑动脉硬化者这一点尤为明显)
“单纯的饭后犯困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光老年人,一些年轻人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因为吃饭以后,肠胃立即活跃起来,开始它们紧张的工作——加快蠕动的同时分泌消化液去消化食物,而这些活动就像机械运作需要消耗电一样,需要消耗人体大量的血液作为动能。所以,饭后人体全身的血液大部分集中向肠胃靠拢,导致大脑此时处于亚健康供血不足的状态,也就是说氧气不够,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自然会出现犯困的现象。”刘志勇表示。
但是,有些老人不仅饭后犯困,平常也犯困并伴有乏力、症状,如看着电视就睡着,常常是认知障碍症的早期表现。专家表示,遇到这种情况就要注意了,因为这很可能是血压升高,身体发生了病变,如不予以重视,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危及生命。
刘志勇表示,无其他疾病只是单纯的饭后犯困,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让老人睡一会,但时间不要太长,也不要刚一吃完就睡,以缓解大脑供血不足症状,并注意监测血糖变化。但是,如果长期出现犯困乏力的情况,就一定要排查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如慢性肾炎、甲状腺机能减退等。
饭后犯困解释之二:
(歺后一过性血糖升高,糖耐量降低者尤为明显)
1.饭后犯困是正常情况,因为血液在参与消化,大脑因有点缺血就会产生犯困的现象,这和洗完头会犯困的原因是一样的。
2.饱餐之后血糖水平偏高,能够让保持我们清醒警觉的脑细胞受到抑制。一组名为orexin神经元的脑细胞,这些神经元位于下丘脑,制造一种称作orexin的蛋白质,它们对维持人正常的清醒状态是很必要的。这些神经元在晚上比较不活跃,当它们受到抑制时就会导致嗜睡,使人无法保持清醒。研究人员已经证明葡萄糖能影响orexin神经元,所以饱餐之后血糖水平偏高,影响了大脑中相应的神经元,使人容易嗜睡。
一是预防饭后一过性血糖快速升高。
预防吃饭后一过性血糖快速升高,二氧化碳浓度猛然增加
不能一次性的吃得过饱、摄入过多的简单碳水化合物(包括精细白面),不能进稀食(稀饭或稀面),当中适宜
夹杂着一个鸡蛋,有助延缓胃消化排空时间,经饿,且可减少碳水化合物食量,让血糖缓缓而平稳的释放。多食复杂性的碳水化合物食品,如大麦、燕麦、藜麦、小麦、糙米等全谷食物及各种蔬菜和水果。
一定要想方设法,考虑吃什么食品,改变花样,以便延缓、延长食物在胃内消化的时间,保证血糖能够平稳上升,而不至于一下子猛升。
二是适当增加肌肉锻炼。
肌肉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同时也有延缓衰老、延长寿命的作用。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也会减少,特别是老年人肌肉的减少会导致基础代谢功能降低、关节负担加重,使人易患胃肠、关节疾病,同时也可能累及心脏功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更应高度重视肌肉锻炼
专家建议,老年人平时可以做一些强度小、简单、易学易做的动作。如利用凳子,进行站坐交替式运动来锻炼腰部肌肉;抓住结实稳当的桌子横梁进行下蹲运动来锻炼腿部肌肉;平躺后弯曲双腿,缓慢抬起上半身,来锻炼腹部肌肉。需要注意的是,动作要缓慢,适可而止。一些身体体质好的老人,也可做一些强度较大的运动,如游泳、举重等,以促进肌肉生长,加强肌肉强度。
人到老年后,对于一些外来事物已经没有热情、没有反应、没有激情了,整天抱着几个摄生调性保健的帖子,四处发来转去的,这本身就提示自己已经是开始发生衰老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