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A股市场,是一个门槛非常低的市场,同时也是门槛非常高的市场。它的低体现在资金上,手握百元资金即可杀入其中,感受股票杀跌时血雨腥风的快感;它的高则体现在盈利上,1赚2平7亏是个铁律。
上图是不是有点让人 希望通过这次课程,学习如何搞懂一个公司,而且是快速的搞懂,让我们成为前10%的玩家。说明一下,了解不等于搞懂,这年头,要了解一个公司是比较容易的,炒股软件按下F10,十窍就能打通九窍。 接下来会介绍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自上而下的寻找合适的公司。所谓自上而下,就是先从宏观面入手,快速的了解行业特性,然后决定拥抱它还是放弃它,思考模式是先行业,后公司。选择比努力重要,有人说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行业,这话要辩证看待,比如电力行业,社会发电量是持续上升的,但具体到细分行业就差别大了。未来核能和太阳能是主角,火电肯定是收到挤压的,水电可以忽略,因为全中国能建大坝的地方很少很少。如果你死磕火电,哪怕是做到经营部部长级别,对火电经营状况了然于胸,也不可能长期赚到钱。再强调一次:选择比努力重要! 一个公司的发展是持续变化的,有点像活火山,熔岩在火山口噗噗噗不停的冒泡,我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喷发,持续的保持开放的心态去跟踪就好。 宏观面讲起来有点唬人,我们用不着像任泽平等牛人研究的那么透彻,毕竟,不能拿自己的爱好去比别人吃饭的手艺嘛,我们只需关注两个层面即可,一是趋势,而是周期。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条带箭头的波浪线。 第二层面是周期,就是宏观经济环境,社会的经济发展会有起伏,和平年代呈螺旋式上升,如上图是波峰和波谷。 每个行业的公司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不一样,比如大家不会因为经济好而多吃两斤肉,经济不好而少吃一碗饭。判断公司对宏观经济敏感度有两招: 如果公司的产品是原材料或者工业品,且产品价格在历史上存在周期性的大幅波动,那么它是敏感的。 如果公司的产品是消费品,则必需品是不敏感的,如菜米油盐。如果是非必需品,则可能相对敏感,比如漂亮的衣服,轻奢品。 这讲讲了如何判断宏观面,选择比努力重要,选股优先选择符合政策方向的行业。 |
|
来自: air1605 > 《公众号:初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