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时代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下)

 冬竹456 2019-02-14

  • 信息时代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


作者:赵逸凡 张毅 刘宝鑫 戴能 朱梦云 彭文辉 陈维 于学靖 徐亚伟文章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7)


【接上文】

二、可穿戴设备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1861年,一位法国医生将一个薄笔记本卷成圆筒,以听清患者心脏跳动的声音,这一举动催生了听诊器,使得临床医学迈出一大步。2016年,医生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通过一部智能可穿戴设备反馈的信息查看地球另一端某个患者的心电图,这就是正在发生的医疗技术革命,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移动医疗技术将改变传统的心血管疾病诊治方式,使得一些心血管急症如心肌梗死的救治更加及时高效。

在早期心脏病监测中,1次心电图有时难以捕捉到有效的诊断依据。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24 h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然而传统的动态心电图检测缺少数据传输功能与后台分析系统,缺乏及时性且使用不便,只能监测24 h。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涌现出了一批可以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及其相关疾病的可穿戴设备,比如美国的Cardionet心电智能检测系统。它在动态心电图技术基础上,增加了无线通信模块和后台数据分析系统,增加了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检测效果持久性,并能够完成危险预警的功能。

CardioNet的检测效果,得到了医学界的肯定,在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2007年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通过对17个医疗中心300例患者的随机临床试验,发现CardioNet的检测效果是循环事件监控器(loop event monitors,一种医学中常用的心律不齐检测方法)检测率的3倍。医生根据CardioNet诊断系统的结论,改变了67%的患者治疗策略

除CardioNet外,美国AliveCor公司生产的AliveECG已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认证,该设备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监测自身心电图,并将心电图数据直接传输给医生。这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疾病的诊断时间,被认为是极具潜力的移动医疗技术。

为适应全球化的移动医疗浪潮,加上近年来中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支持,许多本土企业也在可穿戴设备的医疗应用方面进行了探索。优加利和迈瑞等公司也先后推出了类似的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但与国外产品相似,在材料和抗干扰性能方面离大规模临床应用还有很大的差距。

此外,移动监测固然重要,但还需要对这些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快速预警,早期干预。然而目前大多公司的心电图预警仍采用人工分析为主的方式进行,存在效率低、误诊率高、人工成本高等弊端,不适合进行大规模临床应用,特别是在那些真正需要该系统的偏远地区或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医院,往往更加不具备使用这些设备的硬性条件。

三、在急性心肌梗死信息化救治中的实践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在2000年开展了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进入信息时代后,逐步开始与不同的心电公司共同研发了适合不同人群的心电监测设备,包括针对低危患者设计的瞬时监测单导心电图仪,针对中危患者设计的长程12导心电监测仪,以及针对高危患者设计的长期可穿戴的12导心电监测设备'护心甲'。在设备研发的基础上,我们逐渐意识到,随着服务患者数量的增多和监测时间的延长,海量的传入数据为人工分析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套可以自行诊断心肌梗死的心电预警软件呼之欲出。我们在27万份心电资料中选取了数千份优质数据,和美国GE公司的人工智能团队合作,拟通过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实现心电设备的心肌梗死自动预警功能。

同时,我们还在上海市三年行动计划的连续资助下,与移动医疗公司合作建立了上海区域的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网络(覆盖上海近郊的6个区县),通过自主研发的移动PACS系统将患者的病历资料、生化检测结果、心电图、心脏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资料通过互联网云技术实现区域内的互通互联,在手术指导、临床教学、专家会诊、会议交流及患者随访等工作中均起到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

这一系列的工作卓有成效,我们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在参与的TOTAL国际大型临床研究中仅为1.32%,研究结果以徐亚伟作为作者及研究领导组织成员之一发表于2015年的新英格兰杂志。同样,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患者也逐年增多,2017年上半年上海申康医院排名中,我科的急诊PCI手术为361台,位于上海第一。在这些前期工作的支撑下,2017年我们以'急性心肌梗死数字化诊疗解决方案'为题,成功申请了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资助。该研究的总体思路是综合利用多种移动医疗资源来解决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问题。我们将研发多层次的心电监测设备,并整合到现有的移动PACS系统中,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实现自动预警/诊断功能,将患者层面的自动预警设备和医院层面的移动PACS系统有机结合,建立一套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数字化诊疗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将在信息时代继续推动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工作,挽救更多的生命。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