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嘉珉:苏州、成都、重庆、广西“三农”综合改革成功经验概述(二)

 陈嘉珉图书馆 2019-02-14

二、以城乡一体化解决农村问题的成都“双流新农村模式”

双流县幅原面积1032平方公里,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县境已全部纳入成都城市3681平方公里发展规划,在成都6条走廊式发展规划中,双流占2条。随着成都城市向南发展,双流已成为成都南部新城的核心区域。“双流新农村模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成功经验。

(一)引导农民向城镇、新型社区集中和推动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其一,将重建美好新家园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市级重点镇、区域中心镇、一般镇和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同步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向镇村延伸。同时积极探索农民持股(证)进城的机制和办法,着力深化城乡户籍、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领域配套改革,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和有意愿的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市居民转化。2009年全县城市化率达52.7%,比2003年提高16.3个百分点。其二,在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同时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09年全县新增农用地规模经营面积5.7万亩,累计流转农用地32.3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6.6%。其三,不断创新城乡土地资源利用机制。开展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综合试点工作,采取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办法,推动农村土地资源在政策支撑下转为城市资源,城市资金在市场机制下投向农村发展。

(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机制

规范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建立涉农银行、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和民间借贷相结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本更好地服务“三农”。2009年新组建1家小额贷款公司和1家村镇银行,在四川省率先开展自动取款机进村入社试点,全县涉农贷款余额63.8亿元,新增农户小额贷款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三)夯实基层基础,做强、做实农村基础工程

其一,大力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立足推动农村资源转变为市场资本,以“还权赋能”为核心,以土地、图表、台帐、合同、证书、耕保基金“六个一致”为原则,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各类农村产权依法有序流转和交易机制,初步建立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在成都市率先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改革,出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率先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农村房屋所有权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融资。落实耕地保护基金制度,2009年发放耕保基金1.28亿元,建立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新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其二,积极推进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围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村(社区)自治组织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民主权益”的思路和“办事不养人”的原则,通过民主议决、服务外包、公开竞拍、市场运作,支持和引导农村自治组织、市场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推动公共服务向村(社区)延伸。建立“分类供给、经费保障、设施统筹建设、民主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五大机制,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截2009年底,已完成183村(社区)的便民服务站、卫生计生服务站、培训就业活动站、公共资源管理维护站、农业生产服务站、警务室、农村生活放心店和农资放心店“五站一室两店”的硬件平台建设,实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项目1392个,民主评议满意率达90%以上。其三,统筹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实施土地整理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基础上,整体规划推进农村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此为抓手集成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社区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使2万余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提升了农村发展环境和整体面貌。其四,探索创新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推行以基层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开放“三会”、社会评价干部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创新“村两委+议事会”的农村新型治理机制,全253个村(社区)均建立了议事会,有效发挥了群众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初步构建了在村(社区)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为核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基本形成了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结合的基层工作长效机制。

(四)四是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与保障机制

其一,构建城乡一体的充分就业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每年设3000万元创业风险资金和500万元创业专项资金,实施“全民创业”工程,鼓励城乡群众创业致富,以创业带动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连年控制在3%以内,稳定实现了城乡充分就业。其二,构建城乡一体的均衡教育体系。投入资金1.26亿元,建成国家级示范校3所、省级示范校3所、标准化中小学34所,组建教育集团3个,2006年以来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免费义务教育,2009年在四川省率先启动免费高中教育计划。实施城市名校整合带动农村学校行动计划,探索建立城乡教师“县管校用”、定期交流机制,有力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三,构建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共投入资1.5亿元,完成24个镇(街道)卫生院和253个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县级医院整合带动镇卫生院行动计划,建立城乡优秀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初步实现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域覆盖,并成功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积极推进城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构建了解决农村医以药养医问题的长效机制。其四,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社会保险全覆盖工程,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2009年底全县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7%,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80%。其五,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惠民工程。截至2009年底,广播电视城乡覆盖率达100%,光纤入户率达68%,基本实现镇镇有综合文化活动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其六,构建城乡一体的平安保障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双流建设和城乡治安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资1200万元在全县253个村(社区)建立综合治理服务队,夯实社会治安基层基础,群众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0%以上,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