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合作社的活路到底在哪里?

 吾道有涯 2019-02-14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讨论合作社未来到底应该怎么做?18年,我参加了几个农业领域的论坛,和不少合作社的理事长接触过。每个人关心的问题都不一样,但是归根结底,发现大家其实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

合作社发展的初衷,是解决将农民组织在一起,统一的实现高效的生产与统一的管理。一般来说,合作社的主要目的还是在生产方面。

这里我有一个全新的观点,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农产品其实应该是不需要做营销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工业品的供应是在不断升级变化的,而农产品的主要品类并没有什么样的变化。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条件下,农产品的宏观产销应该是总体平衡的。如果出现轻微的工序矛盾,是可以通过价格实现动态自平衡的。

在农业运行的原始形态里,农民根据自己预测的市场需求,确定自己的种植品类,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在西方比较发达的地区。农业生产也是依据销售端的订购,按计划组织生产供应的。

因此可以说,如果合作社能够在外部获得非常可靠的销售渠道,就可以获得非常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有效的生产组织。

但在当前情况下。由于农业生产总体的供过于求,合作社很难获得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特别是高品质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更加难以把握。缺乏稳定可靠的高品质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合作社根本不可能担负起推动农业生产升级的重任。

同时,由于合作社领导人主要来源于农民,总体根本不具备自行开发销售渠道的能力与条件。因此,合作社的生存空间非常狭小。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合作社最好应该和农产品销售平台(生鲜电商)结合才有出路。但当前国内的生鲜电商,本身也存在种种麻烦。

首先,单一的合作社根本满足不了生鲜电商的产品需求,如果是众多合作社统一供货,又存在品控难题。

第二,国内的生鲜电商普遍来源于互联网与商业领域,本身缺乏对农产品生产的认知。这个认知,是对农业的整体发展格局的认知,国内传统农业产业体系,内部分工非常明确,本身也极少有人能够实现同揽全局的认知。

第三,当前的生鲜电商模式与传统农业产业体系模式,根本无法实现有效融合。

可以说,在当前形势下,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非常不明朗。

2014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探索,组织农户实现标准化蔬菜种植的技术路线于组织方案探索。2017年,我们已经把核心的生产转换模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我认为农业生产升级的关键在蔬菜产业,因为只有蔬菜产业具备自持销售渠道的能力。

我们已经找到了组织农户参与标准化蔬菜生产的完整模式。可以实现大批量标准化蔬菜在社区超市按普通蔬菜价格销售的目标。由于挤出来中间流通环节,农户还可以实现30%以上的增收。

这其中,蔬菜生产合作社将成为最有效地实现农户标准化生产的载体,在这个体系中,合作社可以和农民一起获得非常稳定的收入分成,也需要承担非常明确的责任。

蔬菜产业标准化可以为其他农产品品类打通社会销售渠道。标准化蔬菜在市区超市渠道大批量上市,可以解决新零售的社区配送渠道整合难题。

这个模式已经完成了小范围的产业实验。

我一直认为这是解决中国农业生产升级的唯一可行方案。但限于资金的问题只能停在这里,无法完成规模化生产验证和商业推广。

当然大家可能需要等到2020年这个专利授权之后了。还有一年敬请期待。不急,不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