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与书籍,是历史的记载,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佐证。而书店或图书馆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本身一样悠久。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图书馆痕迹出现于五千多年前的米索不达米亚平原,考古学家在那里发现了大约三万块记载有文字的泥板,也就是泥版文书;在古埃及的Amarna和Thebes古城,人们又发现了公元前1300—1200年间的纸莎草纸书卷;公元前704-681年间,亚述王西拿基立的都城里也曾发现过上千块泥版文书……这些史实都证实了成规模的文字或书籍早就存在于人类历史长河中,且闪耀过耀眼的光芒。 书籍作为传承人类文明,记载世界变迁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一座城池、一代人存在过的印证,也是当时世界精神文明的见证。在“电子屏”时代,纸质书籍仍然因其独特的意义与功能占据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在全新的时代里,书店或图书馆非但没有被取代和遗忘,反而以创新的“跨界”方式重获新生,延续全人类的精神文脉。 今天,小睿就与大家分享几个由古建筑跨界变装而成的书店或图书馆,看历史悠久的古建筑与承载厚重人文气息的书店以创新的手法结合,如何以全新的面貌重新散发光芒。 19世纪歌剧院改造的El Ateneo书店 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El Ateneo书店是由一座古老歌剧院改造的。 这座歌剧院原名El Ateneo Grand Splendid,由Peró和Torres Armengol建于1919年,面积2000平米,能容纳1050人,是当时名震一时的歌剧院,其构造之宏伟如同一座艺术宫殿。剧院顶部是意大利艺术家纳萨雷诺·奥兰迪(Nazareno Orlandi)绘制的壁画,内部还有Troiano Troiani创作的女神像雕塑柱,营造出浓厚的宗教气氛。 2000年,剧院由Grupo Ilhsa承租,并决意将其改造成书店兼音像店。整个改造项目由当地建筑师Francesco Manzone主导,工程主要对表演场地进行改建,拆除座椅并以书架代替。原始建筑中辉煌富丽的元素被保留,包括艺术和巧夺天工雕塑细节。 原本的包厢和听众席上方的照明系统也得以保留。改造后,每一层都有上千本书依墙壁而立,顾客还可以在包厢里肆意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书。之前的舞台则被改造为咖啡屋,供顾客休息小憩。 如今,这里虽然被改造为书店,但是其曾经富丽堂皇的剧院的神韵得以保存。 天堂书店(Selexyz Dominicanen Bookstore) 这家位于荷兰最南部小城马斯特里赫特的天堂书店的前身是一个几经战乱荒废了200年的教堂。因其唯美的历史故事和充满韵味的现代设计在媒体那里获得了“全球最美书店”的美誉,在古朴宁静的荷兰小城,接受全球书迷的朝圣。更有书迷称这里为“神赐的书店”。 800年前的公元13世纪末,这里建成了荷兰第一个哥特天主教堂。在之后的500年中,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曾被荷兰、西班牙与法国先后攻占,教堂也一直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直到1794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作为教堂的功能就此废弃,它被用来充当军事驻扎地。之后的一个多世纪,它一直默默地存在于马斯特里赫特市,几乎被人们遗忘。期间它发挥过各种各样的用途,从最初做音乐厅,到学生考场、汽车展厅、圣诞节临时市场,甚至还在这里举行过拳击比赛、爬行动物展示这样稀奇古怪的临时用途。 教堂历史的转折点发生在2001年,荷兰最大的连锁书店集团Selexyz,向马斯特里赫特的市议会提出了改建申请方案,双方一拍即合。 Selexyz是荷兰最大的书店连锁,旗下有很多品牌。然而改造工程也并非想象得那样简单。首先,这是一座教堂,也是一个旅游景点,因此要特别小心。在里面搭建的所有设施都是独立放置的,和四周的墙壁保持一段距离,书架也不可以靠墙。为此一个专门的教堂改造项目小组成立,包括建筑师和考古学家,光是修复屋顶壁画,就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 这间书店的另一个特殊之处在于,由于其内部空间表面有价值连城的历史壁画,再加上其他特殊元素,供暖成了大问题。再加上荷兰本身的气候问题,导致室内无法安装特别的取暖设施,于是,睿智的设计团队通过特殊的壁砖完美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采用来自山上圣彼得洞窟里的泥灰土材料制成砖块,保证空间温度。这种材料吸热性非常好。而且,每天书店的高峰期,有400-500人在这里走动,产生的热量被墙壁吸收,足够维持教堂里的温度。 整个改造工程耗时5年,花费700万欧元,终于,天堂书店在2006年11月开业了。Merkx Girod 建筑事务所将书店设计成了一种不对称的陈列方式,并提出了“图书公寓”的理念。 在教堂的中央建起一个垂直的多层书架,然后将剩余空间让给其他额外所需的商业项目。这样的结构使得整个教堂,一边是“空”的,另一边是“满”的。 “图书公寓”实际上并未真正与教堂自身建筑相接触。它独立存在于教堂之中,与这个古老的建筑进行着对话。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你忍不住想要停下脚步。 前诗歌合唱团的区域设置了咖啡厅。爬到二三楼的位置向下看,能看见咖啡厅的阅读书桌被设计成十字架造型。 书店还专门设有 Kinderboeken(儿童阅览区)。 如此用心良苦,创新同时保持古典的设计,也成功的让 Merkx Girod 建筑事务所在 2007 年获得 Lensveld de Architect 室内设计奖。 “天堂书店”也经历过危机,2012年曾因管理问题一度濒临破产,并被要求于2014年1月关闭。挣扎中,书店团队决定购回书店,Ton Harmes和妻子商量后将自家部分储蓄也投进来;团队还为书店制作了一个新的社交页面,发起的“拯救多米尼克书店”活动,在48小时内收获了网友的4000多个“点赞”,有来自中国、日本等其他国家的网友表示支持。同时他们开启众筹,向每个参与者募集50欧元,书店承诺5年内返还利润的50%。众筹开启2小时后筹集到4000欧元,7天后这个数字是10万欧元,帮助天堂书店挺过了难关。 虽注入新生命,却不失当初的庄严;来到书店不管是参观建筑,买书,或享用一杯咖啡,都能在壮观中感到一种平静。如果天堂也有书店,那应该就是它的模样吧。 Beyazit公共图书馆翻新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Beyazit公共图书馆以其藏书的珍贵和稀缺而闻名。这间图书馆历史悠久,其建造可追溯到1884年,是伊斯坦布尔最大、最古老的图书馆。在成为图书馆之前,这里曾经是一间汤品餐厅及客栈,整片区域包含有厨房、小学、一间医院,伊斯兰学校,还有一间土耳其浴室。 书店坐落于一个公共广场,紧邻Beyazit清真寺,与古老的Divanyolu半岛相连。Beyazit清真寺由Sultan Beyazit二世建于1506年,是最古老的现存皇家清真寺。整个区域是旧城最活跃的一部分。 图书馆所在的位置有着悠久的文学本性;古老的图书巴扎就位于连接Beyazit大门的一个院子中,而Beyazit大门是大巴扎的主入口之一。图书馆的前立面种植了纪念性的树木,这里在历史上从奥托曼时期开始都是开放的露天咖啡厅。 负责改建翻新的是Tabanlioglu建筑事务,这个事务所以设计世界各地现代建筑而闻名于世。 这次具有范例意义的改造包括了室内的精心重组,以及建筑肌理的细心保护与修复。在原有的混凝土屋顶位置,Tabanlioglu 建筑事务所安装了一个轻盈而透明的薄膜结构来覆盖庭院,过滤了日光并且提供了可控的环境。在建筑更新的外壳内,为了手稿而设置的黑色玻璃盒子成为令人敬畏的单体,与它的环境形成鲜明对照。 照明设计由Dinnebier工作室完成,再现了这栋楼的空间和历史品质,用几何化的形体使其与周围环境和谐,同时升起地板边缘的柔和光照跟随着墙体,表现出了空间的另一层深度。 建筑内的人流组织经过调整,经过主入口并穿过庭院,可以最佳适应其现代的功能。谦逊的加建部分位于现存图书馆的东北立面,尊重了现存建筑的尺度。现代土耳其出版物位于三层,过刊出版物位于二层,而首层则容纳了奥托曼时期的珍本展览,以及其他奥托曼、阿拉伯与波斯的手稿。这些珍贵藏品都被储藏在定制的透明恒温箱体内。 “最小干预”方法保证了场所精神的存续,同时现代设施也被植入这一历史建筑中。项目旨在通过提升容量和路径进一步优化环境,并且实现城市再生。
无论是古建筑翻新,还是跨界变装,这些糅合了历史人文元素的砖石结构带着旧时光的影子,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我们眼前。这些栖息在古建筑里的最美书店,让我们体会到:大物无言,他们却能通过一张张纸,一本本书,让历史的钟声,先哲的叮咛,不绝于耳,回溯过去,昭示未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