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四个分开”加快分级诊疗定型

 niexiangwu 2019-02-14

近年来,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效果开始显现,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基层门诊量增加。然而,要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分级诊疗制度,需要各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其中,着力做到区域、城乡、上下、急慢“四个分开”十分必要。

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区域分开。患者异地就医是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的体现。2019年,分级诊疗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建好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分析患者流向、评估不同地区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临床专科建设为抓手,在区域、省域建设医学高地,让疑难危重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救治,为实现分级诊疗创造条件。

以县域综合医改为抓手,城乡分开。对基层医疗卫生发展而言,需要从5个方面夯实网底,即县要强、乡要活、村要稳、上下联和信息通。在基层人事分配上,宜放则放、宜养则养。广东的经验告诉我们,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建立“公益一类保障和公益二类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新机制,搞活基层分配机制、放开基层服务、发展特色专科等,可以明显提升基层能力。

以病种为抓手,上下分开。上下分开的关键是畅通双向转诊,尤其是向下转诊通道,明确标准和流程,细化单病种分级管理要求,确保大医院转得出、社区接得住、家庭进得去。比如要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可以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老年医疗照护、家庭病床、居家护理等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以日间服务为抓手,急慢分开。日间服务不仅仅是三级医院的事儿,应加强不同层级、不同职责医院间协作。三级医院在稳步开展日间手术,扩大病种覆盖范围的同时,应与二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衔接,加强患者术后管理、康复与随访。

做好卫生健康事业,需要“顶天立地”。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立地”就是要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顶天”则是要让每个区域都有高水平医院,患者看病不再动辄奔北上广。总的来说,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关键是从医疗服务体系、资源布局和功能调整完善入手,有效盘活存量,让优质资源下沉,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来源于:健康报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