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某某 女 32岁 2018-10-4 主诉:产后腰酸1年余 舌质紫红,舌根厚腻 双脉沉缓,剑突位置压痛,下肢肌肤甲错。 因生产时腰部打了麻醉针,导致生产后时常感觉腰部酸胀不适,颈椎酸胀,稍怕冷,冬天手脚不太凉。不怕热,出汗少,嘴唇紫暗,胃口很好,特别爱吃冷,脾气不大,记忆力很差,掉头发不多,有慢性肠胃炎,大便一天一次,顺畅,小便正常,睡眠好,肚囊松软,无肛门瘙痒,无坠胀,无痔疮,口不干,口不苦。 月经推迟,血色暗黑,血块不多,血量不多,不痛经,月经前小肚子坠胀。 葛根20麻黄8桂枝10 炙甘草5柴胡20黄芩10 半夏10厚朴10枳实15 大黄12丹皮8桃仁15 赤芍15茯苓12白术10 郁金10生姜10大枣2个 15剂15天 医案诊断步骤:(六经+血瘀+痰湿) 1、太阳病——腰酸,颈椎酸胀,稍怕冷,出汗少, 2、阳明病——舌根厚腻,胃口很好,特别爱吃冷的,慢性肠胃炎, 3、少阳病——月经不调 4、太阴病——肚囊松软, 5、少阴病——双脉沉缓, 6、厥阴病——无明显症状 血瘀——下肢肌肤甲错,嘴唇紫暗,记忆力很差,月经推迟,血色暗黑, 痰湿——肚囊松软从本案例可以看出,患者主要的问题就是气血瘀滞导致的,接下来看看本案用蔡氏三方姜连汤如何加减治疗。 柴葛根40麻黄6桂枝20白芍20炙甘草20柴胡苗40黄芩20半夏20党参20厚朴20枳实20大黄10黄连8干姜18生姜20大枣12个。(一剂两天,组方剂量仅供临床参考) 患者主诉问题是腰酸,这是太阳表症的问题,患者肌肉比较紧实,体型壮实,内部气血状态比较好,气血内源充足。内源充足的情况下出汗少,这就是表闭引起,这种情况下就必须用麻黄来解表,而且麻黄量还需要提高一点,表不解太阳经经气流通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病变,故所有的治疗围绕葛根汤来开展设计处方,本案处方的麻黄量后续治疗可以视情况递增以增强疗效。 因患者三阴气血状态良好,故降低生姜、大枣、炙甘草、党参的用量,处方设计以通为顺。其实本案如果直接去掉生姜、大枣、炙甘草,也没有太大问题,这是处方疗程设计的问题,因患者是外地过来就诊的,考虑复诊麻烦,遂设计了半个月的处方,同一处方服用时间稍长就得考虑平衡问题,那就是对六经整体的把握是否到位,如果没有全面把控全局,同一处方吃3天、5天、7天就容易出现不适,必须更换处方才能继续调理。生姜、大枣少量用主要是为了顾护脾胃,让麻黄、大黄、丹皮、桃仁可以更好的发挥作用。 患者阳明腑证的症状表现并没有太明显,大便一天一次,腹部松软,那用小承气汤的原因是患者舌根厚腻,这就说明下焦的运化不好,腰为肾之腑,大肠的生理结构与肾相靠近,很多医生临床辩证看到腰酸就变为肾虚,这是有一定误区的,临床上很多腰酸是由大肠湿热引起。如本案患者,平日胃口很好,嗜食生冷,时间一长必然有大肠湿热的瘀滞,所以这里用承气汤并非为了通便,并非为了泻毒,而是为了清除大肠湿热,且本案大黄不后下,与其他药物一起同煎,减缓了泻下力度,增强了活血化瘀的功效。 患者有明显血瘀的问题,下肢肌肤甲错,嘴唇紫暗,记忆力很差,月经推迟,血色暗黑,合上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 患者肚囊松软胖大,这是带脉失约,脾湿明显,加了茯苓白术利湿健脾。 本案单独开葛根汤加一点活血化瘀药效果也不错,但是否需要合上小承气汤、小柴胡汤那就是设计人体整体认识的问题了。因为患者的气血比较充足,可以同时进行解表、清湿热、活血化瘀、祛湿的处理,故处方一步到位,全面综合治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