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文言版《説文解字》:榮,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
白话版《说文解字》:荣,桐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用省略了“火”的“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荣”是屋梠两头翘起的檐角。
榮,金文是象形字,像花朵, 像一片交叉丛生的花丛, 像花丛中闪烁于花蕊的花粉。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上部的花朵、花粉状 写成两个“火” ;误将金文字形下部草茎丛生状的 写成“秃宝盖” ,并加上“木” ,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形字变成会义字,强调树木开花。

造字本义
动词,丛生的植物繁花绽放。隶书 承续篆文字形。俗体楷书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的两个“火”连写 简化成“卄” 。
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的比较来看,“荣”的本义是草本植物开花,“华” 的本义是木本植物开花,然而古籍的用字表现却恰恰相反:称草本植物开花为“华”* ;称木本植物开花为“荣”。植物不开花而结实为“秀”* ;开花而不结果的植物为“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