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多高会对人体产生伤害,主要取决于血压具体水平、年龄、具体靶器官损害情况等综合因素。 首先,血压是指人们血管内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是保证各个脏器能正常灌注的一种生理现象,只有保证一定的血压数值,各个脏器才不会发生缺血缺氧。但这个血压数值必须保持在一定范围内才行,超过一定的数值就就可能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成人理想的血压是收缩压<120><><><><><90mmhg。循证医学表明,如果血压长期超过140> 但即使超过140/90mmHg,比如维持在150/95mmHg左右的血压,对血管、靶器官的损害是缓慢进展的,一般不会短期内造成很大的影响,比如高血压肾病的患者一般是在高血压病10年左右发病。所以没有靶器官损害的初发1级高血压病(血压<160 00mmhg)患者,也可以暂时不用药,通过3~6个月的生活方式改善观察血压是否会降到正常。再如高血压病患者在调整降压方案过程中,血压如果2~4周内不达标(但=""><160> 其次,血压数值对人体的危害,还要结合年龄。通常情况下,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人们的血压会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有所增加,对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的血压也不应过于苛求,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耐受程度。近期发表在顶级国际心血管期刊《Circulation》的一篇文章的作者认为,2017年AHA/ACC指南不考虑年龄,建议将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至<130 0=""> 最后,血压具体数值对人体的危害还取决于靶器官已经受损的情况,如果是高血压合并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患者,一般血压数值多要求相对严格些;而对于没有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数值可适当放宽。所以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在不同人群是不一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