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研界的那些传闻,几真几假?文都考研火眼金睛带你辨别真假

 考研俱乐部 2019-02-14

考研总是会听到一些所谓的“经验之谈”,这些经验到底会不会让各位考生的复习少走弯路,值不值得信呢?学姐希望2020考生不要盲目跟风,正确认识考研,踏踏实实复习!接下来学姐就带各位考生辨别一下,那些流传已久的传言是真是假。




一、考研是否歧视本科学校?


针对大部分高校,这都是个伪命题。首先,看出身、看学术思维还是个人能力,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取舍,一个素质优秀的学生,是每个导师都喜欢并愿意录取的。但这个话题在每年的考研季都会成为热门之一,从经验角度而言,每年报双一流高校的大批考生都是来自非名牌高校,最终被录取的,也有大批属于名不见经传的一般院校一类。


从理论角度而言,重点高校的学生毕业之后的路途相对广阔,选择较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学子,都盯着好学校的研究生名额,除非真的想走科研道路。所以一般留给高校学子的名额,还是可以通过努力考取的。



二、“准备得很晚也考上了”


此种言论,屡见不鲜。考研不宜拉太长的战线,但也绝不是不费功夫便可一蹴而就的事情,除非天生智力超群。


大抵这种言论来源在于写帖子或将讲故事的人,往往将自己已有知识的积累历史与备考过程割裂开来,譬如:分明在前期有意无意阅读过专业内外的书籍,接触过专业内外的知识,有过各种经验和体会,却只在故事中讲述自己做过哪些与考研直接相关的活动来,避而不谈之前的积累。


这无异于大伙齐心推到一棵树,而当最后一个人出来助力的时候,树突然倒了,于是功劳就被最后那个人领走一样。



三、“努力就有回报,坚持便可重见光明”


谈这个话题并非有意想打击各位考生的信心。努力确实重要,但盲目的努力,不找准方向,瞄准目标,很可能努力之后,没有收获。


坚持是不可或缺,但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无效的方法上兀自坚持,浪费的只会是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备考精力。除了努力和坚持,还有技巧值得强调。


因此在择校、选择专业时,还请考生们多方调研,找到自己感兴趣并适合自己的专业。



四、笔记资料越多越好


考研不仅拼才华,拼努力,还拼信息资源。每天关注大小考研新闻动态和院校招生情况的最新变动,起码需要有报纸可翻看、有手机可查阅、有网络可用,这一部分的信息搜集确实不可缺。但接收的信息过多,反作用就可能开始出现。


同样的,不论资讯、笔记还是其他考研辅导资料,宁可求精,也不求多。面对质量参差不齐的资料,若不懂分辨,难以取舍,便很可能使自己陷入繁杂的信息洪流中难以自拔。


节衣缩食,痛下决心买了各种笔记,然而,精华的不多,因此而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得不偿失。



五、详细的时间表靠谱吗?


考研是一件需要明确规划并严格执行的事,不过每个人对知识的敏感度、接受程度、吸引效率都不同,如此种种,个人情况不同,复习的进度和方式自然不同。


拿着网上搜的、学姐学长写的详细时间表,盲目套用到自己身上,就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遭遇尴尬,以至于行动与计划背道而驰,打消复习积极性。因此还需要考生结合自身基础和学习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